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景小说网 www.njpjfc.com,回到五零年代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此为防盗章 一听侄女儿受了这么大的委屈, 赵有恒说什么都要带周燕走。
周老太太气的险些晕过去, 家里七、八个孙儿孙女,她最疼周燕。这丫头打小没了爹娘, 外家又了无音讯, 周老太太怕她无人撑腰被人欺负,一直掏心掏肺的对她好。可以说, 整个周家的小辈儿, 谁都没有周燕受宠。
今天瞧见老二媳妇急冲冲的把赵家人领进门,说是要带走燕丫头, 周老太太是万分纠结。
一方面,她也觉得城里好, 燕丫头跟着她舅舅去城里铁定能享福。另一方面, 她又舍不得,总觉得燕丫头一走,她就永远见不着她了。
当听见周燕说要留下来的时候,她不由松了口气,还没来得及高兴呢, 就被周翠花那喧宾夺主的话气的半饷都说不出话来。
就你能耐!巴不得燕丫头如她爹一样一去不复返!
见老太太气得不轻,心疼自个娘的周建立免不了又锤了周翠花一顿。她这才老实了,跑回屋里呜呜噎噎哭个不停。
家里乱哄哄的一片,周燕看得头疼不已, 再三跟赵有恒说明自己不想走, 赵有恒苦劝了几句, 最后落下一段话:“你不想跟我回去, 那你跟我去县城看看你姥姥姥爷,舅妈表哥表姐总行吧。你娘死了这么多年,你姥姥日日盼她回家,盼的眼睛都快瞎了!这好不容易才找到你,你跟我去你姥姥家歇两天,陪她老人家说说话儿,也算是替你娘敬敬孝。”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尽管觉得这突然冒出来的舅舅热情的过份,周燕也不好拒绝,谁叫他是周家官方承认的正品舅舅呢。
况且赵有恒又提及了赵家的一些事情和现在居住的住址,里面说到一个叫南昆市的地方,那是她在现代的奶奶,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周燕现代的奶奶是个苦命的女人,据附近的老邻居讲,她奶奶小时候丧父丧母,寄养在亲戚家,长到十七岁的时候被她坏脾气的爷爷相中。亲戚便拿了五块大洋,把奶奶卖给爷爷做了填房。
她爷爷是个木匠,又会算命,被国家招去铁路局上班,奶奶嫁过去没多久,便随他去了南昆市,然后开始长达八年的苦命生活。
周燕爷爷是那年代典型的渣男大男人主义,除了上班,回到家里什么都不做,心情不好就打老婆儿女。还要老婆端茶送水,跪着洗脚穿鞋。
或许是战乱长期营养不良,又或许是自身的缘故,周燕奶奶嫁过去八年后才怀有身孕。这期间,她挨了无数老公和婆婆的混合毒打,旁人看不过去劝了无数次,这才让她堪堪保命,直到生下周燕大伯,日子才渐渐好转。
在周燕的印象中,她的爷爷一直是个阴沉着脸,蹲在家里的板凳上,一边喝酒,一边骂人的酒疯子。
得亏他死的早,在周燕五岁那年从山上摔下来死了,不然周燕一家子不得被他祸祸成什么样子。
因此,刚知道自己穿越到1958年的时候,周燕就有想找到奶奶,改变奶奶命运的想法。
所以,在征求周老太太的意见后,周燕决定跟赵有恒去县里玩几天,到时候再想办法去市里找找奶奶。
一听周燕要去县里玩,从没有离开过镇上的几个小辈儿也吵吵闹闹的,说要跟着出去见见世面。
周老太太板着脸呵斥了几句,瞧着赵有恒不像是生气的样子,心里着实放不下周燕跟他去县城,怕他把自个的宝贝丫头给拐了。犹豫了一下,也说自己想去县城见见世面。
赵有恒心知周老太太是不放心自个儿,倒也没拒绝,横竖就是费几块钱的事儿。他是炼钢厂的干事,每月工资有三十八块五毛,从上水村对岸的月波镇坐车去县城,只要一块钱和介绍信,就算多去两人他也不会说什么。
这事儿就这么敲定了,周老太太想着即将去县城开开眼界,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再三让赵有恒住两天再走,她也好给亲家整治点土特产,再去村委会开介绍信。
赵有恒这次下乡来找周燕,是向厂里请假来的,时间不算充裕。本来他想当天就带人走,但看周老太太拿出一大麻袋红薯土豆,还有自家种的萝卜白菜等等,说是要带给亲家尝尝,到嘴的话便生生吞了回去。
城里人不愁吃穿,人人都吃商品粮,说得好听,这其中的苦,也就他们才知道。
每月定食定量,虽说家里每个人都有商品粮可领取,可是每个人能领的口粮都不一样。比如普通成年人,一般都是二十一斤,如果有工作,或者学历高,分功级往上涨粮。小孩儿则是从婴儿时期的三斤起步,每年一斤往上涨到二十一斤封顶。
像赵有恒这样的厂委干事,每个月有四十五斤口粮指标,外加若干福利。如果他一个人紧巴巴得吃的话,那铁定是够了的。
可这个时代的人们,人人都响应毛/主席的‘敌人杀我们一个,我们就生出千万个’的口号,又没有什么避孕措施,几乎每家每户儿女成群。
如果是五岁以下的孩子倒也吃不了多少粮食,可五岁以上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胃口不是一般的好。尤其是十三四岁的半大孩子,一顿吃个一斤粮食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儿。
纵然赵有恒有中高层的粮食指标,他老婆也在厂里上班。两人算是双职工,外加家里老两口子的粮食补贴家里的孩子。可依旧吃穿不饱,只能混合各种杂粮瓜果吃个半饱度日。
这时期的杂粮和后世精加工的那些健康粗粮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一切以吃饱为目的,不能浪费半点粮食,大部分杂粮都是用高粱玉米不脱壳,加着米糠麦麸,各种庄稼藤蔓稻壳麦秸秆加工的杂粮。
那杂粮吃进嘴里的口感,就跟吃了一捧沙似的割拉嗓子,吃一口就得喝一大口稀水粥。不然根本咽不下去,就算勉强咽下去了,也因为太过干硬,消化不良便秘,好几天拉不出屎。
所以啊,这个时期的城里人,多少还是有些羡慕乡下人的。虽说他们穿用没有城里人好,也没多少精细粮食吃。可好歹他们自个儿有地,每年只要交完公家粮,剩下的粮食想怎么吃就怎么吃,闲暇的空地还能种些瓜果蔬菜搭配着粮食吃。
哪像他们城里人,吃点瓜果蔬菜还得半夜排队,拿着户口和各种票证去抢购,买到手还不一定新鲜。更别提净吃红薯这类的粗粮了。
看在那一堆不少于一百斤粗粮瓜果的份上,赵有恒总算松口在周家歇两天再去县城。这可把周燕高兴坏了,因为她的空间灵泉,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周燕在她躺在床上养伤的半年时间内,就拿灵泉做过许多小测试。比如她把灵泉滴在家里的水缸里,在地里劳作一天的周家人喝了,疲劳减轻一半,下地干活特有干劲,还能缓慢修复伤口。
又比如她把灵泉滴进茅厕,周家人担粪水撒进地里,地里的庄稼收成翻倍!这也是周老太太如此大方给赵有恒这么多粗粮的原因。今年她们地里的所有庄稼收成都翻了两倍之多呢!
既然灵泉这么灵验,周燕想去山下大江试试能不能招鱼。因为她记得在现代的时候,她曾看过某小说,说灵泉可以召唤活物。
说做就做,周燕找了个由头,抄起家里用来扑害虫的竹网子,一阵风似的往山下跑。
上水村在马鞍山的半山腰,要去江边,得走两个多小时。不过周燕跑的快,又是下坡路,只用了一个半小时就到了江边。
这条江很大,岸边怪石嶙峋,除了一户专门摆渡的人家,附近都没什么人烟。
不过为了避免被人发现自己的金手指,当成妖怪烧了。周燕找了个对山间的石头,藏在中间,蹲在河边,心里默念灵泉,而后手指尖轻轻放在江水里,试着滴了两滴灵泉。
江水潺潺,小小的浪花不停的翻涌冲刷着岸边的石头,带来些许唰唰水声。
周燕四处看了看,除了一望无际的江水,岸边没有任何动静。
难道是灵泉滴少了?
周燕咬咬牙,又往江边滴了近一大洗脸盆的灵泉。
这次没等她反应过来,岸边忽然游来无数条鱼,游动速度倒是不算快,就是数量多得吓人,还又蹦又跳的。一会儿工夫,岸边的鱼已经越聚越多,把周燕站的那个位置挤了个满满当当。
周燕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幕,好一会儿反应过来,拿着竹网子,拼了命的把各种大鱼往空间里丢。
这年头人人吃不饱饭,可不代表没有想吃肉的心。纵然这是鱼肉,好歹它也能换钱换粮啊!自然是捉的越多越好!
整整一下午,周燕都在河边奋斗抓鱼,直抓的双臂发酸,天都快黑了,她这才往上水村... -->>
此为防盗章 一听侄女儿受了这么大的委屈, 赵有恒说什么都要带周燕走。
周老太太气的险些晕过去, 家里七、八个孙儿孙女,她最疼周燕。这丫头打小没了爹娘, 外家又了无音讯, 周老太太怕她无人撑腰被人欺负,一直掏心掏肺的对她好。可以说, 整个周家的小辈儿, 谁都没有周燕受宠。
今天瞧见老二媳妇急冲冲的把赵家人领进门,说是要带走燕丫头, 周老太太是万分纠结。
一方面,她也觉得城里好, 燕丫头跟着她舅舅去城里铁定能享福。另一方面, 她又舍不得,总觉得燕丫头一走,她就永远见不着她了。
当听见周燕说要留下来的时候,她不由松了口气,还没来得及高兴呢, 就被周翠花那喧宾夺主的话气的半饷都说不出话来。
就你能耐!巴不得燕丫头如她爹一样一去不复返!
见老太太气得不轻,心疼自个娘的周建立免不了又锤了周翠花一顿。她这才老实了,跑回屋里呜呜噎噎哭个不停。
家里乱哄哄的一片,周燕看得头疼不已, 再三跟赵有恒说明自己不想走, 赵有恒苦劝了几句, 最后落下一段话:“你不想跟我回去, 那你跟我去县城看看你姥姥姥爷,舅妈表哥表姐总行吧。你娘死了这么多年,你姥姥日日盼她回家,盼的眼睛都快瞎了!这好不容易才找到你,你跟我去你姥姥家歇两天,陪她老人家说说话儿,也算是替你娘敬敬孝。”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尽管觉得这突然冒出来的舅舅热情的过份,周燕也不好拒绝,谁叫他是周家官方承认的正品舅舅呢。
况且赵有恒又提及了赵家的一些事情和现在居住的住址,里面说到一个叫南昆市的地方,那是她在现代的奶奶,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周燕现代的奶奶是个苦命的女人,据附近的老邻居讲,她奶奶小时候丧父丧母,寄养在亲戚家,长到十七岁的时候被她坏脾气的爷爷相中。亲戚便拿了五块大洋,把奶奶卖给爷爷做了填房。
她爷爷是个木匠,又会算命,被国家招去铁路局上班,奶奶嫁过去没多久,便随他去了南昆市,然后开始长达八年的苦命生活。
周燕爷爷是那年代典型的渣男大男人主义,除了上班,回到家里什么都不做,心情不好就打老婆儿女。还要老婆端茶送水,跪着洗脚穿鞋。
或许是战乱长期营养不良,又或许是自身的缘故,周燕奶奶嫁过去八年后才怀有身孕。这期间,她挨了无数老公和婆婆的混合毒打,旁人看不过去劝了无数次,这才让她堪堪保命,直到生下周燕大伯,日子才渐渐好转。
在周燕的印象中,她的爷爷一直是个阴沉着脸,蹲在家里的板凳上,一边喝酒,一边骂人的酒疯子。
得亏他死的早,在周燕五岁那年从山上摔下来死了,不然周燕一家子不得被他祸祸成什么样子。
因此,刚知道自己穿越到1958年的时候,周燕就有想找到奶奶,改变奶奶命运的想法。
所以,在征求周老太太的意见后,周燕决定跟赵有恒去县里玩几天,到时候再想办法去市里找找奶奶。
一听周燕要去县里玩,从没有离开过镇上的几个小辈儿也吵吵闹闹的,说要跟着出去见见世面。
周老太太板着脸呵斥了几句,瞧着赵有恒不像是生气的样子,心里着实放不下周燕跟他去县城,怕他把自个的宝贝丫头给拐了。犹豫了一下,也说自己想去县城见见世面。
赵有恒心知周老太太是不放心自个儿,倒也没拒绝,横竖就是费几块钱的事儿。他是炼钢厂的干事,每月工资有三十八块五毛,从上水村对岸的月波镇坐车去县城,只要一块钱和介绍信,就算多去两人他也不会说什么。
这事儿就这么敲定了,周老太太想着即将去县城开开眼界,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再三让赵有恒住两天再走,她也好给亲家整治点土特产,再去村委会开介绍信。
赵有恒这次下乡来找周燕,是向厂里请假来的,时间不算充裕。本来他想当天就带人走,但看周老太太拿出一大麻袋红薯土豆,还有自家种的萝卜白菜等等,说是要带给亲家尝尝,到嘴的话便生生吞了回去。
城里人不愁吃穿,人人都吃商品粮,说得好听,这其中的苦,也就他们才知道。
每月定食定量,虽说家里每个人都有商品粮可领取,可是每个人能领的口粮都不一样。比如普通成年人,一般都是二十一斤,如果有工作,或者学历高,分功级往上涨粮。小孩儿则是从婴儿时期的三斤起步,每年一斤往上涨到二十一斤封顶。
像赵有恒这样的厂委干事,每个月有四十五斤口粮指标,外加若干福利。如果他一个人紧巴巴得吃的话,那铁定是够了的。
可这个时代的人们,人人都响应毛/主席的‘敌人杀我们一个,我们就生出千万个’的口号,又没有什么避孕措施,几乎每家每户儿女成群。
如果是五岁以下的孩子倒也吃不了多少粮食,可五岁以上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胃口不是一般的好。尤其是十三四岁的半大孩子,一顿吃个一斤粮食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儿。
纵然赵有恒有中高层的粮食指标,他老婆也在厂里上班。两人算是双职工,外加家里老两口子的粮食补贴家里的孩子。可依旧吃穿不饱,只能混合各种杂粮瓜果吃个半饱度日。
这时期的杂粮和后世精加工的那些健康粗粮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一切以吃饱为目的,不能浪费半点粮食,大部分杂粮都是用高粱玉米不脱壳,加着米糠麦麸,各种庄稼藤蔓稻壳麦秸秆加工的杂粮。
那杂粮吃进嘴里的口感,就跟吃了一捧沙似的割拉嗓子,吃一口就得喝一大口稀水粥。不然根本咽不下去,就算勉强咽下去了,也因为太过干硬,消化不良便秘,好几天拉不出屎。
所以啊,这个时期的城里人,多少还是有些羡慕乡下人的。虽说他们穿用没有城里人好,也没多少精细粮食吃。可好歹他们自个儿有地,每年只要交完公家粮,剩下的粮食想怎么吃就怎么吃,闲暇的空地还能种些瓜果蔬菜搭配着粮食吃。
哪像他们城里人,吃点瓜果蔬菜还得半夜排队,拿着户口和各种票证去抢购,买到手还不一定新鲜。更别提净吃红薯这类的粗粮了。
看在那一堆不少于一百斤粗粮瓜果的份上,赵有恒总算松口在周家歇两天再去县城。这可把周燕高兴坏了,因为她的空间灵泉,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周燕在她躺在床上养伤的半年时间内,就拿灵泉做过许多小测试。比如她把灵泉滴在家里的水缸里,在地里劳作一天的周家人喝了,疲劳减轻一半,下地干活特有干劲,还能缓慢修复伤口。
又比如她把灵泉滴进茅厕,周家人担粪水撒进地里,地里的庄稼收成翻倍!这也是周老太太如此大方给赵有恒这么多粗粮的原因。今年她们地里的所有庄稼收成都翻了两倍之多呢!
既然灵泉这么灵验,周燕想去山下大江试试能不能招鱼。因为她记得在现代的时候,她曾看过某小说,说灵泉可以召唤活物。
说做就做,周燕找了个由头,抄起家里用来扑害虫的竹网子,一阵风似的往山下跑。
上水村在马鞍山的半山腰,要去江边,得走两个多小时。不过周燕跑的快,又是下坡路,只用了一个半小时就到了江边。
这条江很大,岸边怪石嶙峋,除了一户专门摆渡的人家,附近都没什么人烟。
不过为了避免被人发现自己的金手指,当成妖怪烧了。周燕找了个对山间的石头,藏在中间,蹲在河边,心里默念灵泉,而后手指尖轻轻放在江水里,试着滴了两滴灵泉。
江水潺潺,小小的浪花不停的翻涌冲刷着岸边的石头,带来些许唰唰水声。
周燕四处看了看,除了一望无际的江水,岸边没有任何动静。
难道是灵泉滴少了?
周燕咬咬牙,又往江边滴了近一大洗脸盆的灵泉。
这次没等她反应过来,岸边忽然游来无数条鱼,游动速度倒是不算快,就是数量多得吓人,还又蹦又跳的。一会儿工夫,岸边的鱼已经越聚越多,把周燕站的那个位置挤了个满满当当。
周燕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幕,好一会儿反应过来,拿着竹网子,拼了命的把各种大鱼往空间里丢。
这年头人人吃不饱饭,可不代表没有想吃肉的心。纵然这是鱼肉,好歹它也能换钱换粮啊!自然是捉的越多越好!
整整一下午,周燕都在河边奋斗抓鱼,直抓的双臂发酸,天都快黑了,她这才往上水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