内景小说网 www.njpjfc.com,东晋烽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众人仔细看了字典的编辑纲要,非常详细,此事大有可为,只是拼音这个东西那些大老爷们会接受吗?
“不接受也不要紧,总有会接受的人。”刘丹倒是不着急,“习*家人不接受,你们跑一趟建康,总有识货的,你们联络襄阳、建康的一些学子,肯定有动心的。”
接下来大家各自忙碌,七天过后,刘毅总算说服了自己的母亲,和父亲也沟通好了,最后大家都来问刘丹是什么章程。
“其实四哥来帮我也是不错,”刘丹回答,“我还有一些绝密的项目要上马,大家知道现在铁匠铺的人没有什么文化,有些活儿没文化可不行。这些我都可以交给四哥去做。”
现在刘家上马的项目太多,虽然夫人手下一大批的丫头都学会了会计和审计,但是账目太多,还是有点手忙脚乱。刘丹又要看着这些工厂的技术,还要带兵,教书,晚上还要抄录下来一些技术材料,比谁都忙,急切需要一个得力的帮手,于是刘毅的前途定下来了。
刘丹准备让刘毅接手的是火药作坊和火炮实验。有人说清朝为了大清铁骑的优势拒绝了火枪的改进,其实清朝火器的落后是整个工业体系和政治制度的落后。
第一次震旦战争时期,因为和西方人的大量往来,火枪和火药的工艺出现了显著的进步。比如在《火药略说》的记载中,除了在火药的组配比率上同英国人的配方一致外,还着力对火药进行精制,在将制成的火药饼槌碎后,首先用圆眼筛筛过后分出粗细粒,再将颗粒放入圆筒中反复滚动,把变圆滑的颗粒拿出装好备用。并且,有意思的是,在计算火药点火所需时间时,国人还对西方的计时方式一并实行了“拿来主义”,“必得两三秒许,才能齐着”,这从侧面也反映了清人对西方的学习。
不过,这些技术创新没有改变手工生产方式的基础,提高仍然比较有限,虽然质量上偶尔可以达到与英国火药相当的水平,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加强了劳动强度以及在制作过程中格外精工细作的结果。而欧洲人早在16世纪,火药的制造就从手工向机械化转变了。
法国在16、17世纪是配制火药工艺比较先进的国家,他们已经尝试使用以水车为动力的机械配制火药。配制火药时,首先开动水车,以水车的动力传动捣磨机,将捣磨机下方的火药碾碎。
到了震旦战争时期,英国的火药制造工业甚至还采用了蒸汽机、水压式机械、机械造粒缸、蒸汽加热器、石墨制成的磨光机等一批先进的机械生产火药。以先进的工业设备提取纯度高的硝和硫;以蒸汽机带动转鼓式装置,对火药混合物进行粉碎和拌合,用水压式机械将制成的火药放在碾磨上,压成坚固均匀的火药块;接着使用机械造粒缸将火药块制成大小均匀的火药粒;再将火药粒放置到烘干室内,用蒸汽加热器将室内温度提高到40-60度,使火药粒干燥;最后用石墨制成的磨光机将药粒表面磨光除去火药粒上的气孔,降低火药的吸湿性以延长火药的贮存期。欧洲人以蒸汽动力和机械操作代替了手工操作,已进入近代工厂的机械化生产阶段,两相比较,明清使用木臼、木槽,用木杵手工搅拌火药,用圆筒打磨火药粒要原始的多。
也就是说,虽然明清两代看起来掌握了制作精良火药的技艺和方法。但在实际制造的过
程中,由于仍然停留在纯手工操作阶段,加之各地对火药生产的监管不力等原因,自然难以实现高质量批量化的火药生产,质量难免会有相当粗糙和低劣的情况。
和西方接触更多后,我震旦火药质量的恶劣在其对手中也相当知名,第一次震旦战争中和清军打仗的英国军官宾汉在其著作《英军在华作战记》中提到,中英大角、沙角之战,震旦“火药库里面存放着几千磅粗火药,装在木桶和泥罐中,我们全部投之于海,因为虽然中国火药的成分几乎和我们的相同,却是一种粗劣的东西”。
另一名英军军官伯纳德的《尼米西斯号轮船航行作战记》也说“震旦火药效果不强,与英军相比,虽然制作原料和比例差不多相同,但是制作粗糙,加大了为完成某种任务的难度。”
可见清代火药从配比上看虽同英国人相差无几,但由于火药质量不佳,甚至还混有泥沙,导致清军火炮的射程和威力受到很大的影响,炮弹“有时仅滚下炮口和翻一些筋头”。而火药这种重要军资,粗陋的中国产在英国人看来连缴获价值都没有。火药制作不精的弊病清人自己也很清楚,《火器略说》中提到,“震旦官药,所用硝、磺、炭,其数多寡与英国官药同,所不可知者,质欠精纯,匠役偷减,局疏查验,草率从事,遂致物料虽同而功效相去悬殊。”偷工减料的情况同明代简直一模一样。可以说,明清两朝在这一缺陷上形如兄弟,毕竟在轻视工匠的体制下,这种事情本就是无可避免的必然。
手工业产品从纸面到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往往会打折扣,平时吹的天花乱坠的神器,战时很有... -->>
众人仔细看了字典的编辑纲要,非常详细,此事大有可为,只是拼音这个东西那些大老爷们会接受吗?
“不接受也不要紧,总有会接受的人。”刘丹倒是不着急,“习*家人不接受,你们跑一趟建康,总有识货的,你们联络襄阳、建康的一些学子,肯定有动心的。”
接下来大家各自忙碌,七天过后,刘毅总算说服了自己的母亲,和父亲也沟通好了,最后大家都来问刘丹是什么章程。
“其实四哥来帮我也是不错,”刘丹回答,“我还有一些绝密的项目要上马,大家知道现在铁匠铺的人没有什么文化,有些活儿没文化可不行。这些我都可以交给四哥去做。”
现在刘家上马的项目太多,虽然夫人手下一大批的丫头都学会了会计和审计,但是账目太多,还是有点手忙脚乱。刘丹又要看着这些工厂的技术,还要带兵,教书,晚上还要抄录下来一些技术材料,比谁都忙,急切需要一个得力的帮手,于是刘毅的前途定下来了。
刘丹准备让刘毅接手的是火药作坊和火炮实验。有人说清朝为了大清铁骑的优势拒绝了火枪的改进,其实清朝火器的落后是整个工业体系和政治制度的落后。
第一次震旦战争时期,因为和西方人的大量往来,火枪和火药的工艺出现了显著的进步。比如在《火药略说》的记载中,除了在火药的组配比率上同英国人的配方一致外,还着力对火药进行精制,在将制成的火药饼槌碎后,首先用圆眼筛筛过后分出粗细粒,再将颗粒放入圆筒中反复滚动,把变圆滑的颗粒拿出装好备用。并且,有意思的是,在计算火药点火所需时间时,国人还对西方的计时方式一并实行了“拿来主义”,“必得两三秒许,才能齐着”,这从侧面也反映了清人对西方的学习。
不过,这些技术创新没有改变手工生产方式的基础,提高仍然比较有限,虽然质量上偶尔可以达到与英国火药相当的水平,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加强了劳动强度以及在制作过程中格外精工细作的结果。而欧洲人早在16世纪,火药的制造就从手工向机械化转变了。
法国在16、17世纪是配制火药工艺比较先进的国家,他们已经尝试使用以水车为动力的机械配制火药。配制火药时,首先开动水车,以水车的动力传动捣磨机,将捣磨机下方的火药碾碎。
到了震旦战争时期,英国的火药制造工业甚至还采用了蒸汽机、水压式机械、机械造粒缸、蒸汽加热器、石墨制成的磨光机等一批先进的机械生产火药。以先进的工业设备提取纯度高的硝和硫;以蒸汽机带动转鼓式装置,对火药混合物进行粉碎和拌合,用水压式机械将制成的火药放在碾磨上,压成坚固均匀的火药块;接着使用机械造粒缸将火药块制成大小均匀的火药粒;再将火药粒放置到烘干室内,用蒸汽加热器将室内温度提高到40-60度,使火药粒干燥;最后用石墨制成的磨光机将药粒表面磨光除去火药粒上的气孔,降低火药的吸湿性以延长火药的贮存期。欧洲人以蒸汽动力和机械操作代替了手工操作,已进入近代工厂的机械化生产阶段,两相比较,明清使用木臼、木槽,用木杵手工搅拌火药,用圆筒打磨火药粒要原始的多。
也就是说,虽然明清两代看起来掌握了制作精良火药的技艺和方法。但在实际制造的过
程中,由于仍然停留在纯手工操作阶段,加之各地对火药生产的监管不力等原因,自然难以实现高质量批量化的火药生产,质量难免会有相当粗糙和低劣的情况。
和西方接触更多后,我震旦火药质量的恶劣在其对手中也相当知名,第一次震旦战争中和清军打仗的英国军官宾汉在其著作《英军在华作战记》中提到,中英大角、沙角之战,震旦“火药库里面存放着几千磅粗火药,装在木桶和泥罐中,我们全部投之于海,因为虽然中国火药的成分几乎和我们的相同,却是一种粗劣的东西”。
另一名英军军官伯纳德的《尼米西斯号轮船航行作战记》也说“震旦火药效果不强,与英军相比,虽然制作原料和比例差不多相同,但是制作粗糙,加大了为完成某种任务的难度。”
可见清代火药从配比上看虽同英国人相差无几,但由于火药质量不佳,甚至还混有泥沙,导致清军火炮的射程和威力受到很大的影响,炮弹“有时仅滚下炮口和翻一些筋头”。而火药这种重要军资,粗陋的中国产在英国人看来连缴获价值都没有。火药制作不精的弊病清人自己也很清楚,《火器略说》中提到,“震旦官药,所用硝、磺、炭,其数多寡与英国官药同,所不可知者,质欠精纯,匠役偷减,局疏查验,草率从事,遂致物料虽同而功效相去悬殊。”偷工减料的情况同明代简直一模一样。可以说,明清两朝在这一缺陷上形如兄弟,毕竟在轻视工匠的体制下,这种事情本就是无可避免的必然。
手工业产品从纸面到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往往会打折扣,平时吹的天花乱坠的神器,战时很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