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景小说网 www.njpjfc.com,刘秀君临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兵贵神速,刘秀说干就干。
当天夜里,趁官军合围还没有完成,昆阳城南门外的官军正在布局,刘秀等13人乘快马杀出来。
当时,官军前锋部队围城的已达10万之众,从城中突围的难度确实是很大的。
但是,刘秀以他非凡的智慧和胆魄,抓住了这最佳的、也是唯一的突围机会。
当天夜里,官军虽然人多势众,但初来乍到,情况不熟,部署仓促,相互之间的联系协调也不一定顺畅。
特别是南门,官军由北而来,对它的合围是最后完成的。
而刘秀等突围者人数虽少,但机动性强,加之有夜幕的掩护,还是有机可乘的。
尽管如此,战斗而已,搏斗一番还是难免的。
刘秀等13人经过一阵砍杀,终于成功冲出南门!
(时莽军到城下者且十万,光武几不得出。)
刘秀等13人冲出南门,并没有引起官军太大的注意。
这时候,官军主帅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也很快来到昆阳城下,与先锋严尤会合。这二王都是王莽的堂
弟,是凭裙带关系爬到这个位子的。
因为接下来事实将证明,除了跟王莽的这种关系,没有任何人能说明白这哥儿俩是咋混到这个位子的。而
这哥儿俩之所以在历史上还能留下这点名声,不仅因为他们完全依靠裙带关系官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在
于他们比所有人都更有条件把自己的愚蠢和丑陋卖弄干净,还在于他们比所有人都更有条件把事情办砸。
当得到报告说有几个人突围跑出去了时,二王也根本没有当一回事儿。他们骄傲地认为,几十万大军围城
,跑出去几个更始干部,无论他们去干什么,都无关紧要,也不必大惊小怪。
当然,他们要是知道跑出去的有埋葬新莽王朝、建立东汉政权的开国之君刘秀……。
倒是严尤,既有能力,又久经战阵,刚刚在育阳吃过刘家兄弟的败仗,领教过刘家兄弟的厉害,心里总觉
得不对劲儿。
他向王邑建议,说:
“昆阳城虽然小但很坚固,现在自称皇帝的刘玄在宛城那边不在这里,如果迅速进军宛城,刘玄那些人一
定会被打跑;宛城一旦拿下,昆阳自然会乖乖地降服。”
(昆阳城小而坚,今假号者在宛,亟进大兵,彼必奔走;宛败,昆阳自服。)
应该说,严尤不愧是出色的将领,他的这个战术思想是相当厉害的。
这个时候的昆阳,联军不到万人,还吓得老想溜,官军只要拿出少数兵力围而不打,联军在昆阳就是一步
死棋。
由此西南仅200里,就是宛城。宛城城里,优秀的岑彭县长还在顽强抵抗联军主力的围攻。
联军主力10万之众和更始王朝的主要干部都在这附近,只要几十万官军对他们来个反包围,解除宛城之围
、歼灭联军主力并不太困难。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昆阳可以说会不攻自破。
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也就是说,按照老严的路子走,只要这么一步棋,官军解除宛城之围、消灭更始政权和联军主力、拿下昆
阳,都不会费太大的力气,即所谓“一箭三雕”。
但是,王邑不仅是骄傲轻敌的,而且是愚蠢无能的,他不愿意放弃表现自己浅陋和残忍的最后机会。
作为王氏外戚的骨干成员,他与堂哥王莽一样,向来视国家公器为玩物、视民众为草芥,认为这次围剿起
义军,力量对比差别如此之大,轻松取胜是没有任何悬念的。
于是,王邑根本听不进任何意见,得意洋洋地对严尤说:
“我前几年以虎牙将军的身份围剿翟义的时候,就是因为没有活捉他,挨了朝廷的批评。现在我们率百万
之众,遇到这座小城而不能攻下来,怎么交待?这没法显示我们的威力。我们要破了这个城,杀光所有的人,
踏着他们的鲜血继续进军宛城,前面的队伍唱着歌、后面的队伍跳着舞,岂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儿?”
(“当先屠此城,喋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邪!”)
王邑说的围剿翟义,我们前面也介绍过,就是公元7年,东郡太守翟义发动反莽武装起义,兵败自杀的事儿。
话到这里,我心里无限的愤怒和鄙夷不知从何说起!
王邑与他的堂哥王莽一样浅陋、一样残忍,不同的是,王莽在玩弄国家公器、草菅人命的时候,总是装出
一副天下为公、一心为民的样子。而王邑的伪君子指数显然达不到那个层次,他是无遮无掩的,是**裸的。
他们哥儿俩作为人民公敌,本质一样,风格不同而已!
谁能制止他们?
谁能阻止他们制造的悲剧重演?
我想问苍天:要想扁这哥儿俩、阻止悲剧重演,是发动老百姓都起来造反?是等待刘秀这样的英雄出现?
还是建立一种什么样的机制,让他们哥儿俩这样的家伙根本没有机会当干部?
我们现在还是先看下去吧。
王邑以在他这个位子上少见的浅陋,残忍地发动对昆阳城的包围和攻打。
官军把城围了几十层,屯兵的营帐布了数百座;他们又是挖地道,又是撞城墙;他们用高达十余丈的云车
俯瞰城内,万弩乱发,箭矢如雨射联军将士。
一时间,昆阳城内外,旌旗蔽野,尘埃接天,鼓角之声传出几十里外。
联军将士凭借坚固的城墙勉强防守,出来打水都要背着门板子(城中负户而汲)。
形势危如累卵!
王凤等人十分恐惧,请求投降。
这时候,王邑、王寻再次表现出自己的浅陋:不接受投降。
这哥儿俩以为打进城里、血洗昆阳是很快的事儿,十分得意、狂妄。
(寻、邑自以为功在漏刻,意气甚逸。)
这时候,严尤仍然是比较清醒的,他再次向王邑建议:
“《兵法》上说:围城为之阙。我们现在应该把包围圈留出一个缺口,故意让城内的人跑出去几个,把联
军的这种危局的消息散布出去,造成他们攻宛部队的恐慌,这对我们这两个战场都有好处。”
应该说,严尤的这个建议也是很厉害的。
联军根本不缺逃跑、投降的人,现在刘秀不在城内,王凤想投降得不到同意,如果官军的包围圈真的有个
缺口,跑出去几个甚至几十、几百个联军将士都不成问题。
这些跑出去的家伙要是真的当了官军的义务宣传员,对在宛城及其它地方联军信心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
还好,王邑不是一般的浅陋,对严尤的建议根本不听。
这时候,昆阳城里的联军只剩下唯一的选择:拼死抵抗!
因为他们已经被官军主帅王邑成功地置于死地:我想投降你不... -->>
兵贵神速,刘秀说干就干。
当天夜里,趁官军合围还没有完成,昆阳城南门外的官军正在布局,刘秀等13人乘快马杀出来。
当时,官军前锋部队围城的已达10万之众,从城中突围的难度确实是很大的。
但是,刘秀以他非凡的智慧和胆魄,抓住了这最佳的、也是唯一的突围机会。
当天夜里,官军虽然人多势众,但初来乍到,情况不熟,部署仓促,相互之间的联系协调也不一定顺畅。
特别是南门,官军由北而来,对它的合围是最后完成的。
而刘秀等突围者人数虽少,但机动性强,加之有夜幕的掩护,还是有机可乘的。
尽管如此,战斗而已,搏斗一番还是难免的。
刘秀等13人经过一阵砍杀,终于成功冲出南门!
(时莽军到城下者且十万,光武几不得出。)
刘秀等13人冲出南门,并没有引起官军太大的注意。
这时候,官军主帅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也很快来到昆阳城下,与先锋严尤会合。这二王都是王莽的堂
弟,是凭裙带关系爬到这个位子的。
因为接下来事实将证明,除了跟王莽的这种关系,没有任何人能说明白这哥儿俩是咋混到这个位子的。而
这哥儿俩之所以在历史上还能留下这点名声,不仅因为他们完全依靠裙带关系官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在
于他们比所有人都更有条件把自己的愚蠢和丑陋卖弄干净,还在于他们比所有人都更有条件把事情办砸。
当得到报告说有几个人突围跑出去了时,二王也根本没有当一回事儿。他们骄傲地认为,几十万大军围城
,跑出去几个更始干部,无论他们去干什么,都无关紧要,也不必大惊小怪。
当然,他们要是知道跑出去的有埋葬新莽王朝、建立东汉政权的开国之君刘秀……。
倒是严尤,既有能力,又久经战阵,刚刚在育阳吃过刘家兄弟的败仗,领教过刘家兄弟的厉害,心里总觉
得不对劲儿。
他向王邑建议,说:
“昆阳城虽然小但很坚固,现在自称皇帝的刘玄在宛城那边不在这里,如果迅速进军宛城,刘玄那些人一
定会被打跑;宛城一旦拿下,昆阳自然会乖乖地降服。”
(昆阳城小而坚,今假号者在宛,亟进大兵,彼必奔走;宛败,昆阳自服。)
应该说,严尤不愧是出色的将领,他的这个战术思想是相当厉害的。
这个时候的昆阳,联军不到万人,还吓得老想溜,官军只要拿出少数兵力围而不打,联军在昆阳就是一步
死棋。
由此西南仅200里,就是宛城。宛城城里,优秀的岑彭县长还在顽强抵抗联军主力的围攻。
联军主力10万之众和更始王朝的主要干部都在这附近,只要几十万官军对他们来个反包围,解除宛城之围
、歼灭联军主力并不太困难。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昆阳可以说会不攻自破。
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也就是说,按照老严的路子走,只要这么一步棋,官军解除宛城之围、消灭更始政权和联军主力、拿下昆
阳,都不会费太大的力气,即所谓“一箭三雕”。
但是,王邑不仅是骄傲轻敌的,而且是愚蠢无能的,他不愿意放弃表现自己浅陋和残忍的最后机会。
作为王氏外戚的骨干成员,他与堂哥王莽一样,向来视国家公器为玩物、视民众为草芥,认为这次围剿起
义军,力量对比差别如此之大,轻松取胜是没有任何悬念的。
于是,王邑根本听不进任何意见,得意洋洋地对严尤说:
“我前几年以虎牙将军的身份围剿翟义的时候,就是因为没有活捉他,挨了朝廷的批评。现在我们率百万
之众,遇到这座小城而不能攻下来,怎么交待?这没法显示我们的威力。我们要破了这个城,杀光所有的人,
踏着他们的鲜血继续进军宛城,前面的队伍唱着歌、后面的队伍跳着舞,岂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儿?”
(“当先屠此城,喋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邪!”)
王邑说的围剿翟义,我们前面也介绍过,就是公元7年,东郡太守翟义发动反莽武装起义,兵败自杀的事儿。
话到这里,我心里无限的愤怒和鄙夷不知从何说起!
王邑与他的堂哥王莽一样浅陋、一样残忍,不同的是,王莽在玩弄国家公器、草菅人命的时候,总是装出
一副天下为公、一心为民的样子。而王邑的伪君子指数显然达不到那个层次,他是无遮无掩的,是**裸的。
他们哥儿俩作为人民公敌,本质一样,风格不同而已!
谁能制止他们?
谁能阻止他们制造的悲剧重演?
我想问苍天:要想扁这哥儿俩、阻止悲剧重演,是发动老百姓都起来造反?是等待刘秀这样的英雄出现?
还是建立一种什么样的机制,让他们哥儿俩这样的家伙根本没有机会当干部?
我们现在还是先看下去吧。
王邑以在他这个位子上少见的浅陋,残忍地发动对昆阳城的包围和攻打。
官军把城围了几十层,屯兵的营帐布了数百座;他们又是挖地道,又是撞城墙;他们用高达十余丈的云车
俯瞰城内,万弩乱发,箭矢如雨射联军将士。
一时间,昆阳城内外,旌旗蔽野,尘埃接天,鼓角之声传出几十里外。
联军将士凭借坚固的城墙勉强防守,出来打水都要背着门板子(城中负户而汲)。
形势危如累卵!
王凤等人十分恐惧,请求投降。
这时候,王邑、王寻再次表现出自己的浅陋:不接受投降。
这哥儿俩以为打进城里、血洗昆阳是很快的事儿,十分得意、狂妄。
(寻、邑自以为功在漏刻,意气甚逸。)
这时候,严尤仍然是比较清醒的,他再次向王邑建议:
“《兵法》上说:围城为之阙。我们现在应该把包围圈留出一个缺口,故意让城内的人跑出去几个,把联
军的这种危局的消息散布出去,造成他们攻宛部队的恐慌,这对我们这两个战场都有好处。”
应该说,严尤的这个建议也是很厉害的。
联军根本不缺逃跑、投降的人,现在刘秀不在城内,王凤想投降得不到同意,如果官军的包围圈真的有个
缺口,跑出去几个甚至几十、几百个联军将士都不成问题。
这些跑出去的家伙要是真的当了官军的义务宣传员,对在宛城及其它地方联军信心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
还好,王邑不是一般的浅陋,对严尤的建议根本不听。
这时候,昆阳城里的联军只剩下唯一的选择:拼死抵抗!
因为他们已经被官军主帅王邑成功地置于死地:我想投降你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