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景小说网 www.njpjfc.com,百战奇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凡行兵之法,斥候为先。平易用骑,险阻用步。每五人为一甲,人持一白旗,远则军行前后左右,接续候望。若见贼兵,以次转近,告白主将,令众预为之备。法曰:“以虞待不虞者胜。”
汉宣帝时,先零诸羌叛,犯边塞,攻城邑,杀长吏。时后将军赵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御史大夫丙吉〕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亡逾于老臣者。”上遣问焉,曰:“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预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然羌戎小夷,逆天背叛,灭亡不久,愿陛下属之老臣,勿以为忧。”上笑曰:“诺。”充国至金城,须兵满万骑,欲渡河,恐为虏所遮。即夜遣三校衔枚先渡,渡辄营阵。会明,遂以次尽渡。羌数十百骑来,出入军傍。充国曰:“吾士马新至困倦,不可驰逐。此皆骁骑难制,又恐为其诱兵也。击羌以殄灭为期,小利不足贪。”令军中勿击。遣骑候望四望峡中,无羌。夜半兵至落都,召诸校、司马,谓曰:“吾知羌戎不能为矣。使彼发数千人守杜四望峡中,兵众岂得入来!”充国常以远斥候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尤能持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遂平先零。
<b>译文</b>
大凡行军作战的法则,是以侦察敌情为先务。平坦开阔地域使用骑兵侦察、险要狭隘地域使用步兵侦察。每五个侦察人员编为一甲,每人手持一面白旗,远离大军而对前后左右方向实施连续侦察。如果发现敌人,就由远及近地转递消息,报告给部队主将,然后再下令部队预先做好应敌准备。诚如兵法所说:“以有准备的我军来对付没有准备的敌人,就能够取得胜利。”西汉宣帝时期,先零羌(胁迫罕、幵)等部发动叛乱,进犯边塞,攻打城镇,杀害官吏。此时的后将军赵充国已经七十多岁了,宣帝认为他年纪老了,便派御史大夫丙吉问他,谁可以率兵前往平息叛乱时,赵充国回答说:“没有能超过我的人啦。”宣帝所遣使者又问:“将军估计一下羌兵现在的情况怎样,我们应当派多少兵去?”赵充国回答说:“百闻不如亲眼一见。战争的态势是难以在远离前线的地方估计的,我愿意立即飞驰赶到金城前线,据实地以绘制军事地图,依敌情而拟定攻讨方略,一并上报陛下。然而,先零羌是个小部族,它违背天意而发动叛乱,其灭亡之日不会太久。希望陛下把平叛的任务交给我,请不要为此事而担忧。”宣帝听后笑着说:“好!”赵充国到了金城,等到集结了万名骑兵以后,便打算渡过黄河,但又怕被羌兵阻遏截击,因此就于夜间派遣三校部队悄悄首先渡过黄河,渡河之后立即安营布阵。等到天明时候,汉军依次全部渡过了黄河。他们发现有几百羌族骑兵出入于汉军附近。赵充国对将士说:“我们的人马刚到,因疲乏不能出击驱赶羌兵。这些羌兵都是一下难以战胜的骁勇骑兵,且又怕他们是引人上钩的诱兵。打击敌人是以全歼有生力量为目的,小利是不值得贪图的。”于是,他下令汉军不得随意出击。其后,赵充国派遣骑兵到四望狭进行侦察,没有发现敌兵,于是乘夜率军进至落都谷,召集各校指挥官,说:“现在我才知道羌人是不会用兵的。假使他们派出数千兵扼守四望狭,我们的部队还怎么能进得来呢!”赵充国用兵打仗的特点是,往往把派员到远处侦察敌情作为重要任务,行军时必定做好战斗准备,驻扎时必定构筑坚固营垒。尤其可贵的是,他能做到慎重战事,爱护士卒,先搞好谋划然后再出兵攻战。因此,他能顺利平定了先零羌的叛乱。
<b>解析</b>
本篇以斥战为题,旨在阐述作战中实施敌情侦察的重要性。它认为,只有通过侦察摸清敌人的实际情况,才能使自己预有准备,从而确保作战的胜利。本篇引自孙子兵法-谋攻篇的“以虐待不虞者胜”虞,准备,防范;全句意思是:以有准备的我军来对付没有准备的敌人,就能取得胜利。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战争的准备是以侦察和掌握敌情实际为根本前提的,而战争的准备工作,不仅在于战前要通过侦察摸清敌情,并据此进行周密的战略谋划,而且还要在战争实施过程中,继续运用侦察手段,随时了解和掌握敌情动态,采取相应对策,做好应急准备。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西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春,居于今青海境内的西羌先零部胁迫罕、幵等部举兵反汉,严重危及汉朝河西诸郡的安全。后将军赵充国奉命率军在平息先零羌贵族谋叛的斗争中,所以能够不费多大代价而取得胜利,得益于他对侦察工作的高度重视,乃是其获胜的重要原因之一。他率兵到达前线后,并不急于出战,而是通过深入细致的敌情侦察,摸清了先零是发动这场叛乱的主谋,而罕、幵则是在被胁迫的情况下参与叛乱的;他们之间既相联合,又有矛盾。据此,赵充国采取了以先零为军事打击重点、以罕、幵为政治招降对象的战略方针。其后,恰是在这一军政并举的正确方针的指导下,赵充国抓住有利时机,集中兵力一举击破先零,罕、幵则在政治招抚下不战而降,从而赢得了平叛斗争的完全胜利。这里值得特别提出的是,老将赵充国不仅用兵持重,先计而后战,而且结合实践经验,首次明确提出“击虏以殄灭为期”的打歼灭战的指导原则,这是非常可贵的。
凡行兵之法,斥候为先。平易用骑,险阻用步。每五人为一甲,人持一白旗,远则军行前后左右,接续候望。若见贼兵,以次转近,告白主将,令众预为之备。法曰:“以虞待不虞者胜。”
汉宣帝时,先零诸羌叛,犯边塞,攻城邑,杀长吏。时后将军赵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御史大夫丙吉〕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亡逾于老臣者。”上遣问焉,曰:“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预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然羌戎小夷,逆天背叛,灭亡不久,愿陛下属之老臣,勿以为忧。”上笑曰:“诺。”充国至金城,须兵满万骑,欲渡河,恐为虏所遮。即夜遣三校衔枚先渡,渡辄营阵。会明,遂以次尽渡。羌数十百骑来,出入军傍。充国曰:“吾士马新至困倦,不可驰逐。此皆骁骑难制,又恐为其诱兵也。击羌以殄灭为期,小利不足贪。”令军中勿击。遣骑候望四望峡中,无羌。夜半兵至落都,召诸校、司马,谓曰:“吾知羌戎不能为矣。使彼发数千人守杜四望峡中,兵众岂得入来!”充国常以远斥候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尤能持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遂平先零。
<b>译文</b>
大凡行军作战的法则,是以侦察敌情为先务。平坦开阔地域使用骑兵侦察、险要狭隘地域使用步兵侦察。每五个侦察人员编为一甲,每人手持一面白旗,远离大军而对前后左右方向实施连续侦察。如果发现敌人,就由远及近地转递消息,报告给部队主将,然后再下令部队预先做好应敌准备。诚如兵法所说:“以有准备的我军来对付没有准备的敌人,就能够取得胜利。”西汉宣帝时期,先零羌(胁迫罕、幵)等部发动叛乱,进犯边塞,攻打城镇,杀害官吏。此时的后将军赵充国已经七十多岁了,宣帝认为他年纪老了,便派御史大夫丙吉问他,谁可以率兵前往平息叛乱时,赵充国回答说:“没有能超过我的人啦。”宣帝所遣使者又问:“将军估计一下羌兵现在的情况怎样,我们应当派多少兵去?”赵充国回答说:“百闻不如亲眼一见。战争的态势是难以在远离前线的地方估计的,我愿意立即飞驰赶到金城前线,据实地以绘制军事地图,依敌情而拟定攻讨方略,一并上报陛下。然而,先零羌是个小部族,它违背天意而发动叛乱,其灭亡之日不会太久。希望陛下把平叛的任务交给我,请不要为此事而担忧。”宣帝听后笑着说:“好!”赵充国到了金城,等到集结了万名骑兵以后,便打算渡过黄河,但又怕被羌兵阻遏截击,因此就于夜间派遣三校部队悄悄首先渡过黄河,渡河之后立即安营布阵。等到天明时候,汉军依次全部渡过了黄河。他们发现有几百羌族骑兵出入于汉军附近。赵充国对将士说:“我们的人马刚到,因疲乏不能出击驱赶羌兵。这些羌兵都是一下难以战胜的骁勇骑兵,且又怕他们是引人上钩的诱兵。打击敌人是以全歼有生力量为目的,小利是不值得贪图的。”于是,他下令汉军不得随意出击。其后,赵充国派遣骑兵到四望狭进行侦察,没有发现敌兵,于是乘夜率军进至落都谷,召集各校指挥官,说:“现在我才知道羌人是不会用兵的。假使他们派出数千兵扼守四望狭,我们的部队还怎么能进得来呢!”赵充国用兵打仗的特点是,往往把派员到远处侦察敌情作为重要任务,行军时必定做好战斗准备,驻扎时必定构筑坚固营垒。尤其可贵的是,他能做到慎重战事,爱护士卒,先搞好谋划然后再出兵攻战。因此,他能顺利平定了先零羌的叛乱。
<b>解析</b>
本篇以斥战为题,旨在阐述作战中实施敌情侦察的重要性。它认为,只有通过侦察摸清敌人的实际情况,才能使自己预有准备,从而确保作战的胜利。本篇引自孙子兵法-谋攻篇的“以虐待不虞者胜”虞,准备,防范;全句意思是:以有准备的我军来对付没有准备的敌人,就能取得胜利。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战争的准备是以侦察和掌握敌情实际为根本前提的,而战争的准备工作,不仅在于战前要通过侦察摸清敌情,并据此进行周密的战略谋划,而且还要在战争实施过程中,继续运用侦察手段,随时了解和掌握敌情动态,采取相应对策,做好应急准备。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西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春,居于今青海境内的西羌先零部胁迫罕、幵等部举兵反汉,严重危及汉朝河西诸郡的安全。后将军赵充国奉命率军在平息先零羌贵族谋叛的斗争中,所以能够不费多大代价而取得胜利,得益于他对侦察工作的高度重视,乃是其获胜的重要原因之一。他率兵到达前线后,并不急于出战,而是通过深入细致的敌情侦察,摸清了先零是发动这场叛乱的主谋,而罕、幵则是在被胁迫的情况下参与叛乱的;他们之间既相联合,又有矛盾。据此,赵充国采取了以先零为军事打击重点、以罕、幵为政治招降对象的战略方针。其后,恰是在这一军政并举的正确方针的指导下,赵充国抓住有利时机,集中兵力一举击破先零,罕、幵则在政治招抚下不战而降,从而赢得了平叛斗争的完全胜利。这里值得特别提出的是,老将赵充国不仅用兵持重,先计而后战,而且结合实践经验,首次明确提出“击虏以殄灭为期”的打歼灭战的指导原则,这是非常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