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玄武门之变 (2/2)
内景小说网 www.njpjfc.com,草原上的骏马zhang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有了可靠的帮手。又将镇守幽州的庐陵王李瑗也拉了过来,作为自己的外援。
李建成在京师地区获得的成功,是李世民远所不及的,更为重要的,也是李世民难以相比的便是李建成的嫡长子的地位。封建社会的所谓正统,是以宗法观念维系的“立嫡以长,礼之正道”这是不可违背的。建成以嫡长子的资格面被立为太子,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这就决定了一大批皇亲国戚必将集结在他的周围,他们虽然是一个守旧的集团,是一些既得利益者,但还是有较强的力量的。而且,在二人中间,高祖李渊基本上是属意于建成的。皇帝的支持,皇太子的地位及杰出的才干,这都是建成得以民展自己势力的极为有利的务件,也必然使他成为李世民最强而有为的对手。
三
随着两大集团的形成,他们之间的矛盾也随之产生,只是因为统一战争结束前,二人要一致对外,矛盾没有激化,统一后,这种曾被暂时掩盖起来的矛盾迅速表面化。当时朝廷中出现了一种十分不正常的现象:“太子令,秦、齐王教与诏敕并行”使得执行吏官们“莫之所从,唯据得之先后为定”(通鉴纪事本末卷28)。在这种情况下,冲突是不可避免了,只是在等待一根导火线罢了。
李建成和李世民矛盾的焦点当是皇位继承问题。李世民“功盖天下,中外归心”(通鉴纪事本末卷28),更坚定了他夺取皇位的雄心,太子李建成就成为他最大的障碍;反过来,李建成虽有太子之尊,但对李世民咄咄逼人之势,也深怀其忧。对其弟的非凡才智,作为兄长的建成是十分清楚的,他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已受到严重的威胁。这样,双方都认为只有除掉对方,才能确保自己的地位。
统一战争后期,这场争夺逐渐由幕后走向幕前,武德五年(621),在处理王世充集团的府库珍物时,由于世民拒绝了皇亲国戚的无理索求,使高祖李渊的妃嫔们大为恼火。不久,分配田产时,张婕妤的父亲仗恃女儿在宫中的地位,向淮安王李神通强索李世民分给他的那份田产,李神通“以教给在先,不与”张婕妤便在李渊面前挑拔是非,攻击李世民目无父皇之尊,使李渊对李世民大为不满。
李建成见此情况,立即乘虚而入,在宫内“谄谀赂遗,无所不至”挑动宫内诸妃常在高祖面前“争誉建成。。而短世民”武德七年(624)全国统一完成,使统治阶级的主要活动范围逐渐集中于京城长安,这以后,史弟俩的争夺更加表面化,彼此已形同水火。李建成和李元吉一方不但加紧训练东宫兵和齐王府,而且又私下大肆招兵买马,由此而加强了李建成集团在京城的武装力量。李建成又以重金收买的方法企图瓦解李世民的阵营,他派人给尉迟敬德送去“金银器一车”并表示愿“敦布之交”被尉迟敬德严辞拒绝了。接着李建成又以“金帛诱二护军段志玄,志玄不从“为翦除世民羽,建成调程知节出为康州刺史,但程知节”以死不去。但房玄龄、杜如晦终被暂时逐离秦王左右。
李建成的步步进逼早就引起李世民的高度警觉,他也积极行动起来了。他用同样的手段拉拢、分化李建成集团的成员,并取得了至关重要的成功。李建成一向信任的常何,是守卫宫城北门(即玄武门)的将军,职位十分重要,但建成却没有觉察到常何早为李世民所收买。特别是李建成身边的王桎也被李世民收买,成为李世民在东宫的内线,在紧急时刻,起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李世民对他的秦王府兵和“素所蓄养勇士八百余人“也加紧训练和扩充。
比较双方在事变前的一系列活动,所采用的手段大致相同,在统治集团的最高层中寻求支持力量,加紧扩充武装力量,收买对方爪牙。李建成虽在前两项是占有一定优势,但只要深入分析一下,便可看出,这些也正是他薄弱之处。
李建成集团中,虽有魏征、王圭等杰出谋臣,但主要力量却是当时那些地位显赫的王宫大臣,贵妃宠妾们,这些人表面上颇具势力,但长期居守朝廷,养尊处优,在争斗中缺乏勇武,不堪一击。再者,他们显赫的地位,并不是李建成带来了,因此他们没有李世民集团成员那种“以死奉王”的气魄。这些人的地位,决定了相当一部分人只能坐等建成的成功。此外刚从各地招来的兵士,对京城情况不了解,只有盲目从命,战斗力并不强。加上他本人的优柔寡断,错过时机,终于导致了他的失败。而李世民不但紧紧笼络住手下的文官武将。还收买利用对方的成员,最后以抓住时机,果断起事。
四
时机终于来到了,武德九年(626)夏,突厥犯边,李建成向高祖推荐李元吉为出征统帅,想借此机会把秦王府的精兵勇将控制到自己手里,使李世民势单力孤,然后杀掉他。这一阴谋被王郅泄露给李世民,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李世民不可能坐以待毙,在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的支持下,决定起事。李世民一方面暗中派人连夜准备,一方面自己到高祖那里“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李渊决定第二天询问。
六月四日,李世民预先在玄武门暗设伏兵,建成、元吉不知守城将士已被世民收买,毫无戒备前往宫中,行至临湖殿方才发觉不变,但为时已晚。秦府的伏兵袭杀过来,混战中,李世民一箭射杀李建成,尉迟敬德射杀了李元吉。然后,尉迟敬德带甲入宫,逼迫高祖下令“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的旨令,迅速结束了这场厮杀。
三天后,高祖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他渊被迫让位,做了太上皇。李世民终于在这场较量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登上了皇帝宝座。
历史上常常以成败论英雄,这是不客观的。在事变的整个过程中,李氏兄弟为了达到同一目的——夺取皇位,同样进行了不择手段的残杀,事变前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才智并没有显著的差别。虽然李世民取得了成功,但这不应该成为褒贬的标准。李世民集团里,社会中下层力量占比重大些,李建成集团里宗族、显贵的势力较强,这是因为他们各自处的环境、地位不同,因而依靠的对象也有区别,但这并不足以说明当时已形成了进步与腐朽两大对立的社会力量“玄武门之变”仍是封建统治社会集团中常见的争夺皇位的斗争,它于历史上屡见不鲜的宫廷政变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有了可靠的帮手。又将镇守幽州的庐陵王李瑗也拉了过来,作为自己的外援。
李建成在京师地区获得的成功,是李世民远所不及的,更为重要的,也是李世民难以相比的便是李建成的嫡长子的地位。封建社会的所谓正统,是以宗法观念维系的“立嫡以长,礼之正道”这是不可违背的。建成以嫡长子的资格面被立为太子,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这就决定了一大批皇亲国戚必将集结在他的周围,他们虽然是一个守旧的集团,是一些既得利益者,但还是有较强的力量的。而且,在二人中间,高祖李渊基本上是属意于建成的。皇帝的支持,皇太子的地位及杰出的才干,这都是建成得以民展自己势力的极为有利的务件,也必然使他成为李世民最强而有为的对手。
三
随着两大集团的形成,他们之间的矛盾也随之产生,只是因为统一战争结束前,二人要一致对外,矛盾没有激化,统一后,这种曾被暂时掩盖起来的矛盾迅速表面化。当时朝廷中出现了一种十分不正常的现象:“太子令,秦、齐王教与诏敕并行”使得执行吏官们“莫之所从,唯据得之先后为定”(通鉴纪事本末卷28)。在这种情况下,冲突是不可避免了,只是在等待一根导火线罢了。
李建成和李世民矛盾的焦点当是皇位继承问题。李世民“功盖天下,中外归心”(通鉴纪事本末卷28),更坚定了他夺取皇位的雄心,太子李建成就成为他最大的障碍;反过来,李建成虽有太子之尊,但对李世民咄咄逼人之势,也深怀其忧。对其弟的非凡才智,作为兄长的建成是十分清楚的,他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已受到严重的威胁。这样,双方都认为只有除掉对方,才能确保自己的地位。
统一战争后期,这场争夺逐渐由幕后走向幕前,武德五年(621),在处理王世充集团的府库珍物时,由于世民拒绝了皇亲国戚的无理索求,使高祖李渊的妃嫔们大为恼火。不久,分配田产时,张婕妤的父亲仗恃女儿在宫中的地位,向淮安王李神通强索李世民分给他的那份田产,李神通“以教给在先,不与”张婕妤便在李渊面前挑拔是非,攻击李世民目无父皇之尊,使李渊对李世民大为不满。
李建成见此情况,立即乘虚而入,在宫内“谄谀赂遗,无所不至”挑动宫内诸妃常在高祖面前“争誉建成。。而短世民”武德七年(624)全国统一完成,使统治阶级的主要活动范围逐渐集中于京城长安,这以后,史弟俩的争夺更加表面化,彼此已形同水火。李建成和李元吉一方不但加紧训练东宫兵和齐王府,而且又私下大肆招兵买马,由此而加强了李建成集团在京城的武装力量。李建成又以重金收买的方法企图瓦解李世民的阵营,他派人给尉迟敬德送去“金银器一车”并表示愿“敦布之交”被尉迟敬德严辞拒绝了。接着李建成又以“金帛诱二护军段志玄,志玄不从“为翦除世民羽,建成调程知节出为康州刺史,但程知节”以死不去。但房玄龄、杜如晦终被暂时逐离秦王左右。
李建成的步步进逼早就引起李世民的高度警觉,他也积极行动起来了。他用同样的手段拉拢、分化李建成集团的成员,并取得了至关重要的成功。李建成一向信任的常何,是守卫宫城北门(即玄武门)的将军,职位十分重要,但建成却没有觉察到常何早为李世民所收买。特别是李建成身边的王桎也被李世民收买,成为李世民在东宫的内线,在紧急时刻,起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李世民对他的秦王府兵和“素所蓄养勇士八百余人“也加紧训练和扩充。
比较双方在事变前的一系列活动,所采用的手段大致相同,在统治集团的最高层中寻求支持力量,加紧扩充武装力量,收买对方爪牙。李建成虽在前两项是占有一定优势,但只要深入分析一下,便可看出,这些也正是他薄弱之处。
李建成集团中,虽有魏征、王圭等杰出谋臣,但主要力量却是当时那些地位显赫的王宫大臣,贵妃宠妾们,这些人表面上颇具势力,但长期居守朝廷,养尊处优,在争斗中缺乏勇武,不堪一击。再者,他们显赫的地位,并不是李建成带来了,因此他们没有李世民集团成员那种“以死奉王”的气魄。这些人的地位,决定了相当一部分人只能坐等建成的成功。此外刚从各地招来的兵士,对京城情况不了解,只有盲目从命,战斗力并不强。加上他本人的优柔寡断,错过时机,终于导致了他的失败。而李世民不但紧紧笼络住手下的文官武将。还收买利用对方的成员,最后以抓住时机,果断起事。
四
时机终于来到了,武德九年(626)夏,突厥犯边,李建成向高祖推荐李元吉为出征统帅,想借此机会把秦王府的精兵勇将控制到自己手里,使李世民势单力孤,然后杀掉他。这一阴谋被王郅泄露给李世民,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李世民不可能坐以待毙,在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的支持下,决定起事。李世民一方面暗中派人连夜准备,一方面自己到高祖那里“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李渊决定第二天询问。
六月四日,李世民预先在玄武门暗设伏兵,建成、元吉不知守城将士已被世民收买,毫无戒备前往宫中,行至临湖殿方才发觉不变,但为时已晚。秦府的伏兵袭杀过来,混战中,李世民一箭射杀李建成,尉迟敬德射杀了李元吉。然后,尉迟敬德带甲入宫,逼迫高祖下令“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的旨令,迅速结束了这场厮杀。
三天后,高祖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他渊被迫让位,做了太上皇。李世民终于在这场较量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登上了皇帝宝座。
历史上常常以成败论英雄,这是不客观的。在事变的整个过程中,李氏兄弟为了达到同一目的——夺取皇位,同样进行了不择手段的残杀,事变前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才智并没有显著的差别。虽然李世民取得了成功,但这不应该成为褒贬的标准。李世民集团里,社会中下层力量占比重大些,李建成集团里宗族、显贵的势力较强,这是因为他们各自处的环境、地位不同,因而依靠的对象也有区别,但这并不足以说明当时已形成了进步与腐朽两大对立的社会力量“玄武门之变”仍是封建统治社会集团中常见的争夺皇位的斗争,它于历史上屡见不鲜的宫廷政变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