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景小说网 www.njpjfc.com,明末疯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袁崇焕的个人经历大家应该很熟悉了。有兴趣的话,同样可以找史料和百度一下,这里同样不灌水了。在这里,笔者主要说说,到这以前,袁崇焕的一些主要事迹,以及为什么袁崇焕在当时的崇祯皇帝和大臣们心目中,成为了众望所归的,解决辽东局势的大臣的。
袁崇焕在刚考上了进士,在福建做一名县令的时候,利用自己到京城考核的时候,巡视边关,考察关外形式,并且向朝廷呈交了详细的调查报告和解决办法。
这件事使得袁崇焕声名鹊起,他立刻得到朝廷的重用,升官并调任到辽东。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明朝朝廷是多么的缺乏军事人才。
不过,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来,袁崇焕是位忧国忧民的,勇于任事的人。而且可以这么说,终其一生,袁崇焕的这两个优点都没有减退过半丝半毫。
袁崇焕在到辽东上任以后,在当时辽东督师——孙承宗住持的宁锦防线的大战略下,也在孙承宗的指挥下,收复了辽东大片的失地。使得辽东的局面,说不上扭转吧,但起码是好转起来。并且使得辽东的局面平稳了下来。
这里就要说说孙承宗的宁锦防线。宁锦防线其实是种防御状态下的绞杀形进攻战略。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建立一个个坚固的堡垒进行防御,其实,它的本质是限制后金军队的机动,逐一威胁和拔除后金军队的一个个战略要地,逼迫后金军队不得不去攻打这些坚固的堡垒,以达到大量杀伤后金军队有生力量的目的。
这个战略就有些类似于第五次反围剿中的碉堡群战略。最后也逼迫着赤军不得不丢弃中央根据地,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但是这个战略有着以下的一些缺点:见效慢、时间长和花费的钱粮多。所以,在明朝财政窘迫的情况下,更因为魏忠贤和孙承宗在政治上对立的情况下,孙承宗只能够无奈地辞官回乡了。而宁锦防线的战略也不得不停止了下来。
这样一来,被宁锦防线压迫得越来越窘迫的后金军队终于喘了一口气,并且在以后大大发展了起来。
但是不管怎么说,在孙承宗的指挥下,袁崇焕确实是收复了辽东大块的失地的。他的功劳也是扎扎实实的。
接下来就要说,袁崇焕一生中最辉煌时刻的战斗了。在孙承宗辞官以后,高第接任。高第认为关外不可守。他的观点一方面是因为高第的军事才能确实糟糕,但主要的原因还是明朝的财政窘迫。
但是,当高第的命令颁布以后,袁崇焕拒不接受,率领手下将领独守孤城宁远。在这次战斗中,守城的大炮把后金军队中领军的哈赤给打伤了。并且导致了哈赤的不治身亡(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有争论)。后金军队也因此战败撤退了。
这次战斗,是明朝和后金军队作战时,唯一一次大胜。消息传来以后,朝野一片欢腾,袁崇焕的个人名声也达到了顶点。
由此看来,袁崇焕确实有拿的出手的功绩。确实也应该众望所归。但是,这只是朝廷中这些外行人的看法。内行人又怎么看待袁崇焕的呢?因为在辽东,作战的都是武官,这就是说,那些武官的眼里又是怎么看待袁崇焕这个督师的呢?
这些武官接受不接受袁崇焕的领导呢?当然是接受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也肯定不会成为辽东的督师的。相比较于那些瞎指挥的文官督师来,袁崇焕还是比较懂军事的。这也算是矮子里挑长子了。
但是他们对袁崇焕的功绩心服口服吗?不见得。
我们先看看袁崇焕的第一次功绩。他是在孙承宗的指挥之下,再收复这些辽东的失地的。因此,无论袁崇焕再怎么样决胜千里之外,主要的功劳还是运筹帷幄的孙承宗。
那袁崇焕的宁远大捷呢?一颗瞎打的炮弹,把后金军队的统帅哈赤给打死了。这样瞎猫碰到死耗子的事,只能够说是袁崇焕的运气简直是太好了吧。这次大胜,也可以说是偶然性极大的一次大胜。
可是,袁崇焕知道不知道这些武官的想法吗?也知道。那他该如何应对呢?他只能够采取,也只有这么一个应对措施:拉拢辽东武官中,最大的武官集团——辽东铁骑集团。
从前文中,我们已经知道,辽东铁骑是李成梁创建的。但是,在李成梁的长子李如松战死以后,辽东铁骑就群龙无首了。有的甚至反叛了。反叛的是谁呢?就是哈赤。哈赤也可以说是辽东铁骑中的一员。
这些残留下来的辽东铁骑武官,就形成了一个严密的联盟性质的军事集团。也成为了明朝在辽东的,最大的军事集团。以致于无论谁在辽东当督师,都不得不依靠这个军事集团。连崇祯皇帝在最后,也不得不靠这个军事集团的一位将领——吴三桂。
辽东铁骑集团对外的诉求,基本上都是一致的,也是联合行动的。但是,他们的内部又是联盟形式。这些武官,在关外拥有大量的土地,驱使军户在这些土地上耕种。获取大量的财富。
而他们手中的实力,是以他们养着的那些亲兵来体现的。谁获取的财富多,谁就可以多养亲兵。谁的亲兵多,谁的地位就高。因此,当哈赤攻打宁远时,光是为了自己在关外的土地,这些武官就要和袁崇焕同仇敌忾,一同抵抗后金军队。
&nb... -->>
袁崇焕的个人经历大家应该很熟悉了。有兴趣的话,同样可以找史料和百度一下,这里同样不灌水了。在这里,笔者主要说说,到这以前,袁崇焕的一些主要事迹,以及为什么袁崇焕在当时的崇祯皇帝和大臣们心目中,成为了众望所归的,解决辽东局势的大臣的。
袁崇焕在刚考上了进士,在福建做一名县令的时候,利用自己到京城考核的时候,巡视边关,考察关外形式,并且向朝廷呈交了详细的调查报告和解决办法。
这件事使得袁崇焕声名鹊起,他立刻得到朝廷的重用,升官并调任到辽东。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明朝朝廷是多么的缺乏军事人才。
不过,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来,袁崇焕是位忧国忧民的,勇于任事的人。而且可以这么说,终其一生,袁崇焕的这两个优点都没有减退过半丝半毫。
袁崇焕在到辽东上任以后,在当时辽东督师——孙承宗住持的宁锦防线的大战略下,也在孙承宗的指挥下,收复了辽东大片的失地。使得辽东的局面,说不上扭转吧,但起码是好转起来。并且使得辽东的局面平稳了下来。
这里就要说说孙承宗的宁锦防线。宁锦防线其实是种防御状态下的绞杀形进攻战略。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建立一个个坚固的堡垒进行防御,其实,它的本质是限制后金军队的机动,逐一威胁和拔除后金军队的一个个战略要地,逼迫后金军队不得不去攻打这些坚固的堡垒,以达到大量杀伤后金军队有生力量的目的。
这个战略就有些类似于第五次反围剿中的碉堡群战略。最后也逼迫着赤军不得不丢弃中央根据地,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但是这个战略有着以下的一些缺点:见效慢、时间长和花费的钱粮多。所以,在明朝财政窘迫的情况下,更因为魏忠贤和孙承宗在政治上对立的情况下,孙承宗只能够无奈地辞官回乡了。而宁锦防线的战略也不得不停止了下来。
这样一来,被宁锦防线压迫得越来越窘迫的后金军队终于喘了一口气,并且在以后大大发展了起来。
但是不管怎么说,在孙承宗的指挥下,袁崇焕确实是收复了辽东大块的失地的。他的功劳也是扎扎实实的。
接下来就要说,袁崇焕一生中最辉煌时刻的战斗了。在孙承宗辞官以后,高第接任。高第认为关外不可守。他的观点一方面是因为高第的军事才能确实糟糕,但主要的原因还是明朝的财政窘迫。
但是,当高第的命令颁布以后,袁崇焕拒不接受,率领手下将领独守孤城宁远。在这次战斗中,守城的大炮把后金军队中领军的哈赤给打伤了。并且导致了哈赤的不治身亡(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有争论)。后金军队也因此战败撤退了。
这次战斗,是明朝和后金军队作战时,唯一一次大胜。消息传来以后,朝野一片欢腾,袁崇焕的个人名声也达到了顶点。
由此看来,袁崇焕确实有拿的出手的功绩。确实也应该众望所归。但是,这只是朝廷中这些外行人的看法。内行人又怎么看待袁崇焕的呢?因为在辽东,作战的都是武官,这就是说,那些武官的眼里又是怎么看待袁崇焕这个督师的呢?
这些武官接受不接受袁崇焕的领导呢?当然是接受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也肯定不会成为辽东的督师的。相比较于那些瞎指挥的文官督师来,袁崇焕还是比较懂军事的。这也算是矮子里挑长子了。
但是他们对袁崇焕的功绩心服口服吗?不见得。
我们先看看袁崇焕的第一次功绩。他是在孙承宗的指挥之下,再收复这些辽东的失地的。因此,无论袁崇焕再怎么样决胜千里之外,主要的功劳还是运筹帷幄的孙承宗。
那袁崇焕的宁远大捷呢?一颗瞎打的炮弹,把后金军队的统帅哈赤给打死了。这样瞎猫碰到死耗子的事,只能够说是袁崇焕的运气简直是太好了吧。这次大胜,也可以说是偶然性极大的一次大胜。
可是,袁崇焕知道不知道这些武官的想法吗?也知道。那他该如何应对呢?他只能够采取,也只有这么一个应对措施:拉拢辽东武官中,最大的武官集团——辽东铁骑集团。
从前文中,我们已经知道,辽东铁骑是李成梁创建的。但是,在李成梁的长子李如松战死以后,辽东铁骑就群龙无首了。有的甚至反叛了。反叛的是谁呢?就是哈赤。哈赤也可以说是辽东铁骑中的一员。
这些残留下来的辽东铁骑武官,就形成了一个严密的联盟性质的军事集团。也成为了明朝在辽东的,最大的军事集团。以致于无论谁在辽东当督师,都不得不依靠这个军事集团。连崇祯皇帝在最后,也不得不靠这个军事集团的一位将领——吴三桂。
辽东铁骑集团对外的诉求,基本上都是一致的,也是联合行动的。但是,他们的内部又是联盟形式。这些武官,在关外拥有大量的土地,驱使军户在这些土地上耕种。获取大量的财富。
而他们手中的实力,是以他们养着的那些亲兵来体现的。谁获取的财富多,谁就可以多养亲兵。谁的亲兵多,谁的地位就高。因此,当哈赤攻打宁远时,光是为了自己在关外的土地,这些武官就要和袁崇焕同仇敌忾,一同抵抗后金军队。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