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景小说网 www.njpjfc.com,刘秀君临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世界教育史上有确切文字记载的、由统一的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官立大学,是西汉武帝刘彻设立的太学。
公元前124年,刘彻接受大儒董仲舒和丞相公孙弘等人的建议,正式建立太学,专门研究知识、传授学问,是帝国的最高学府。
当时,太学规模很小,只有5个老师、50个正式学生:设5个五经博士(教师),分别传授《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每个老师带10个弟子(太学生)。
由于招生名额太少,正式在册的学生只能由朝廷的太常(西汉初名奉常,九卿之一,景帝时改为太常,执掌宗庙礼仪)选择“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的干部子弟而来。不过,各郡国可以选拔保送“好,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的青年学子,作为旁听生,不占编制,数量也不多。
1年后,他们经过考试,如果能通一经以上,就能排队依次做官。
由于太学成为从政的重要途径,所以入学需求十分旺盛,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昭帝时学生增至100人,宣帝时1000人,成帝时更是猛增至3000人。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大家都想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是好事。
但是,教育是是一门科学,也是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如果我们不尊重教育规律,不注重教育内涵的提升、水平的提高和教育产品的使用(学生就业),只注重学校规模的盲目扩大和学生人数的随意增多,甚至于在学历等问题上掺杂使假,教育的社会作用就会大打折扣,乃至于在某些方面成为社会危害。
比如,王莽辅政和代汉以后,就大规模扩充太学。
王莽当然是中国历史上最虚伪的人,是最贪婪的人,他后期又成为历代帝王中罕见的无能的人,同时还是一个极为凶残的人。
如果谁身上集中了这几点,他要躺那儿别动,可能没什么危害。或者说他只是个平民,有危害也大不了哪儿去。
如果谁身上有这几点而他手中还握有公共权力,那危害就大了去了。
如果这个人手握最高权力,那就太可怕了。
王莽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关于他怎样抢来一哥大位的,我们已经说了。在追求权力的过程中和登上一哥大位之后,他干了很多违背客观规律的事儿。
他由于太虚伪,打死也不愿承认自己不适合这个岗位;他由于太贪婪,攫天下利为己有,刮地三尺、剥皮敲骨入私囊;他由于太无能,搞得全国广大干部群众关系极为紧张,饿死很多人,国政一塌糊涂,连西汉元、成、哀帝爷儿几个一边玩儿一边工作也比他干得好;他由于太凶残,手握政治利斧看谁不顺眼就砍谁,结果自己也被砍了。
我们既然这样说,是有足够的证据的,必要时可以出示。
比如,王莽为了笼络广大读书人,迅速扩大太学招生规模,乍看好像是重视教育,其实是搞面子工程,违背教育规律,同时也违背干部人才成长规律。
无论如何,太学扩招,使刘秀从一个回乡知识青年有了到国家最高学府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让王莽本人始料未及的是,太学扩招同时也使不少太学生不能象武帝时期那样学得好即可做官。在这种政治生态龌龊、潜规则盛行的条件下,他们出身寒微,没有过硬的社会关系,学了几年后不能及时就业,不得不回家去。
他们中的一部分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最早觉醒者,成为打碎旧世界、建设新社会的积极力量。
早在公元4年,正在辅政的王莽为了最终称帝,拼命拉拢读书人,其中重要的一手就是这太学扩招。
他扩建学生宿舍,增设经学学科,增加教师编制,把每个教师所带学生的名额扩大到360人,使太学生的学额迅速扩大到万人。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即使在科技发达、教学条件日益现代化的今天,一个教师即使要带好几十个学生也是个重活儿。
在那个没有投影仪和麦克风的时代,一个教师要带数百名学生,必需经常地忽悠大家。
王莽还命令各地把擅长各种学问、甚至方技的人,公费送到京城太学。
>
世界教育史上有确切文字记载的、由统一的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官立大学,是西汉武帝刘彻设立的太学。
公元前124年,刘彻接受大儒董仲舒和丞相公孙弘等人的建议,正式建立太学,专门研究知识、传授学问,是帝国的最高学府。
当时,太学规模很小,只有5个老师、50个正式学生:设5个五经博士(教师),分别传授《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每个老师带10个弟子(太学生)。
由于招生名额太少,正式在册的学生只能由朝廷的太常(西汉初名奉常,九卿之一,景帝时改为太常,执掌宗庙礼仪)选择“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的干部子弟而来。不过,各郡国可以选拔保送“好,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的青年学子,作为旁听生,不占编制,数量也不多。
1年后,他们经过考试,如果能通一经以上,就能排队依次做官。
由于太学成为从政的重要途径,所以入学需求十分旺盛,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昭帝时学生增至100人,宣帝时1000人,成帝时更是猛增至3000人。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大家都想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是好事。
但是,教育是是一门科学,也是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如果我们不尊重教育规律,不注重教育内涵的提升、水平的提高和教育产品的使用(学生就业),只注重学校规模的盲目扩大和学生人数的随意增多,甚至于在学历等问题上掺杂使假,教育的社会作用就会大打折扣,乃至于在某些方面成为社会危害。
比如,王莽辅政和代汉以后,就大规模扩充太学。
王莽当然是中国历史上最虚伪的人,是最贪婪的人,他后期又成为历代帝王中罕见的无能的人,同时还是一个极为凶残的人。
如果谁身上集中了这几点,他要躺那儿别动,可能没什么危害。或者说他只是个平民,有危害也大不了哪儿去。
如果谁身上有这几点而他手中还握有公共权力,那危害就大了去了。
如果这个人手握最高权力,那就太可怕了。
王莽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关于他怎样抢来一哥大位的,我们已经说了。在追求权力的过程中和登上一哥大位之后,他干了很多违背客观规律的事儿。
他由于太虚伪,打死也不愿承认自己不适合这个岗位;他由于太贪婪,攫天下利为己有,刮地三尺、剥皮敲骨入私囊;他由于太无能,搞得全国广大干部群众关系极为紧张,饿死很多人,国政一塌糊涂,连西汉元、成、哀帝爷儿几个一边玩儿一边工作也比他干得好;他由于太凶残,手握政治利斧看谁不顺眼就砍谁,结果自己也被砍了。
我们既然这样说,是有足够的证据的,必要时可以出示。
比如,王莽为了笼络广大读书人,迅速扩大太学招生规模,乍看好像是重视教育,其实是搞面子工程,违背教育规律,同时也违背干部人才成长规律。
无论如何,太学扩招,使刘秀从一个回乡知识青年有了到国家最高学府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让王莽本人始料未及的是,太学扩招同时也使不少太学生不能象武帝时期那样学得好即可做官。在这种政治生态龌龊、潜规则盛行的条件下,他们出身寒微,没有过硬的社会关系,学了几年后不能及时就业,不得不回家去。
他们中的一部分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最早觉醒者,成为打碎旧世界、建设新社会的积极力量。
早在公元4年,正在辅政的王莽为了最终称帝,拼命拉拢读书人,其中重要的一手就是这太学扩招。
他扩建学生宿舍,增设经学学科,增加教师编制,把每个教师所带学生的名额扩大到360人,使太学生的学额迅速扩大到万人。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即使在科技发达、教学条件日益现代化的今天,一个教师即使要带好几十个学生也是个重活儿。
在那个没有投影仪和麦克风的时代,一个教师要带数百名学生,必需经常地忽悠大家。
王莽还命令各地把擅长各种学问、甚至方技的人,公费送到京城太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