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景小说网 www.njpjfc.com,太阳神的荣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失去了儒道精神,而不是宣扬儒道造成的。这种失去,是满清造成的。为了维护统治,满清费尽心思地破坏中华固有的文化、思想和科技。并且将愚昧和麻木植入我们的民族。手段高明得难以想象。以至于,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仍固执的认为落后来自于文化,而不是满清。孔子也成了满清的替罪羊。悲哉。
我们需要恢复中华文化的本来面貌。找回能够让我们智慧、远见和自豪的正宗的中华文化。不是那些早已面目全非的东西。
下面是具体的分析:先回顾一下明末和清末的情况。
万历三十六年(1608),澳门陷入混乱。香山知县蔡善继获知此事,单车驶澳,平息了骚乱。事后制定了《制澳十则》,对违法葡萄牙人严厉惩处。葡萄牙人犯罪,可由葡萄牙人自行处置。牵涉华人的,需交中国官员审判。后来,常有葡萄牙人,被送去广州审判打屁股。
1662年,郑成功击败荷兰收复台湾,不多说了。
有人很不屑:葡萄牙荷兰只是小国。怎么不说说英法呢?因为,十六七世纪葡萄牙荷兰才是西方海洋世界的超级强国。英国的工业革命,是18世纪的事了。
上面2件事,也许不全面,但也能反应出明朝对待西方强国的态度和能力。
清朝就不说了,温习一下清朝签定的不平等条约。……
几场战争,把中国几千年发展的经济成果,全贡献给了别人。能不穷?
明朝的一个知县和一个地方势力,就能将西方列强收拾得顺顺的。清朝举国之力却是一败再败。相同的民族,基本相同的疆域,不同的go-vern-ment,造就的完全不同的结局。不由得想问一句:满清和明go-vern-ment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先看看战争前。
一,国力:道光时清朝人口4万万,gdp约占世界30%,明明白白一个东方大国。英国当时还没成为‘日不落‘,gdp约占世界的5%。
二,军事:英国兵少,而清军兵多;英国后方太远,清朝在本土作战。
三,兵力:1840年6月,英国的懿律带领的侵略军也就4000人,乘舰船40余艘。
四,武器:当时英军使用的武器,海军虽用蒸汽机装备,但很多还是帆船;陆军虽使用后膛装弹的火枪和火炮,比清军先进一些,并不像后来差距拉得那么大。
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例子多得很。清朝的客观条件还不错,是可能胜的,却败了。根源在哪儿呢?不要说教科书。
中国引领潮流几千年,突然就落后了,还落后的一塌糊涂。难道不让人费解?有兴趣的和我一起探索吧。历史的问题当然要在历史中寻找答案。
了解一下康乾盛世的真相。
康熙前面的,实在没什么可说。除了杀还是杀。咱们就从康熙开始。
康熙是个了不起的人:智擒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征战雅克萨,打败葛尔丹,治理黄河淮河,学习近代科技。咋一看,战功赫赫,成绩斐然,俨然一位伟大的君主了。真的是这样吗?
君主伟大与否谁说了算呢?衡量君主的标准是什么呢?这个标准选不好,结果就会出问题。我认为君主伟大与否要看:君主对国家民族的贡献,而不是君主的个人能力。
咱们来逐一分析康熙做的大事,了解了解真相。
智擒鳌拜,说明康熙很能干。不过,这和伟大没有一点关系。不过是清go-vern-ment内部的皇权争夺战,变更的仅仅是国家实际领导人。这是康熙为自己而战,没有涉及到国家民族的贡献,和百姓也无多大关系。
平定三藩,更是为了维护皇权。康熙和吴三桂争着当老大,结果大打出手。战争还是康熙挑起的战争。(战争贩子?)这不过是一场地方go-vern-ment与中央go-vern-ment的夺权战争,和贡献沾不上边。战争中,不知道多少老百姓遭了殃丧命了。康熙最终胜了,也只因为他的手段比吴三桂高明,说明他确实能干。没有涉及到贡献,自然也和伟大没有关系。也许会有人会说:至少康熙维护了领土的完整,难道不算贡献?好问题,赞一个。我还是要说:这和伟大不沾边。不是我固执或偏见。你想想:吴三桂如果胜了,他会允许分裂吗?肯定不会的。也就是说,这场战争,不管谁胜,国土都是完整的,不存在分裂的可能。因此,你的观点不成立。这和沙俄分裂新疆有着本质的不同。
满清收复台湾,我实在是不愿说。当时的情况和现在根本不一样。
接着是雅克萨之战。此战发生在康熙年间,清go-vern-ment战力最强的时期。沙俄投入的兵力也就800多人,还是远征。弹药和粮食都有限。远没有大家想象中的规模巨大和惨烈。清军数倍于沙俄军,还享受着不错的装备,水陆两军同时进攻,打了大半年才了事。这种战斗(根本算不上战争)和结果有什么自豪的?哼!康熙28年(公元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把西伯利亚的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土地送给俄国,才换来百年的安定。这就是大家引以为荣的康熙和雅克萨之战。不知道历史学家出于什么原因,大肆宣传,真是误导人呢。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足狗文人写的?请不要自欺欺人了。
康乾对漠北蒙古的准葛尔部进行了种族灭绝,残忍得罕见,不说了。
黄河淮河,隔若干年就会出点事。哪个朝代没治理过呢?赶上了,顺便就治理了嘛。此等分内之事,哪能和伟大扯上关系呢?明朝那个,30年不上朝的万历帝在位时,还治理过黄淮河的水患,而且治理得不错。不知道了吧?所以说,有些事根本不是大家想的那样。脑袋长在自己脖子上,不要被别人摆布了。
接着是康熙的勤奋好学。
康熙和同时代的彼得大帝,几乎一样的好学。不过,彼得将自己对科技的兴趣推广到全国,使俄国迅速走向强盛。康熙对科技仅仅是个人兴趣,而这种兴趣还有政治动机。他要让汉族大臣看到:他是一位多么能干和智慧的皇帝,满人并非蛮裔。这就是康熙学习科技的动机。
康熙年间,戴梓发明的28连发的,当时最先进的火器,康熙弃之不用。还说:以满洲夙重骑射,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有马上枪箭熟习者,勉以优等。后来,天才级人物戴梓被充军关外。这就是康熙打压科技的手段。
清朝后期,左宗棠在西北平叛,从一处明代炮台遗址挖掘出开花弹百余枚,不禁仰天长叹:‘三百年前中华已有此物,到如今竟然失传,以至被列强所欺凌。‘看到没?这就是康熙造的孽。不仅不发展科技,反而打压科技;不仅不进步,反而退步。这就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的本质。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顺便比较一下康熙和同时代的路易十四。
先看看个人情况。
路易十四奢靡无度;热衷芭蕾;没有兴趣参与任何科学活动;期望成为亚历山大那样的欧洲霸主。咋一看,有点荒唐,不学无术之人还爱做梦。
康熙一生节俭勤政;对西学颇有研究;以大禹为自己的治国偶像。很不错的样子。
接着是两人的作为。
路易十四大力支持国家普及科学。他接受大臣的建议,成立了法兰西科学院,法兰西建筑学院和法兰西喜剧院,其成员享受国王的津贴,研究活动受到资助。同时代的康熙,则忙着进行,以维护满族统治的合法性。
路易十四发动了大量的对外战争,打造了一个鼎盛一时的法国。康熙热忠打内仗建功立业。对外只和俄国发生过冲突,面对俄罗斯一股小小的远东军,康熙煞费苦心。
路易十四为了发展海外贸易,拓展海外殖民地,将国门大开。加强法国与欧洲及世界的联系;而康熙在开海禁海问题上,长期犹豫不决,最后以禁海告终。禁海不仅使中国造船技术一路滑坡,也导致离奇事情的发生:明末对世界地理已有相当程度的认识,清末竟没人知道欧洲在哪(还有其他原因:销毁相关地理和科技书籍等)。有人会说:明朝也禁海,为什么只说清朝的不是?好问题,后面会谈。
康熙和路易十四比较之后,我们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皇帝的个人能力和成就并不成正比。皇帝的个人能力,似乎也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眼光和优秀的辅佐人才。
康熙晚年,禁止公开讨论天文预兆和历法研究。因为这些内容,涉及到清朝的合法性。1715年,康熙在科举考试中也禁止了相关内容。此前两年,乡试和会试的策问,都已禁止涉及天文、乐律和计算方法。就这样,成了清朝的一项基本国策。以一人之力,成功改变考官及书生的兴趣几百年,真是能干至极。清朝后期无知无能的种子,就是康熙一粒粒播下的。这也是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
突然明白:皇帝能干未必就是好事。有时,甚至会成为某些民族的灾难。
顺便看一下,一直被大家骂的,所谓黑暗的大明朝。
大明朝最懒的皇帝应该是万历帝了。30年不上朝,真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风景。如果你知道这件事是在:皇权与文官制度发生了剧烈冲突,皇权受到压制的情况下发生的,不上朝是万历帝的消极对抗。你会有何感想呢?皇权受到压制,怎么可能?不是说明朝很黑很专制的吗?是啊,已经专制到皇权都受到了压制了!不可思议吗?确实。开始的时候,我都不敢相信。这和我脑子里的印象完全不同耶。后来才知道:以前被洗脑了。言归正传。皇权受压制时,万历帝没有因为大臣与他作对而杀过一人。不上朝也并不是不办公,万历年间的很多大事小情,都是万历帝处理的。大的如万历三大征(全胜),特别是明朝的援朝逐倭战争,一直是在万历关心和支持下进行的。小的如利玛窦进京传教,建立教堂等,都是在万历过问下,得以顺利进行的。东西方文明得以交流,万历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不可思议?)顺便说一句: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其实是个笑话。除清朝外,中国历朝都是开放的,真正的第一人哪能跑到清朝去呢?林则徐不过是清朝看世界的第一人罢了。
事实上,明朝的皇权是有限的,内阁是很成熟的。很多国家大事都是内阁处理了。内阁的老大称为首辅,类似与现在的总理或者首相。这些内阁成员大都是学时渊博,德高望重,聪明绝顶之人(有时也会有些混蛋)。这些人的努力,成了大明皇帝懒散的资本。这就是明朝的部分皇帝不勤政,机构却能一直正常运行的原因。
以往的各个朝代,包括明朝,皇帝的‘治统‘之外,还存在着一个‘道统‘。明朝的官员很骄傲地认为自己掌握着道统,因而经常和皇帝争执。官员常常不以皇帝的标准看问题,动辄在朝堂与皇帝发生争执而据理力争。有时皇帝气得没招了,就打大臣的屁股。即便这样,这些官员依然义无反顾。因为,被皇帝处罚的同时,获得了另一种荣誉--整个国家,整个文化界,都认为大臣是对的,而皇帝错了。这就是:吾更爱真理。为什么那么多人去赞扬亚里士多德,却没人愿意了解一下自己的祖先呢?自卑来源于无知。
清朝吸取了这个教训,通过种种努力,把道统收到皇帝手中。实现道统和治统统一的王朝,历史上,只有满清一个。
清朝是如何实现的呢?
首先:皇帝大力提倡程朱理学。这个不新鲜,只是程度加重了很多和太多。读书人熟读八股,只为科考得中,两耳不闻窗外事。富国强兵的技术和思想却鲜有涉及,极大地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读书人的智慧和良心都没了,国家怎么能好?清朝后期无能愚昧的种子,又播种了一些。(明朝虽然也提倡程朱理学,但影响有限。)
其次:侮辱和痛贬名儒的人格,使他们颜面扫地,根本没资格以名儒自居。更别指望他们像明朝官员那样和皇帝争高下了。康熙三十三年,康熙帝召集翰林官员作文。题目:理学真伪论。自己做考官,翰林官员当考生。羞辱这帮以才学自居的文人,包括自己的老师熊赐履和一些已经过世的名儒。骂这些人是假道学,同时以皇帝的威严痛斥当世名儒。告诉人们:真正懂道学的是皇帝,真理在皇帝手中!大臣失去道统,就失去了制衡皇权的王牌。治统与道统的统一,使得清王朝成为历史上最为专制的王朝(很多人以为:其他朝代也是这样的,因而大骂自己的祖先。把清朝的做为扩大到5000年的历史,是不对的哦)。清朝的文武百官,自称奴才,口称主子,开口闭口皇上圣明,就这样出来了。没人敢和皇上争高下了,皇上能不圣明?奴才也顺便出来了。奴才需要的是听话,不是才干。
最后,当然就是杀头了。明朝能容一个骂皇帝的海瑞,清朝不能容一个哭庙的金圣叹。专制与否,在这里表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康熙初年,庄廷龙修《明史》,庄家被灭族。这样的事多得很,有兴趣的自己找相关资料吧。有思想的人几乎被杀尽,事情做到这份儿,能不愚昧不落后?难怪小日本会笑话我们。此外,满清律规定:凡汉人三十人以上集会者,以谋反罪论处。这可是古往今来第一次,满清真是有开拓精神呢!
一句话:康熙是一个能干的人,但他不... -->>
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失去了儒道精神,而不是宣扬儒道造成的。这种失去,是满清造成的。为了维护统治,满清费尽心思地破坏中华固有的文化、思想和科技。并且将愚昧和麻木植入我们的民族。手段高明得难以想象。以至于,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仍固执的认为落后来自于文化,而不是满清。孔子也成了满清的替罪羊。悲哉。
我们需要恢复中华文化的本来面貌。找回能够让我们智慧、远见和自豪的正宗的中华文化。不是那些早已面目全非的东西。
下面是具体的分析:先回顾一下明末和清末的情况。
万历三十六年(1608),澳门陷入混乱。香山知县蔡善继获知此事,单车驶澳,平息了骚乱。事后制定了《制澳十则》,对违法葡萄牙人严厉惩处。葡萄牙人犯罪,可由葡萄牙人自行处置。牵涉华人的,需交中国官员审判。后来,常有葡萄牙人,被送去广州审判打屁股。
1662年,郑成功击败荷兰收复台湾,不多说了。
有人很不屑:葡萄牙荷兰只是小国。怎么不说说英法呢?因为,十六七世纪葡萄牙荷兰才是西方海洋世界的超级强国。英国的工业革命,是18世纪的事了。
上面2件事,也许不全面,但也能反应出明朝对待西方强国的态度和能力。
清朝就不说了,温习一下清朝签定的不平等条约。……
几场战争,把中国几千年发展的经济成果,全贡献给了别人。能不穷?
明朝的一个知县和一个地方势力,就能将西方列强收拾得顺顺的。清朝举国之力却是一败再败。相同的民族,基本相同的疆域,不同的go-vern-ment,造就的完全不同的结局。不由得想问一句:满清和明go-vern-ment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先看看战争前。
一,国力:道光时清朝人口4万万,gdp约占世界30%,明明白白一个东方大国。英国当时还没成为‘日不落‘,gdp约占世界的5%。
二,军事:英国兵少,而清军兵多;英国后方太远,清朝在本土作战。
三,兵力:1840年6月,英国的懿律带领的侵略军也就4000人,乘舰船40余艘。
四,武器:当时英军使用的武器,海军虽用蒸汽机装备,但很多还是帆船;陆军虽使用后膛装弹的火枪和火炮,比清军先进一些,并不像后来差距拉得那么大。
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例子多得很。清朝的客观条件还不错,是可能胜的,却败了。根源在哪儿呢?不要说教科书。
中国引领潮流几千年,突然就落后了,还落后的一塌糊涂。难道不让人费解?有兴趣的和我一起探索吧。历史的问题当然要在历史中寻找答案。
了解一下康乾盛世的真相。
康熙前面的,实在没什么可说。除了杀还是杀。咱们就从康熙开始。
康熙是个了不起的人:智擒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征战雅克萨,打败葛尔丹,治理黄河淮河,学习近代科技。咋一看,战功赫赫,成绩斐然,俨然一位伟大的君主了。真的是这样吗?
君主伟大与否谁说了算呢?衡量君主的标准是什么呢?这个标准选不好,结果就会出问题。我认为君主伟大与否要看:君主对国家民族的贡献,而不是君主的个人能力。
咱们来逐一分析康熙做的大事,了解了解真相。
智擒鳌拜,说明康熙很能干。不过,这和伟大没有一点关系。不过是清go-vern-ment内部的皇权争夺战,变更的仅仅是国家实际领导人。这是康熙为自己而战,没有涉及到国家民族的贡献,和百姓也无多大关系。
平定三藩,更是为了维护皇权。康熙和吴三桂争着当老大,结果大打出手。战争还是康熙挑起的战争。(战争贩子?)这不过是一场地方go-vern-ment与中央go-vern-ment的夺权战争,和贡献沾不上边。战争中,不知道多少老百姓遭了殃丧命了。康熙最终胜了,也只因为他的手段比吴三桂高明,说明他确实能干。没有涉及到贡献,自然也和伟大没有关系。也许会有人会说:至少康熙维护了领土的完整,难道不算贡献?好问题,赞一个。我还是要说:这和伟大不沾边。不是我固执或偏见。你想想:吴三桂如果胜了,他会允许分裂吗?肯定不会的。也就是说,这场战争,不管谁胜,国土都是完整的,不存在分裂的可能。因此,你的观点不成立。这和沙俄分裂新疆有着本质的不同。
满清收复台湾,我实在是不愿说。当时的情况和现在根本不一样。
接着是雅克萨之战。此战发生在康熙年间,清go-vern-ment战力最强的时期。沙俄投入的兵力也就800多人,还是远征。弹药和粮食都有限。远没有大家想象中的规模巨大和惨烈。清军数倍于沙俄军,还享受着不错的装备,水陆两军同时进攻,打了大半年才了事。这种战斗(根本算不上战争)和结果有什么自豪的?哼!康熙28年(公元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把西伯利亚的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土地送给俄国,才换来百年的安定。这就是大家引以为荣的康熙和雅克萨之战。不知道历史学家出于什么原因,大肆宣传,真是误导人呢。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足狗文人写的?请不要自欺欺人了。
康乾对漠北蒙古的准葛尔部进行了种族灭绝,残忍得罕见,不说了。
黄河淮河,隔若干年就会出点事。哪个朝代没治理过呢?赶上了,顺便就治理了嘛。此等分内之事,哪能和伟大扯上关系呢?明朝那个,30年不上朝的万历帝在位时,还治理过黄淮河的水患,而且治理得不错。不知道了吧?所以说,有些事根本不是大家想的那样。脑袋长在自己脖子上,不要被别人摆布了。
接着是康熙的勤奋好学。
康熙和同时代的彼得大帝,几乎一样的好学。不过,彼得将自己对科技的兴趣推广到全国,使俄国迅速走向强盛。康熙对科技仅仅是个人兴趣,而这种兴趣还有政治动机。他要让汉族大臣看到:他是一位多么能干和智慧的皇帝,满人并非蛮裔。这就是康熙学习科技的动机。
康熙年间,戴梓发明的28连发的,当时最先进的火器,康熙弃之不用。还说:以满洲夙重骑射,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有马上枪箭熟习者,勉以优等。后来,天才级人物戴梓被充军关外。这就是康熙打压科技的手段。
清朝后期,左宗棠在西北平叛,从一处明代炮台遗址挖掘出开花弹百余枚,不禁仰天长叹:‘三百年前中华已有此物,到如今竟然失传,以至被列强所欺凌。‘看到没?这就是康熙造的孽。不仅不发展科技,反而打压科技;不仅不进步,反而退步。这就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的本质。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顺便比较一下康熙和同时代的路易十四。
先看看个人情况。
路易十四奢靡无度;热衷芭蕾;没有兴趣参与任何科学活动;期望成为亚历山大那样的欧洲霸主。咋一看,有点荒唐,不学无术之人还爱做梦。
康熙一生节俭勤政;对西学颇有研究;以大禹为自己的治国偶像。很不错的样子。
接着是两人的作为。
路易十四大力支持国家普及科学。他接受大臣的建议,成立了法兰西科学院,法兰西建筑学院和法兰西喜剧院,其成员享受国王的津贴,研究活动受到资助。同时代的康熙,则忙着进行,以维护满族统治的合法性。
路易十四发动了大量的对外战争,打造了一个鼎盛一时的法国。康熙热忠打内仗建功立业。对外只和俄国发生过冲突,面对俄罗斯一股小小的远东军,康熙煞费苦心。
路易十四为了发展海外贸易,拓展海外殖民地,将国门大开。加强法国与欧洲及世界的联系;而康熙在开海禁海问题上,长期犹豫不决,最后以禁海告终。禁海不仅使中国造船技术一路滑坡,也导致离奇事情的发生:明末对世界地理已有相当程度的认识,清末竟没人知道欧洲在哪(还有其他原因:销毁相关地理和科技书籍等)。有人会说:明朝也禁海,为什么只说清朝的不是?好问题,后面会谈。
康熙和路易十四比较之后,我们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皇帝的个人能力和成就并不成正比。皇帝的个人能力,似乎也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眼光和优秀的辅佐人才。
康熙晚年,禁止公开讨论天文预兆和历法研究。因为这些内容,涉及到清朝的合法性。1715年,康熙在科举考试中也禁止了相关内容。此前两年,乡试和会试的策问,都已禁止涉及天文、乐律和计算方法。就这样,成了清朝的一项基本国策。以一人之力,成功改变考官及书生的兴趣几百年,真是能干至极。清朝后期无知无能的种子,就是康熙一粒粒播下的。这也是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
突然明白:皇帝能干未必就是好事。有时,甚至会成为某些民族的灾难。
顺便看一下,一直被大家骂的,所谓黑暗的大明朝。
大明朝最懒的皇帝应该是万历帝了。30年不上朝,真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风景。如果你知道这件事是在:皇权与文官制度发生了剧烈冲突,皇权受到压制的情况下发生的,不上朝是万历帝的消极对抗。你会有何感想呢?皇权受到压制,怎么可能?不是说明朝很黑很专制的吗?是啊,已经专制到皇权都受到了压制了!不可思议吗?确实。开始的时候,我都不敢相信。这和我脑子里的印象完全不同耶。后来才知道:以前被洗脑了。言归正传。皇权受压制时,万历帝没有因为大臣与他作对而杀过一人。不上朝也并不是不办公,万历年间的很多大事小情,都是万历帝处理的。大的如万历三大征(全胜),特别是明朝的援朝逐倭战争,一直是在万历关心和支持下进行的。小的如利玛窦进京传教,建立教堂等,都是在万历过问下,得以顺利进行的。东西方文明得以交流,万历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不可思议?)顺便说一句: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其实是个笑话。除清朝外,中国历朝都是开放的,真正的第一人哪能跑到清朝去呢?林则徐不过是清朝看世界的第一人罢了。
事实上,明朝的皇权是有限的,内阁是很成熟的。很多国家大事都是内阁处理了。内阁的老大称为首辅,类似与现在的总理或者首相。这些内阁成员大都是学时渊博,德高望重,聪明绝顶之人(有时也会有些混蛋)。这些人的努力,成了大明皇帝懒散的资本。这就是明朝的部分皇帝不勤政,机构却能一直正常运行的原因。
以往的各个朝代,包括明朝,皇帝的‘治统‘之外,还存在着一个‘道统‘。明朝的官员很骄傲地认为自己掌握着道统,因而经常和皇帝争执。官员常常不以皇帝的标准看问题,动辄在朝堂与皇帝发生争执而据理力争。有时皇帝气得没招了,就打大臣的屁股。即便这样,这些官员依然义无反顾。因为,被皇帝处罚的同时,获得了另一种荣誉--整个国家,整个文化界,都认为大臣是对的,而皇帝错了。这就是:吾更爱真理。为什么那么多人去赞扬亚里士多德,却没人愿意了解一下自己的祖先呢?自卑来源于无知。
清朝吸取了这个教训,通过种种努力,把道统收到皇帝手中。实现道统和治统统一的王朝,历史上,只有满清一个。
清朝是如何实现的呢?
首先:皇帝大力提倡程朱理学。这个不新鲜,只是程度加重了很多和太多。读书人熟读八股,只为科考得中,两耳不闻窗外事。富国强兵的技术和思想却鲜有涉及,极大地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读书人的智慧和良心都没了,国家怎么能好?清朝后期无能愚昧的种子,又播种了一些。(明朝虽然也提倡程朱理学,但影响有限。)
其次:侮辱和痛贬名儒的人格,使他们颜面扫地,根本没资格以名儒自居。更别指望他们像明朝官员那样和皇帝争高下了。康熙三十三年,康熙帝召集翰林官员作文。题目:理学真伪论。自己做考官,翰林官员当考生。羞辱这帮以才学自居的文人,包括自己的老师熊赐履和一些已经过世的名儒。骂这些人是假道学,同时以皇帝的威严痛斥当世名儒。告诉人们:真正懂道学的是皇帝,真理在皇帝手中!大臣失去道统,就失去了制衡皇权的王牌。治统与道统的统一,使得清王朝成为历史上最为专制的王朝(很多人以为:其他朝代也是这样的,因而大骂自己的祖先。把清朝的做为扩大到5000年的历史,是不对的哦)。清朝的文武百官,自称奴才,口称主子,开口闭口皇上圣明,就这样出来了。没人敢和皇上争高下了,皇上能不圣明?奴才也顺便出来了。奴才需要的是听话,不是才干。
最后,当然就是杀头了。明朝能容一个骂皇帝的海瑞,清朝不能容一个哭庙的金圣叹。专制与否,在这里表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康熙初年,庄廷龙修《明史》,庄家被灭族。这样的事多得很,有兴趣的自己找相关资料吧。有思想的人几乎被杀尽,事情做到这份儿,能不愚昧不落后?难怪小日本会笑话我们。此外,满清律规定:凡汉人三十人以上集会者,以谋反罪论处。这可是古往今来第一次,满清真是有开拓精神呢!
一句话:康熙是一个能干的人,但他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