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章 两耳不闻窗外事 (1/2)
内景小说网 www.njpjfc.com,五代龙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南厢房一会之后吴王李弘冀对于淮王的态度还是比较满意的,并不是完全因为兄弟二人对话中他对六弟的观察,还在于以目前李从嘉的实力并不足以参与到这场皇权的争夺中来,自从他封王江淮之后李弘冀可没有放松过对皇弟的观察,正像李从嘉自己预测的一般,无论是吴王还是燕王在江淮之地都有着自己的势力。但至少眼下的淮王已经成了决定形势走向的一颗重要棋子,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李弘冀到了金陵,李从嘉并没有任何的改变,还是继续着自己一贯的表现,每日只是全心全意的伺候父皇,对朝堂之事依旧毫无兴趣,但燕王李景遂就绝不轻松了,假如说在吴王未到之前就是威国公宋齐丘也表现出了比较配合的姿态的话,那么李弘冀一到整个朝中的形势就发生了变化,宋家自不必说,冯延巳高越等人已经有可明显的倾向,而就在当日双方在养心殿就有了一次针锋相对,重点则在南汉之事。
按李景遂的原意此次要坚决对之用兵,以打击对方不断增长的**,尤其是在李璟病重之时,更要表现出强硬的态度以彰显大唐的国力与军力。但李弘冀的主张与之恰恰相反,之前的失利加上如今大唐的形势,与之谈判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或者说是拖,等到李璟清醒之后再确定具体的方略,在那之前哪怕做出一些退让亦是无妨。
李从嘉没有参与到这一场朝堂之争当中,但燕王与吴王各持一词的初衷他却是尽可以了解,前番与南汉之战大唐可以说是丧师失地。楚王李景达的志大才疏已然完全暴露出来。兵力占据优势。后勤也算得上充足,一而再再而三的连败只能说明他在军事上的无能!
而倘若要再对南汉用兵,满朝上下最为合适的人选无疑就是吴王李弘冀,即使是他也从不看清自己兄长的军事才能,大哥在治军方面是很有一套的,麾下也不缺能征惯战的战将与精兵!假若没有李璟的病重,李从嘉相信有吴王的率领大唐此次绝对是胜面居大,而李景达的失败之后亦并非没有李弘冀的不闻不问。想想看在楚王的失败之后他出来收拾残局,就能赢得更大的名声和更多人的支持。
但与眼下的金陵相比南汉之战可以取得的收益就算不了什么了,自己去为大唐稳固边疆全力作战,可到头来却是他人做嫁衣裳这是李弘冀绝对不能接受的事情,有着外臣不能结交京官的规矩吴王至少在京城这一块的实力并不在燕王之上。而李景遂是一贯以低调示人的,但谁也不敢否认他正统继承人身份所带来的影响力,只要能安定京城局势对南汉一时的忍让又算得了什么?最多也就是割让一些州郡罢了,忍一时之气一旦大局在握那些眼前的利益都有收回的一天。
在朝堂之上李景遂暗指李弘冀此举是有辱大唐风度,不以国事为重,可后者亦是振振有词。此时最重的国事便是父皇的病情,其余一切暂时不在话下。倘若将现在的李弘冀换成李从嘉。采取的策略将会是一模一样,南汉与皇权相比实在是太轻了,刘家也不是郭威与柴荣那样的雄主,忍一时之气也能算得上妥善的对策之一,由此可见李弘冀在来金陵之前是做了精心的准备的,包括城外的五万大军!
驻扎在溧水的这五万唐军可是实打实的百战精锐,对吴王李弘冀更是忠心耿耿,且来到金陵近郊此时更是师出有名,一来南线的战事对大唐不利,李弘冀此举可以美其名曰保卫京师重地,二来集结大军一旦皇上下令他就可以立刻南下杀敌!即使所有人心中都明知此事是怎么一回事但吴王终有站的住脚的理由,此处亦是相当关键。
当然李弘冀有所应对李景遂也不是无所准备,至少在金陵百里范围之内他的实力还是处在上风的,且不说金陵城内的禁军十有**掌握在燕王的手中,就是扬州镇江两处的唐军也是强大的震慑,要知道燕王的权利是写在诏书之中的,李璟一旦不能理事他就是名正言顺的发号施令者!名正言顺也是他面对李弘冀的最大优势,后者的五万大军也只能驻扎溧水,除非吴王是铁了心的要与燕王撕破面皮争权,否则绝不敢轻动,再往前一步他都会在名义上处在不利的局面。
坐山观虎斗是李从嘉此次来京的最大宗旨,但亦是不得不为之举,正像李弘冀所想的一般,现在的淮王是不具备和自己以及燕王一争的实力的。李景遂的优势在京城,李弘冀的所长在地方,二人麾下都有着一帮支持者与跟随者,那都是李从嘉所不具备的,恐怕此时他要争夺皇权就是舅父锺云都不会站在他一边,决定性的始终是实力。
这也是他要赌李璟不会亡故的最大原因,因为此事一旦发生无论如何最大的得利者都绝不会是他,与吴王燕王相比现在的淮王实力太过单薄,根本不足以作为第三方实力登上舞台,做一颗足以左右双方局势的重要棋子还是做根基浅薄的争权者这并不难以抉择!而且在双方的争权之中还有着更多李从嘉可以学习的地方,比如李弘冀此次带兵前来显示实力就是一种策略,虽然六皇子觉得稍稍有些冒进!
如今在金陵城中燕王吴王二虎争锋的局势已成,李璟的病情就成了他们的矛盾是否会立刻激化的最大的要素,也只有李璟方能消弭这一场大唐的皇权之争,可陛下的病情持续恶化却使得这唯一的条件都很难成立,看上去一场夺位之争已经是难以避免,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就会有更多的人坚定的加入某一方,以为自己日后赢得更大的利益。
这一切原本是无可厚非,就是李从嘉到时候都是一定要有明确的表态的。他的... -->>
南厢房一会之后吴王李弘冀对于淮王的态度还是比较满意的,并不是完全因为兄弟二人对话中他对六弟的观察,还在于以目前李从嘉的实力并不足以参与到这场皇权的争夺中来,自从他封王江淮之后李弘冀可没有放松过对皇弟的观察,正像李从嘉自己预测的一般,无论是吴王还是燕王在江淮之地都有着自己的势力。但至少眼下的淮王已经成了决定形势走向的一颗重要棋子,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李弘冀到了金陵,李从嘉并没有任何的改变,还是继续着自己一贯的表现,每日只是全心全意的伺候父皇,对朝堂之事依旧毫无兴趣,但燕王李景遂就绝不轻松了,假如说在吴王未到之前就是威国公宋齐丘也表现出了比较配合的姿态的话,那么李弘冀一到整个朝中的形势就发生了变化,宋家自不必说,冯延巳高越等人已经有可明显的倾向,而就在当日双方在养心殿就有了一次针锋相对,重点则在南汉之事。
按李景遂的原意此次要坚决对之用兵,以打击对方不断增长的**,尤其是在李璟病重之时,更要表现出强硬的态度以彰显大唐的国力与军力。但李弘冀的主张与之恰恰相反,之前的失利加上如今大唐的形势,与之谈判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或者说是拖,等到李璟清醒之后再确定具体的方略,在那之前哪怕做出一些退让亦是无妨。
李从嘉没有参与到这一场朝堂之争当中,但燕王与吴王各持一词的初衷他却是尽可以了解,前番与南汉之战大唐可以说是丧师失地。楚王李景达的志大才疏已然完全暴露出来。兵力占据优势。后勤也算得上充足,一而再再而三的连败只能说明他在军事上的无能!
而倘若要再对南汉用兵,满朝上下最为合适的人选无疑就是吴王李弘冀,即使是他也从不看清自己兄长的军事才能,大哥在治军方面是很有一套的,麾下也不缺能征惯战的战将与精兵!假若没有李璟的病重,李从嘉相信有吴王的率领大唐此次绝对是胜面居大,而李景达的失败之后亦并非没有李弘冀的不闻不问。想想看在楚王的失败之后他出来收拾残局,就能赢得更大的名声和更多人的支持。
但与眼下的金陵相比南汉之战可以取得的收益就算不了什么了,自己去为大唐稳固边疆全力作战,可到头来却是他人做嫁衣裳这是李弘冀绝对不能接受的事情,有着外臣不能结交京官的规矩吴王至少在京城这一块的实力并不在燕王之上。而李景遂是一贯以低调示人的,但谁也不敢否认他正统继承人身份所带来的影响力,只要能安定京城局势对南汉一时的忍让又算得了什么?最多也就是割让一些州郡罢了,忍一时之气一旦大局在握那些眼前的利益都有收回的一天。
在朝堂之上李景遂暗指李弘冀此举是有辱大唐风度,不以国事为重,可后者亦是振振有词。此时最重的国事便是父皇的病情,其余一切暂时不在话下。倘若将现在的李弘冀换成李从嘉。采取的策略将会是一模一样,南汉与皇权相比实在是太轻了,刘家也不是郭威与柴荣那样的雄主,忍一时之气也能算得上妥善的对策之一,由此可见李弘冀在来金陵之前是做了精心的准备的,包括城外的五万大军!
驻扎在溧水的这五万唐军可是实打实的百战精锐,对吴王李弘冀更是忠心耿耿,且来到金陵近郊此时更是师出有名,一来南线的战事对大唐不利,李弘冀此举可以美其名曰保卫京师重地,二来集结大军一旦皇上下令他就可以立刻南下杀敌!即使所有人心中都明知此事是怎么一回事但吴王终有站的住脚的理由,此处亦是相当关键。
当然李弘冀有所应对李景遂也不是无所准备,至少在金陵百里范围之内他的实力还是处在上风的,且不说金陵城内的禁军十有**掌握在燕王的手中,就是扬州镇江两处的唐军也是强大的震慑,要知道燕王的权利是写在诏书之中的,李璟一旦不能理事他就是名正言顺的发号施令者!名正言顺也是他面对李弘冀的最大优势,后者的五万大军也只能驻扎溧水,除非吴王是铁了心的要与燕王撕破面皮争权,否则绝不敢轻动,再往前一步他都会在名义上处在不利的局面。
坐山观虎斗是李从嘉此次来京的最大宗旨,但亦是不得不为之举,正像李弘冀所想的一般,现在的淮王是不具备和自己以及燕王一争的实力的。李景遂的优势在京城,李弘冀的所长在地方,二人麾下都有着一帮支持者与跟随者,那都是李从嘉所不具备的,恐怕此时他要争夺皇权就是舅父锺云都不会站在他一边,决定性的始终是实力。
这也是他要赌李璟不会亡故的最大原因,因为此事一旦发生无论如何最大的得利者都绝不会是他,与吴王燕王相比现在的淮王实力太过单薄,根本不足以作为第三方实力登上舞台,做一颗足以左右双方局势的重要棋子还是做根基浅薄的争权者这并不难以抉择!而且在双方的争权之中还有着更多李从嘉可以学习的地方,比如李弘冀此次带兵前来显示实力就是一种策略,虽然六皇子觉得稍稍有些冒进!
如今在金陵城中燕王吴王二虎争锋的局势已成,李璟的病情就成了他们的矛盾是否会立刻激化的最大的要素,也只有李璟方能消弭这一场大唐的皇权之争,可陛下的病情持续恶化却使得这唯一的条件都很难成立,看上去一场夺位之争已经是难以避免,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就会有更多的人坚定的加入某一方,以为自己日后赢得更大的利益。
这一切原本是无可厚非,就是李从嘉到时候都是一定要有明确的表态的。他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