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景小说网 www.njpjfc.com,不醉不归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离开杭州已经十多年了。我多次提笔想写,但又没有写。究其原因,一是怕自己写不好,表达不出自己的感情,二也是无从下笔,因为这么多的景物,我实在不知道写点什么好。
这十多年里,我也曾数次回到或经过杭州。每次的重逢总会产生一种相同的感觉:看到这个城市出现在我的面前,我的心就开始提起了;看到一样熟悉的景物,我的心就颤动了;有时,甚至是一棵树,看到它的出现,我的心就会没来由的欣喜或伤感半天
我写杭州,我不会去写那些“西湖十景”之类的,十景的名头虽大,但我觉得总有言过其实的地方。我每次去那些地方,总触动不了我的情绪。记得有一年的中秋,我特意和朋友约好去看“平湖秋月”坐在白堤边上到半夜,但感觉这景色实在是普通,普通得还不如我夏夜坐在自己的院子里看月亮。后来还淋了雨,更是大扫了兴致。还有“花港观鱼”、“三潭映月”什么的,除了游人如织和一些人工堆砌的景观外,我找不出另外的诗意所在。况且,这些景物写的人太多了,我单薄的文字是无论如何也比不过那些大家的。所以不写也罢。
我写杭州,就要写那些普通的,却又能渗入人心里的东西。它不起眼的躺在城市的角角落落里,躺在杭州的山山水水间。我知道,这些才是杭州实实在在的东西,也是最能勾起灵魂悸动的东西,让我十多年来念念不忘。
巷子
在杭州的日子,我有空就骑着自行车在杭州的巷子里瞎转悠。那些巷子的角角落落我都到过。那实在是普通得不能普通的一些小巷,狭小、潮湿,甚至有点脏,但是,那是和杭州人密切联系的地方。带有明显的杭州的气息。
我不知道那些巷子现在是否还在,但我的记忆中的杭州却永远定格在这些小巷上面。杭州人多,所以巷子也不仅仅是用来通行的。精明的杭州人往往将巷子改造成一个市场,有买菜的,有买衣服的,还有买邮票和古董的,在巷子的两边,搭起大大小小的蓬,里面的东西琳琅满目。当然巷子里还夹杂着杭州人的方言。杭州属于沪方言区,本来它的话和我们的应该差不多,就像上海话和我们的很接近的一样。但杭州话却又有点另类,他比我们的话更接近于普通话,许多的发音带有普通话的特点,据说这是因为杭州在南宋曾做过都城,有大量的北方人南迁到这里,于是就改变了他原来的语言风格了。巷子里就这么整天的飘荡着带有普通话味道的吴侬软语,招徕着客人,也召唤着路过的旅人。
谈到杭州的巷子还要讲到戴望舒的那首雨巷,那位“撑着油纸伞、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据说写的就是在一个叫皮市巷的地方。我想戴望舒或许有和我一样的爱好,整天在杭州的小巷转悠,某一个雨天,在那潮湿的小巷里遇见了这么一位姑娘,还有旁边那斑斑驳驳的墙,湿漉漉的雨丝,于是就触发了诗人的灵感。
还有陆游的那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是在杭州一个叫孩儿巷的地方写的。这年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绍兴赋闲了五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清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表,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陆游早已经远去,戴望舒的那把油纸伞也找不到了,或许杭州的那些小巷也渐渐的远去,但记忆还在,我的心还在!
桂花和香樟
桂花是杭州的市花,每逢金秋时节,大街小巷都飘散着桂花的清香。在杭州,欣赏桂花最好的地方之一是杨公堤,有很多很大棵的桂花树。沿着杨公堤,往南面走,就能到满觉陇,也就是“满陇桂雨”这里一直被公认为杭州桂花最盛的地方。当秋风拂过林梢,浓密的桂花纷落如雨,响起一片淅淅之声,人行桂树丛中,沐“雨”披香,那馥郁的清香直透肺腑。
满觉陇是杭州著名景点里面少有的吸引我的地方,那里环境清幽,是一条山谷。里面到处都栽着桂花树。据说这里在吴越时有许多的寺院,桂树就是那时开始栽种的。清人有诗云:“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粟遍,天风吹堕万山秋。”在桂雨丛中漫步,那是怎样的浪漫和诗意啊!
在密密的桂花树的掩映下,亭台楼阁的影子,和周围的景物融为一体,看不出雕琢的痕迹,还有悦耳的古筝的声从桂花树间传来,如梦如幻。在桂花盛开的季节,从满觉陇东头的青龙山麓到西头的水乐洞口溪畔路旁,山上山下,连云的桂花树尽数开放,只见那漫溢着芬芳的桂花,黄如金,白如银,红如丹,一串串,一簇簇,缀满枝头。
香樟则是杭州的市树了,杭州的大街小巷。马路边,院子里,到处都是香樟树。这是一种常绿的树。满树都散发出清香,似乎和杭州的山水特别的吻合。走在大街上,突然头顶有一片香樟树叶落下,绿中透红,你的心头会闪过一丝惊喜,你会小心的将它拿在手里,在鼻子尖轻轻的嗅嗅,让那一缕香味溢满你的心头。... -->>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离开杭州已经十多年了。我多次提笔想写,但又没有写。究其原因,一是怕自己写不好,表达不出自己的感情,二也是无从下笔,因为这么多的景物,我实在不知道写点什么好。
这十多年里,我也曾数次回到或经过杭州。每次的重逢总会产生一种相同的感觉:看到这个城市出现在我的面前,我的心就开始提起了;看到一样熟悉的景物,我的心就颤动了;有时,甚至是一棵树,看到它的出现,我的心就会没来由的欣喜或伤感半天
我写杭州,我不会去写那些“西湖十景”之类的,十景的名头虽大,但我觉得总有言过其实的地方。我每次去那些地方,总触动不了我的情绪。记得有一年的中秋,我特意和朋友约好去看“平湖秋月”坐在白堤边上到半夜,但感觉这景色实在是普通,普通得还不如我夏夜坐在自己的院子里看月亮。后来还淋了雨,更是大扫了兴致。还有“花港观鱼”、“三潭映月”什么的,除了游人如织和一些人工堆砌的景观外,我找不出另外的诗意所在。况且,这些景物写的人太多了,我单薄的文字是无论如何也比不过那些大家的。所以不写也罢。
我写杭州,就要写那些普通的,却又能渗入人心里的东西。它不起眼的躺在城市的角角落落里,躺在杭州的山山水水间。我知道,这些才是杭州实实在在的东西,也是最能勾起灵魂悸动的东西,让我十多年来念念不忘。
巷子
在杭州的日子,我有空就骑着自行车在杭州的巷子里瞎转悠。那些巷子的角角落落我都到过。那实在是普通得不能普通的一些小巷,狭小、潮湿,甚至有点脏,但是,那是和杭州人密切联系的地方。带有明显的杭州的气息。
我不知道那些巷子现在是否还在,但我的记忆中的杭州却永远定格在这些小巷上面。杭州人多,所以巷子也不仅仅是用来通行的。精明的杭州人往往将巷子改造成一个市场,有买菜的,有买衣服的,还有买邮票和古董的,在巷子的两边,搭起大大小小的蓬,里面的东西琳琅满目。当然巷子里还夹杂着杭州人的方言。杭州属于沪方言区,本来它的话和我们的应该差不多,就像上海话和我们的很接近的一样。但杭州话却又有点另类,他比我们的话更接近于普通话,许多的发音带有普通话的特点,据说这是因为杭州在南宋曾做过都城,有大量的北方人南迁到这里,于是就改变了他原来的语言风格了。巷子里就这么整天的飘荡着带有普通话味道的吴侬软语,招徕着客人,也召唤着路过的旅人。
谈到杭州的巷子还要讲到戴望舒的那首雨巷,那位“撑着油纸伞、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据说写的就是在一个叫皮市巷的地方。我想戴望舒或许有和我一样的爱好,整天在杭州的小巷转悠,某一个雨天,在那潮湿的小巷里遇见了这么一位姑娘,还有旁边那斑斑驳驳的墙,湿漉漉的雨丝,于是就触发了诗人的灵感。
还有陆游的那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是在杭州一个叫孩儿巷的地方写的。这年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绍兴赋闲了五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清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表,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陆游早已经远去,戴望舒的那把油纸伞也找不到了,或许杭州的那些小巷也渐渐的远去,但记忆还在,我的心还在!
桂花和香樟
桂花是杭州的市花,每逢金秋时节,大街小巷都飘散着桂花的清香。在杭州,欣赏桂花最好的地方之一是杨公堤,有很多很大棵的桂花树。沿着杨公堤,往南面走,就能到满觉陇,也就是“满陇桂雨”这里一直被公认为杭州桂花最盛的地方。当秋风拂过林梢,浓密的桂花纷落如雨,响起一片淅淅之声,人行桂树丛中,沐“雨”披香,那馥郁的清香直透肺腑。
满觉陇是杭州著名景点里面少有的吸引我的地方,那里环境清幽,是一条山谷。里面到处都栽着桂花树。据说这里在吴越时有许多的寺院,桂树就是那时开始栽种的。清人有诗云:“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粟遍,天风吹堕万山秋。”在桂雨丛中漫步,那是怎样的浪漫和诗意啊!
在密密的桂花树的掩映下,亭台楼阁的影子,和周围的景物融为一体,看不出雕琢的痕迹,还有悦耳的古筝的声从桂花树间传来,如梦如幻。在桂花盛开的季节,从满觉陇东头的青龙山麓到西头的水乐洞口溪畔路旁,山上山下,连云的桂花树尽数开放,只见那漫溢着芬芳的桂花,黄如金,白如银,红如丹,一串串,一簇簇,缀满枝头。
香樟则是杭州的市树了,杭州的大街小巷。马路边,院子里,到处都是香樟树。这是一种常绿的树。满树都散发出清香,似乎和杭州的山水特别的吻合。走在大街上,突然头顶有一片香樟树叶落下,绿中透红,你的心头会闪过一丝惊喜,你会小心的将它拿在手里,在鼻子尖轻轻的嗅嗅,让那一缕香味溢满你的心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