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景小说网 www.njpjfc.com,抱膝吟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闲来无事乱翻书,读到清代学者王士禛论李白的一句诗“一生低首谢宣城”不觉一振。这是李白啊,这个曾让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的李白,这个因了自己那一份旷世的奇才而狂傲到“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这个一生不肯向权贵摧眉折腰,在自己的人生字典里从来就没有“仰视”一词的李白,这个做诗人做到了差不多可以套用老杜的诗句“一览众山小”的李白,是什么人让他谦恭到一生低首?
原来是谢朓。谢朓南北朝时的一个著名的山水诗人,和同族前辈谢灵运有“大小谢”并称。因为他曾在安徽的宣城做过太守,所以人们也称他为谢宣城。老实说,在中国文学史上,谢朓的声名比起李白来可就差得很远了,可尽管如此,还是让我们这狂傲不羁的诗人一生低首叹服。
在李白的诗文中,触目皆是谢朓的名字。我们熟悉的“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解到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而李白不仅仅将谢朓的名字诗文入诗,更是做了用我们这个时代眼光看颇算追星的事了。他的一生始终追逐着谢朓的足迹,走谢朓走过的路,赏谢朓赏过的景。他曾经买舟西上,来到谢朓任太守的安徽宣城,在那里一住就是三年。访故地,赏名胜,耳濡目染,心会神领,和三百多年前的谢朓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心灵交流。这“低首”低得何等虔诚。
如果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还是可以在他的诗文中找到依据的话,下面一位关于为人低首的故事就颇有些传奇色彩了。
传说“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溺水身亡之处时时有鬼魂出现,过往的行人常听到鬼魂在吟哦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行人听得心惊肉跳,毛骨悚然。后来有一个极有才华的读书人从此地路过,听到鬼魂的吟哦,就与鬼魂对话:“只须作‘落霞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即可,何用‘与’‘共’?”从此鬼魂就不再出现。你看这位自幼才气非凡,曾下笔千言,文惊四座的王勃,即使成为鬼魂,面对有才之人,也赶紧低首叹服,销声匿迹而去了。这个故事将文人的低首演绎到了极致。
之所以想到了这样一个话题,实在是有感于“文人相轻”在某种程度上的愈演愈烈。其实。这“文人相轻”实在是由来已久,不过是这些年有“发扬光大”的趋势。我一直在想文人为什么要相轻相贱呢?其实,作文人已是一种不幸(当然那些靠摇笔杆吃香喝辣的不在其列),因为靠作文人不能升官晋爵收金敛银的,这不过是一种知识分子在达济天下的抱负不能实现,经天维地之才能无处施展之后的一种无奈的选择,是一种不关乎名利的纯粹精神的享受。既然如此,彼此之间总该有点惺惺相惜吧。因为既是文人至少是同类,在这么一个追名逐利的功利社会,还有一些人做了你的同道,让你在自己的精神空间里不那么寂寞孤单,写的好了有人为你呐喊为你助威,写的不好也完全是就事论事的批评探讨。可结果却完全不是这样的。
日前看了幽梦影中的一段话“才子遇才子,每有怜才之心;美人遇美人,必无惜美之意”心中大惑,其实美人见美人,未必无惜美之意。只是一个三十岁的女人可以夸豆蔻少女的清纯可爱,可以赞五十岁的女人的丰韵依存,却是断断不肯把赞美词送给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女人,这惜美得看对象才是,要不自己又往哪里放呢?而才子遇才子,那怜才之心也比在真才子间才会产生,就像李白低首谢玄晖,就像王勃的鬼魂避匿那才华出众的读书人,就像杜甫真心赞美李白“白也诗无敌”“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而在那些半斤八两半瓶子晃荡的所谓文人之间,我们看到的多是“轻”是“贱”是彼此间的攻讦甚至是乡野村妇似的漫骂。这彼此“轻贱”是非得针锋相对争个你高我低你死我活不可的。为达到这个目的,明里暗里长剑短枪砖头陷阱,把“文人”所有的智慧拿来整治“文人”我不知道是不是在处心积虑的整治别人中去发泄了未能经邦济世的怨气而获得了“文人世界我为王”的快感?是不是自己的一世才华也在这里获得了最大程度的发挥而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满足感?殊不知,在这整治别人的过程中也“轻贱”了你自己。
写到这里,忽然想到我们办公楼前的一棵树。这棵树也不过一人多高,它的身边是一棵枝叶繁茂的法国梧桐,我常常为这棵小树叫屈,这“低首”之处谁会注意到它呢?不过,这棵小树倒也从未觉得什么,还是春来柔枝着绿冬来疏条挂雪,一年四季风姿绰约。可也怪,这小树却也一年四季被我和我的同事关注着欣赏着,现在我才明白:这“低首”也是一种高度。
闲来无事乱翻书,读到清代学者王士禛论李白的一句诗“一生低首谢宣城”不觉一振。这是李白啊,这个曾让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的李白,这个因了自己那一份旷世的奇才而狂傲到“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这个一生不肯向权贵摧眉折腰,在自己的人生字典里从来就没有“仰视”一词的李白,这个做诗人做到了差不多可以套用老杜的诗句“一览众山小”的李白,是什么人让他谦恭到一生低首?
原来是谢朓。谢朓南北朝时的一个著名的山水诗人,和同族前辈谢灵运有“大小谢”并称。因为他曾在安徽的宣城做过太守,所以人们也称他为谢宣城。老实说,在中国文学史上,谢朓的声名比起李白来可就差得很远了,可尽管如此,还是让我们这狂傲不羁的诗人一生低首叹服。
在李白的诗文中,触目皆是谢朓的名字。我们熟悉的“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解到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而李白不仅仅将谢朓的名字诗文入诗,更是做了用我们这个时代眼光看颇算追星的事了。他的一生始终追逐着谢朓的足迹,走谢朓走过的路,赏谢朓赏过的景。他曾经买舟西上,来到谢朓任太守的安徽宣城,在那里一住就是三年。访故地,赏名胜,耳濡目染,心会神领,和三百多年前的谢朓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心灵交流。这“低首”低得何等虔诚。
如果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还是可以在他的诗文中找到依据的话,下面一位关于为人低首的故事就颇有些传奇色彩了。
传说“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溺水身亡之处时时有鬼魂出现,过往的行人常听到鬼魂在吟哦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行人听得心惊肉跳,毛骨悚然。后来有一个极有才华的读书人从此地路过,听到鬼魂的吟哦,就与鬼魂对话:“只须作‘落霞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即可,何用‘与’‘共’?”从此鬼魂就不再出现。你看这位自幼才气非凡,曾下笔千言,文惊四座的王勃,即使成为鬼魂,面对有才之人,也赶紧低首叹服,销声匿迹而去了。这个故事将文人的低首演绎到了极致。
之所以想到了这样一个话题,实在是有感于“文人相轻”在某种程度上的愈演愈烈。其实。这“文人相轻”实在是由来已久,不过是这些年有“发扬光大”的趋势。我一直在想文人为什么要相轻相贱呢?其实,作文人已是一种不幸(当然那些靠摇笔杆吃香喝辣的不在其列),因为靠作文人不能升官晋爵收金敛银的,这不过是一种知识分子在达济天下的抱负不能实现,经天维地之才能无处施展之后的一种无奈的选择,是一种不关乎名利的纯粹精神的享受。既然如此,彼此之间总该有点惺惺相惜吧。因为既是文人至少是同类,在这么一个追名逐利的功利社会,还有一些人做了你的同道,让你在自己的精神空间里不那么寂寞孤单,写的好了有人为你呐喊为你助威,写的不好也完全是就事论事的批评探讨。可结果却完全不是这样的。
日前看了幽梦影中的一段话“才子遇才子,每有怜才之心;美人遇美人,必无惜美之意”心中大惑,其实美人见美人,未必无惜美之意。只是一个三十岁的女人可以夸豆蔻少女的清纯可爱,可以赞五十岁的女人的丰韵依存,却是断断不肯把赞美词送给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女人,这惜美得看对象才是,要不自己又往哪里放呢?而才子遇才子,那怜才之心也比在真才子间才会产生,就像李白低首谢玄晖,就像王勃的鬼魂避匿那才华出众的读书人,就像杜甫真心赞美李白“白也诗无敌”“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而在那些半斤八两半瓶子晃荡的所谓文人之间,我们看到的多是“轻”是“贱”是彼此间的攻讦甚至是乡野村妇似的漫骂。这彼此“轻贱”是非得针锋相对争个你高我低你死我活不可的。为达到这个目的,明里暗里长剑短枪砖头陷阱,把“文人”所有的智慧拿来整治“文人”我不知道是不是在处心积虑的整治别人中去发泄了未能经邦济世的怨气而获得了“文人世界我为王”的快感?是不是自己的一世才华也在这里获得了最大程度的发挥而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满足感?殊不知,在这整治别人的过程中也“轻贱”了你自己。
写到这里,忽然想到我们办公楼前的一棵树。这棵树也不过一人多高,它的身边是一棵枝叶繁茂的法国梧桐,我常常为这棵小树叫屈,这“低首”之处谁会注意到它呢?不过,这棵小树倒也从未觉得什么,还是春来柔枝着绿冬来疏条挂雪,一年四季风姿绰约。可也怪,这小树却也一年四季被我和我的同事关注着欣赏着,现在我才明白:这“低首”也是一种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