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景小说网 www.njpjfc.com,覆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里监门从地上慌乱而逃,再加上里门内围观之人纷纷四散,不一会功夫,已经十四岁的司马朗便匆匆而来。
公孙珣也不下马,便直接在马上嗤笑起来:“你这小子数年不见,如何长得如此高大?完全不像你父亲啊!”
司马朗脸憋得通红,只是昂首以对:“卫将军此言差矣,两年前我年方十二,便已经身形高大,被选为童子郎的时候,洛中太学之人还以为我是冒名顶替。其实,我们族中人向来都身材高大……”
“原来如此。”公孙珣恍然大悟。“居然是你父亲跟你族人不像!”
司马大郎被欺负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且不说此事啊。”公孙珣大概也是觉得欺负小孩子不合适,于是便轻轻放过了对方。“我只问你,我身为本郡太守,为何连一个治下里门都进不得呢?久闻司马氏乃温县冠族,却不意如此强横不法,连郡君都要拒之门外了……你说说看,你们司马氏平日里欺压过多少次乡邻,抗拒过多少次朝廷令吏,不然何至于跋扈到这种地步呢?”
“临子名父,本就……”话题转了回来,司马朗迎头被盖了这种大帽子,说着说着眼圈便不由一红,尤其他听到动静,回头看到一个布衣中年男子自身后姗姗来迟的时候,就更是直接落泪了。
“见过卫将军。”中年布衣男子年约四旬,却迎面而笑,然后躬身行礼。“见过诸位将军门下贤达,小儿辈和族中人皆是东施效颦,卫将军何必逗弄他们呢?他们可不禁吓。”
公孙珣眼见着此人虽然衣着极为朴素,但从其人还算打理得当的胡子、干净的衣服,还有不卑不亢的礼仪来看,俨然是个有来头的,便当即率众下马,微笑着与对方拱手相对:
“先生客气了,我与司马建公乃是当日诛杀王甫、对抗曹节时生死交情。”公孙珣大笑言道。“而且我妾室冯氏,也是司马建公给做的媒,如今儿子都三岁了……如此交往,开什么玩笑想来都不至于过火的。”
饶是来人自问有些心理准备,也被这两句话给绕晕了……莫非自己那位族兄司马防真的跟这位一起干过这种泼天的事情?就司马防那为人,不像啊!但是人家堂堂卫将军言之凿凿,也没理由不信啊?
不管如何了,此人虽然心中疑惑不堪,面上却依旧从容,便赶紧颔首,口称原来如此。而公孙珣眼见着有正经能做主的人出来了,便也扔下司马朗,悉心问了一下此人来历。
原来,这人唤做司马直,字叔异,虽然是司马氏族人,但却跟司马防家中是早已经出了五服的关系。按照他们乡中说法,因为如今京兆尹司马防和他族人居住在这个里的西面,所以乡中素来称这一支为西司马;而司马直和他族中则由于一直居住在里中东侧,则被称之为东司马。
当然了,两族毕竟祖上是一家,而且还同居一里,关系自然格外紧密,说是一族也无妨,到底是不必再问东西的。
除此之外,这司马直本人也是个有说法的人物。其人早年举过孝廉、当过县令、做过议郎,即将转任两千石的时候却是家母突然去世,便干脆回乡服孝,而且还和袁绍一样是一服六年,连早死的亲父一起连带着服了孝。今年才算是刚刚出了丧期,又恰巧遇到了黄巾之乱,才没有出仕而已。
公孙珣与对方在里门前稍微寒暄,问清了情况后自然是更显尊重……平心而论,就凭司马直这种出身、这种资历,还有这种一养六年的清望,恐怕随时都有可能接到诏书,一跃成为两千石主政一方的,自然要予以必要的尊重。
更不要说,此番接触下来,这个司马直谈吐和气,作风简朴,想来应该是个务实的正经高德士人,而非是虚妄之辈。
“卫将军以郡君的身份来到乡中,确实该好好招待,可惜我族兄(司马防)正在京兆任内,小儿辈又尚未束发……不妨去我家中稍坐,虽无酒水,却也有干净热汤可以避寒。”一番客套以后,司马直当仁不让,替此间司马氏做了接待主人。
公孙珣自然无话可说,他来这里本就要趁着司马防不在,然后用二人的‘交情’哄骗几个司马家的明白人给他透透河内郡中底细的……现在有司马直这么一个更随和更有水平的人当面,如何不愿?
“只是家中狭小简陋,将军如此多的随从,怕是招待不暇。”刚要动身,这司马叔异复又无奈言道。“不妨且随我这族侄去他家中安顿。”
“无妨,只让我的长史吕子衡、属司马韩义公随我去叔异先生家中就是,其余人自有去处。”公孙珣完全不以为意。
就这样,司马直在前面引路,公孙珣自与吕范、韩当二人前往,其余人等却是一拥而入进了这个全都姓司马的里中……有人确实疲惫,自然跟着强打精神的司马朗去他家中喝汤歇息;有的则不顾冬日风寒,四处乱窜打探了起来;还有人官瘾发作,干脆唤来里长和闻讯赶来的乡啬夫、亭长,正儿八经的问起了本地讯息。
且不提其余人等,公孙珣和吕范、韩当随着司马直来到后者舍内,却也不禁面面相觑……原来,之前这司马直自称家中狭小简陋,众人还以为他是推辞,担心军士来的太多踩踏了院落、菜园之类的东西,毕竟嘛,此人是做过县令的,又是世族出身,房舍自有规制,如何能称狭小?
然而,真的来到跟前以后才发现,这司马直家中果然朴素不说,院中房舍内更是已经挤满了幼童、少年,前者抱着《孝经》之类的启蒙事物在那里大声诵读,后者则已经抱着《诗经》、《论语》之类在那里研习了。
委实没有多少落脚之处。
此情此景,也就难怪之前司马朗看到司马直如见了亲爹一般了。
当然,抛开玩笑话,公孙珣也好,吕范、韩当也罢,到底是肃然起敬的。
实际上,随着加了姜片的热汤端上,言语中,坐在上首一张旧榻上的公孙珣对此人多少敬重了三分:
“初来乍到,履任贵郡,叔异兄本是栋梁之才,又是乡中深孚名望的长者,如今司马建公远在京兆,该如何行政,还请你一定要教我!”
司马直,也就是司马叔异了,闻言居然不做任何推辞,直接便放下汤碗,一口答应:“事关乡梓,卫将军有惑,我自然有问必答。”
公孙珣愈发觉得对方顺眼了,便也立即询问:“请问叔异兄,战乱方平,此时接手河内,该以哪件事为先?”
“若是别人问。”对面的司马直捻须笑道。“我一定说是剿匪,然而此事于卫将军而言,想来却不需要我来置喙。”
公孙珣和身后的吕范、韩当俱皆失笑,倒是没有什么自谦的言语。
“叔异先生此言甚是。”笑完以后,吕范便昂然顺势替自己主公言道。“且不说刚刚归乡解散的河内骑士久在我家君候帐下听令,一旦需要便可随时启用调度以清廓乡里,便是这五百义从亦足可以维持河内治安……而且,来时我家君候还另有安排,如今新履任的朝歌令关羽关云长,乃是我家君候帐下最得用的奋勇之将;还有一个牵招牵子经,其为人清淡而行事忠烈,如今被我家君候表为波县长……二者一东一西,河内腹心之地断然无忧。”
司马直闻言更加感慨,也是连连称赞。
一番客套以后,公孙珣放下姜汤,干脆问了下去:“那匪乱之外呢,叔异兄觉得又该以何事为先?”
“我以为应当以流民事为先。”听到对方再问,司马直也是面色一肃。
而对面的公孙珣听到这两个字也是心中一紧:“请司马公指教。”
“黄巾乱起,波及海内,河内也不能幸免。不过,因为此地渠帅马元义是被直接逮捕的,马元义残部也在此处为将军急速所破,所以并不至于沦落到冀州那边十室五空的地步。”司马直娓娓道来,宛如早有腹稿,俨然是对此事有过细致思量。“但依我观察询问,十室一空、两空总是有的。”
公孙珣缓缓颔首。
“而且,河内与别处不同,它既遭了一定战乱,也恰巧挨着乱象最重的冀州,所以此地除了有一两成的民众逃离之外,还有不少从冀州过来避难的人。”司马直终于说出了此地一个核心症结。“换言之,如今的情况是,一边有本地人在战乱之初放弃土地,往别处为流民;一边在战乱时,有外地流民来此处,无所依凭……这中间自然也少不了本地豪强大户趁机侵占,当然,平心而论,此时未必就是坏事。而如何处置,凭将军的威望,想来是可以随意为之的,明年春耕之前自然有安排,我就不再深入多言了。”
公孙珣一时长叹……他哪里不晓得,司马直所言切中了要害。
只能说,幸亏不是让他去了冀州战乱最严重的地方,那些地方十室五空,这种抛荒的情况和新涌入的流民规模极大,便是想让豪强大户收拢流民怕是都要动刀子逼迫的。
当然,也正如司马直所言,河内毕竟是司隶直属,又没有太大的战乱波及,这种十分之一的户口流失与流民涌入,他公孙珣还是很有把握轻松处置下来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司马直确实是个难得的治政人物,一语中的。只是可惜,人家已经到了隐性两千石的级别,不是他能招揽的了。
而一念至此,公孙珣当即颔首再言:“叔异兄所言无不切中要害,匪乱、流民、土地……这些我自然会立即着手去做。只是叔异兄,方要做事必要用人,我虽然身边有些人才,可河内之地,堂堂十八县,只是身边这些人,也是捉襟见肘啊!更何况战乱波及过来,我听说之前张角势大的时候,很多郡吏都弃职避祸去了,如今郡中职司空缺…... -->>
里监门从地上慌乱而逃,再加上里门内围观之人纷纷四散,不一会功夫,已经十四岁的司马朗便匆匆而来。
公孙珣也不下马,便直接在马上嗤笑起来:“你这小子数年不见,如何长得如此高大?完全不像你父亲啊!”
司马朗脸憋得通红,只是昂首以对:“卫将军此言差矣,两年前我年方十二,便已经身形高大,被选为童子郎的时候,洛中太学之人还以为我是冒名顶替。其实,我们族中人向来都身材高大……”
“原来如此。”公孙珣恍然大悟。“居然是你父亲跟你族人不像!”
司马大郎被欺负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且不说此事啊。”公孙珣大概也是觉得欺负小孩子不合适,于是便轻轻放过了对方。“我只问你,我身为本郡太守,为何连一个治下里门都进不得呢?久闻司马氏乃温县冠族,却不意如此强横不法,连郡君都要拒之门外了……你说说看,你们司马氏平日里欺压过多少次乡邻,抗拒过多少次朝廷令吏,不然何至于跋扈到这种地步呢?”
“临子名父,本就……”话题转了回来,司马朗迎头被盖了这种大帽子,说着说着眼圈便不由一红,尤其他听到动静,回头看到一个布衣中年男子自身后姗姗来迟的时候,就更是直接落泪了。
“见过卫将军。”中年布衣男子年约四旬,却迎面而笑,然后躬身行礼。“见过诸位将军门下贤达,小儿辈和族中人皆是东施效颦,卫将军何必逗弄他们呢?他们可不禁吓。”
公孙珣眼见着此人虽然衣着极为朴素,但从其人还算打理得当的胡子、干净的衣服,还有不卑不亢的礼仪来看,俨然是个有来头的,便当即率众下马,微笑着与对方拱手相对:
“先生客气了,我与司马建公乃是当日诛杀王甫、对抗曹节时生死交情。”公孙珣大笑言道。“而且我妾室冯氏,也是司马建公给做的媒,如今儿子都三岁了……如此交往,开什么玩笑想来都不至于过火的。”
饶是来人自问有些心理准备,也被这两句话给绕晕了……莫非自己那位族兄司马防真的跟这位一起干过这种泼天的事情?就司马防那为人,不像啊!但是人家堂堂卫将军言之凿凿,也没理由不信啊?
不管如何了,此人虽然心中疑惑不堪,面上却依旧从容,便赶紧颔首,口称原来如此。而公孙珣眼见着有正经能做主的人出来了,便也扔下司马朗,悉心问了一下此人来历。
原来,这人唤做司马直,字叔异,虽然是司马氏族人,但却跟司马防家中是早已经出了五服的关系。按照他们乡中说法,因为如今京兆尹司马防和他族人居住在这个里的西面,所以乡中素来称这一支为西司马;而司马直和他族中则由于一直居住在里中东侧,则被称之为东司马。
当然了,两族毕竟祖上是一家,而且还同居一里,关系自然格外紧密,说是一族也无妨,到底是不必再问东西的。
除此之外,这司马直本人也是个有说法的人物。其人早年举过孝廉、当过县令、做过议郎,即将转任两千石的时候却是家母突然去世,便干脆回乡服孝,而且还和袁绍一样是一服六年,连早死的亲父一起连带着服了孝。今年才算是刚刚出了丧期,又恰巧遇到了黄巾之乱,才没有出仕而已。
公孙珣与对方在里门前稍微寒暄,问清了情况后自然是更显尊重……平心而论,就凭司马直这种出身、这种资历,还有这种一养六年的清望,恐怕随时都有可能接到诏书,一跃成为两千石主政一方的,自然要予以必要的尊重。
更不要说,此番接触下来,这个司马直谈吐和气,作风简朴,想来应该是个务实的正经高德士人,而非是虚妄之辈。
“卫将军以郡君的身份来到乡中,确实该好好招待,可惜我族兄(司马防)正在京兆任内,小儿辈又尚未束发……不妨去我家中稍坐,虽无酒水,却也有干净热汤可以避寒。”一番客套以后,司马直当仁不让,替此间司马氏做了接待主人。
公孙珣自然无话可说,他来这里本就要趁着司马防不在,然后用二人的‘交情’哄骗几个司马家的明白人给他透透河内郡中底细的……现在有司马直这么一个更随和更有水平的人当面,如何不愿?
“只是家中狭小简陋,将军如此多的随从,怕是招待不暇。”刚要动身,这司马叔异复又无奈言道。“不妨且随我这族侄去他家中安顿。”
“无妨,只让我的长史吕子衡、属司马韩义公随我去叔异先生家中就是,其余人自有去处。”公孙珣完全不以为意。
就这样,司马直在前面引路,公孙珣自与吕范、韩当二人前往,其余人等却是一拥而入进了这个全都姓司马的里中……有人确实疲惫,自然跟着强打精神的司马朗去他家中喝汤歇息;有的则不顾冬日风寒,四处乱窜打探了起来;还有人官瘾发作,干脆唤来里长和闻讯赶来的乡啬夫、亭长,正儿八经的问起了本地讯息。
且不提其余人等,公孙珣和吕范、韩当随着司马直来到后者舍内,却也不禁面面相觑……原来,之前这司马直自称家中狭小简陋,众人还以为他是推辞,担心军士来的太多踩踏了院落、菜园之类的东西,毕竟嘛,此人是做过县令的,又是世族出身,房舍自有规制,如何能称狭小?
然而,真的来到跟前以后才发现,这司马直家中果然朴素不说,院中房舍内更是已经挤满了幼童、少年,前者抱着《孝经》之类的启蒙事物在那里大声诵读,后者则已经抱着《诗经》、《论语》之类在那里研习了。
委实没有多少落脚之处。
此情此景,也就难怪之前司马朗看到司马直如见了亲爹一般了。
当然,抛开玩笑话,公孙珣也好,吕范、韩当也罢,到底是肃然起敬的。
实际上,随着加了姜片的热汤端上,言语中,坐在上首一张旧榻上的公孙珣对此人多少敬重了三分:
“初来乍到,履任贵郡,叔异兄本是栋梁之才,又是乡中深孚名望的长者,如今司马建公远在京兆,该如何行政,还请你一定要教我!”
司马直,也就是司马叔异了,闻言居然不做任何推辞,直接便放下汤碗,一口答应:“事关乡梓,卫将军有惑,我自然有问必答。”
公孙珣愈发觉得对方顺眼了,便也立即询问:“请问叔异兄,战乱方平,此时接手河内,该以哪件事为先?”
“若是别人问。”对面的司马直捻须笑道。“我一定说是剿匪,然而此事于卫将军而言,想来却不需要我来置喙。”
公孙珣和身后的吕范、韩当俱皆失笑,倒是没有什么自谦的言语。
“叔异先生此言甚是。”笑完以后,吕范便昂然顺势替自己主公言道。“且不说刚刚归乡解散的河内骑士久在我家君候帐下听令,一旦需要便可随时启用调度以清廓乡里,便是这五百义从亦足可以维持河内治安……而且,来时我家君候还另有安排,如今新履任的朝歌令关羽关云长,乃是我家君候帐下最得用的奋勇之将;还有一个牵招牵子经,其为人清淡而行事忠烈,如今被我家君候表为波县长……二者一东一西,河内腹心之地断然无忧。”
司马直闻言更加感慨,也是连连称赞。
一番客套以后,公孙珣放下姜汤,干脆问了下去:“那匪乱之外呢,叔异兄觉得又该以何事为先?”
“我以为应当以流民事为先。”听到对方再问,司马直也是面色一肃。
而对面的公孙珣听到这两个字也是心中一紧:“请司马公指教。”
“黄巾乱起,波及海内,河内也不能幸免。不过,因为此地渠帅马元义是被直接逮捕的,马元义残部也在此处为将军急速所破,所以并不至于沦落到冀州那边十室五空的地步。”司马直娓娓道来,宛如早有腹稿,俨然是对此事有过细致思量。“但依我观察询问,十室一空、两空总是有的。”
公孙珣缓缓颔首。
“而且,河内与别处不同,它既遭了一定战乱,也恰巧挨着乱象最重的冀州,所以此地除了有一两成的民众逃离之外,还有不少从冀州过来避难的人。”司马直终于说出了此地一个核心症结。“换言之,如今的情况是,一边有本地人在战乱之初放弃土地,往别处为流民;一边在战乱时,有外地流民来此处,无所依凭……这中间自然也少不了本地豪强大户趁机侵占,当然,平心而论,此时未必就是坏事。而如何处置,凭将军的威望,想来是可以随意为之的,明年春耕之前自然有安排,我就不再深入多言了。”
公孙珣一时长叹……他哪里不晓得,司马直所言切中了要害。
只能说,幸亏不是让他去了冀州战乱最严重的地方,那些地方十室五空,这种抛荒的情况和新涌入的流民规模极大,便是想让豪强大户收拢流民怕是都要动刀子逼迫的。
当然,也正如司马直所言,河内毕竟是司隶直属,又没有太大的战乱波及,这种十分之一的户口流失与流民涌入,他公孙珣还是很有把握轻松处置下来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司马直确实是个难得的治政人物,一语中的。只是可惜,人家已经到了隐性两千石的级别,不是他能招揽的了。
而一念至此,公孙珣当即颔首再言:“叔异兄所言无不切中要害,匪乱、流民、土地……这些我自然会立即着手去做。只是叔异兄,方要做事必要用人,我虽然身边有些人才,可河内之地,堂堂十八县,只是身边这些人,也是捉襟见肘啊!更何况战乱波及过来,我听说之前张角势大的时候,很多郡吏都弃职避祸去了,如今郡中职司空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