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景小说网 www.njpjfc.com,古代奋斗生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万安县算是比较富裕的县城, 经济发展得蓬勃茂盛,是因为临着西京大运河, 水运发达, 交通便利。
相对于其他内陆偏远地区,这儿的百姓日子过得不错,至少没得说有饿死人的。
姜彤之前就知道这边有运河, 出行能坐船,不过她一次也没往码头去过。
这天来书肆买书, 因为老板熟眼熟了她,见她最近经常过来, 买的都是一些正统正史又或者大家名著,正好,他这里刚过来一套新当世大儒编撰的丛书,就顺势给姜彤推荐了。
“贺姑娘, 这套书是前些日子才从京城过来的,可不少人买。京城那边出了大半年,只咱们这离得远,最近才到货,不过好书多早买都是不晚的。”老板笑呵呵,说话间手下已是拿了一套出来,递给姜彤看。
姜彤顺手接过。
一套书共有三册,蓝皮黑字, 装订精致整齐, 相较一般的书籍来说要略厚上一点。
姜彤到来一两页, 看看是谁编著的,自己目录的简概。
她最近补了不少当朝资料,名人官员都研究了一遍,再去看作者落款,还真是个名人,是真大儒。
书肆老板暗暗观察姜彤的面色,觉得她应该是满意的。
心中在一次啧啧称奇
道是为何?因为这个姓贺的姑娘实有些独特,就某方面来说。
一般来讲,时下女子,甚少或者说几乎不会去看这些个正统书籍,像是史书,四书之类的。
京城这种地方情况不同先不提,只说万安县,就是个小地方,本身女子读了书识字的寥寥无几,就算有那个把识字的,多半也是从小看女则女戒这些,这在正常不过,许多古板刻板的家族,通常令女孩从小熟知背诵这些的,用以规范自身行为。
就算不说女戒女训这些,诗经诗词这类书总要好上一些,也是女子大多选择的一类。
书肆老板消息来源多,长期于书籍打交道,知道得多。
所以他才会认为姜彤独特,第一类不用说了那些教导女性的书,贺姑娘自来他这书肆就从没瞟过哪怕一眼。诗词看过,那也是堪堪扫阅一眼,这话一点都不夸张。
贺姑娘买书看书确是和其他女人不同,甚至比大部分男子能广泛开阔一些。至少老板他这里的情况,男子买的都是科考有关书籍,四书五经这些。
贺姑娘刨除不喜欢的某类,完全就是五花八门。
不过最近倒是偏向历史书籍。
大家闺秀和普通人家的女儿受的教育其实是天差地别。
就拿读书识字这一块来说,社会上,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最普遍人数最多的那一类,不说女子,男子也一样,少。
所以能表社会状况永远是最底层,因为他们是社会的大多数,百分之九十。
最顶端的永远是最少数。
在京城,最上层的一个圈子,女子接受的知识其实很广泛,并不像社会底层,对女子束缚很重,或压根没有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名门世族,煊赫之家,高位之官,哪一个不注重后代子孙的培养。
女孩也一样受教育,只除了她们与男子学习方向不同。
男子自然学的是正统知识,习的是经世治世之道。
女子则是琴棋书画,多半还会有诗词歌赋,所以女子看书,阅诗经声律音律的也常见。
对于社会地位最少最高的那一挂,他们早已经不存在为生活基本需求而努力,而是看向更高的常人所无法想不能及的方向。
所以上下两层的观念地位天差地别,一点不夸张。
姜彤现在生活状况不说多差,但她就是普通人的一员,若去了京中,恐怕不够人看上一眼的。
从她第一次来这家书肆买书,老板已经有些纳罕。
实是因为姜彤和老板以往所见之女子、富家贵女特别不同,甚至可以说相去甚远。
一开始买书,挑的就多是地理地质丛书、水经注、人物小传,各类杂记等,偶尔难得夹杂着一两本诗经。
这可不是一般闺中女子爱看的书,老板心中啧啧称奇,头一次便对姜彤留了些印象。
这之后,姜彤更是三五不时地来了看,淘上一两本。
脸熟了后,书肆老板知道了这姑娘姓贺。
近来几日,姜痛看书越发偏向正经书籍,甚至前几天,还买了一套四书。
对此,老板已经逐渐淡定了,所以这次来了新书,他还向姜彤推荐起来。
严格来说这套是根据以往的一些书籍加以整理整合的汇总书。
是关于时下科考方面的一些内容的。
姜彤就是看到这书,又听到老板的一些介绍,脑子里才突然闪过一些什么。
忽然发现了自己之前一直忽略想不起来,违和的地方在哪里了。
这是一家书店,还不算小。
上辈子,姜彤也是从十几二十年的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对于书店一点不陌生,还经常光顾。
那时候她去书店买的最多的书是什么?
是的,复习资料,各种试卷,预测题,分析题。也是书店里最多的书。
还摆在最显眼地方的东西。
现在再看这家书肆,关于考科举要用到的最基本的四书五经最多,也不会缺货,但是试题试卷之类的通通没有啊,连一本都没有。
姜彤就捉住了点什么,心中一动。
不过这也就是脑子里瞬间闪过的一个念头,只能等回去再细细琢磨。
再看老板手中推荐的这套书,姜彤觉得正好拿来一看,用作参考。
于是连犹豫都没有便让老板包了起来。
掌柜见姜彤这么爽快,自然高兴,又想到这次从京城里一起过来的的另一套也卖的很好的书,心中犹豫了几秒钟,还是笑着道:“贺姑娘,我这里还有一本琼花诗集,乃是今天琼花诗社今年五月份新出的精本,姑娘要不要也买一本看看?”
姜彤一愣,视线从书架中收回,好奇道:“琼花诗社?琼花诗集?”
老板观其言色,知姜彤大概是没听过琼花诗社的大名,越发肯定贺姑娘诗词方面没有多大兴趣,但嘴中还是笑眯眯跟她解释,“姑娘想来是更爱好别的书籍所以才不知,这琼花诗社开在京城,名气甚大,对这方面比较喜爱的人大都知道,咱们这地方小,离得远,兴许还有人不知道,青阳郡里就不同,大概没有没听过琼花诗社的人。”
姜彤一听,乍然起了兴趣,眨了眨眼,道:“琼花诗社在各地都有名声?”
传的这么广就有点让人吃惊了,须知这里可不是在互联网的时代,消息四通八达,瞬息万变,还都能立刻知道。所以一个诗社能在全国范围内有名就真的不太容易的。
老板见姜彤有兴致,也乐得解释:“琼花诗社到今年有十年历史了,当初是谁最先建起来的咱们外人是不知道,人家无意透露。只现在,每年五月份的时候,琼花诗社就会发行几本诗集,除却这个,一年十二个月,琼花月刊都会出八首诗或词,这八首诗词自然是由琼花八仙所作,其无一不是精品,连当今圣上都是亲口夸赞过的,五年前,因为一首‘咏梅赋’,先帝金笔一挥,赐下‘不栉进士’四个字,琼花诗社自此声名大噪。”
“原来如此……”姜彤了然点点头,一叹,她就说啊,一家诗社影响力就算再大也不能流传这么远,原来是帝王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姜彤摇头失笑,皇上倒比她前世世界那些鲜肉明星宣传效果更好些。
而更让姜彤愣住的是,这个诗社不止一年发一本诗集,竟然还有月刊。
“那琼花八仙又是指什么?”姜彤问。
老板一笑:“贺姑娘不知,这琼花八仙就是琼花诗社的招牌,说的乃是八位姑娘,因为琼花的形状是由有八多大花环绕中间一点花蕊组成,别名也被叫做聚八仙花,八仙子就是取自其意。”
姜彤点头,大体听明白了,琼花诗社里有八位才女,大约是诗社中明星般的人物,有名声有地位,所以有她们的出版书籍。
姜彤起了心思,还待继续问下去,却这时候书肆里来了人。
来人叫了一声“掌柜的”。
老板也愣了愣,堪堪回神,旁的伙计机灵已经迎了上去招呼。
老板心中纳罕,他们南边人自来喜欢称商人做生意之人为“老板”,“掌柜”却是北边的叫法。
所以方才他才顿了几秒。
既来了客人,姜彤就不好再缠着老板多问。
老板人不错,见姜彤一副意犹未尽的模样,蹲下身从柜台低下翻出一本旧书来递过去,道:“贺姑娘,这本册子里是写的一些关于琼花诗社的事,你若感兴趣拿去看便是。”
姜彤已是这里的熟客,她也的确有些兴趣,特别是这刚听老板说到一半,心痒痒的很,所以也没推脱,直接接了过来。
然后,拿起老板给她推荐的那套丛书资料和那本琼花诗集,一齐结了账,才带着喜儿回了家。
她现下住的宅子是在平安街,出了书肆再过一条马路就到了,不很远。
出来时经过一家布庄,姜彤看了看自微微凸起的肚子,觉得是不是要买些锦缎回家做些宽松的衣裙?毕竟她肚子会越来越大。
想罢便提脚走了进去,反正早晚得备着,既路过便顺道买了,后面她大概会有的忙。
又看着天越来越热,夏季到了,姜彤选的。全是些浅色的布料,深颜色看着有些沉闷。
宅子里除了姜彤和喜儿,又添加了三个人。
喜儿就专心服侍姜彤就成,之前就是因为喜儿能干性格好刘太太才让她陪嫁的,在卢家的时候喜儿还要帮着干卢家的事,煮饭洗衣服。
这丫头挺能吃苦,贺云珍没出嫁是,她都是在小姐身边做些细致活,后来家务活样样拿起来的时候她也没有埋怨。
不过现在就好多了,姜彤住在自己的宅子里,上面有没人压着管着,厨房洒扫洗衣的人都有了,也不用事事都要喜儿。
厨娘的手艺很不错,特别会熬汤炖汤,是刘太太特地找的,想给女儿好好补补身子。
已到了六月份,天热,不过这时节瓜果蔬菜多种类齐全,姜彤还是食素比较多,没听她娘的日日炖汤大补。
她告诉厨娘最多五天一次炖回汤。
姜彤早晨吃的不多也不算少。
多是各种粥轮流来,加个白水煮的鸡蛋,再搭配小笼包或者煎饺,她也不贪嘴,每次都是两个,不会多吃。当然不会让自己饿着,会备着各种瓜果,削好了皮切小块,放在白瓷大碗里,得空就吃上一些,或真饿了,再捻一块小碟子放着的玫瑰如意糕饱腹。
午食会丰富些,肉蛋蔬菜汤品俱全,配以花瓷小碗盛好的半碗米饭,吃个八分饱。
到了夕食,大概就只会吃着蔬菜或者菌菇汤,主食不沾口。
姜彤是人,自然也有口腹之欲,但她自控能力极强,给自己定了计划,就会一丝不苟完成。在保证身体可以摄入足够的营养后,就不过多进食,所以他的的体重控制得很好。
四个月的肚子,身材并不臃肿,胎儿也没有很大,姜彤私心里,在胎儿健康正常的情况下,她是希望胎儿越小些越好的,这样到生产的时候可能就不会那么艰难,毕竟这里没有剖腹产,还是以防在意做最好的准备比较安心。
自己能控制的,能减小点风险的,就尽量去做。
其实那些有经验的妇人,或者经常接生的接生婆也都是懂这些道理的,毕竟经常接触,哪里会不知道女人生产凶险。
但是知道知道,富裕人家的太太奶奶怀了身子,照样还是可了劲儿的补,只是因为怕肚子里的孩子长得不好。
这点来说反倒是穷人平民家的女人要好些,其一普通人家没有那个经济条件,好吃好喝是要花钱的,显少有婆婆会那么大方,可着劲儿弄好东西哄着儿媳妇的嘴,顶了天就是几枚鸡蛋,说不准还要暗地埋怨你金贵,道哪个女人不是这么过来的;第二个,普通人家的女人身体素质大概普遍比富贵人家的娇小姐要好,毕竟从小干活长大的,就算家嫁人怀孕了也不会就就此养着不动了,该干活还得干活。所以她们生孩子可能也容易些。
一开始,姜彤家这个厨娘还会说两句,说她这样不好,亏了胎儿。
到底亏不亏姜彤自己知道,不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的。
这时候人的思想,孩子比大人重要,管你是谁先看中是孩子。且觉得,在有条件有能力的情况下,为了孩子当然是补得越多越好。
姜彤不会去辩驳跟人解释,却也不会被人怎么说她就去怎么做。她虽然看着好说话,但主意极正,瞧着年岁小脸皮嫩,却通身的气势。
厨娘心中呐呐不已,自觉这主家不是能随意左右的,便也再不多话,只听吩咐闷头做事,在主子要求的食谱之内,变着法子弄些新花样,争取不每天重样。
听话做事不多嘴,厨艺不错,姜彤对这个厨娘大体满意了。
吃过中饭,... -->>
万安县算是比较富裕的县城, 经济发展得蓬勃茂盛,是因为临着西京大运河, 水运发达, 交通便利。
相对于其他内陆偏远地区,这儿的百姓日子过得不错,至少没得说有饿死人的。
姜彤之前就知道这边有运河, 出行能坐船,不过她一次也没往码头去过。
这天来书肆买书, 因为老板熟眼熟了她,见她最近经常过来, 买的都是一些正统正史又或者大家名著,正好,他这里刚过来一套新当世大儒编撰的丛书,就顺势给姜彤推荐了。
“贺姑娘, 这套书是前些日子才从京城过来的,可不少人买。京城那边出了大半年,只咱们这离得远,最近才到货,不过好书多早买都是不晚的。”老板笑呵呵,说话间手下已是拿了一套出来,递给姜彤看。
姜彤顺手接过。
一套书共有三册,蓝皮黑字, 装订精致整齐, 相较一般的书籍来说要略厚上一点。
姜彤到来一两页, 看看是谁编著的,自己目录的简概。
她最近补了不少当朝资料,名人官员都研究了一遍,再去看作者落款,还真是个名人,是真大儒。
书肆老板暗暗观察姜彤的面色,觉得她应该是满意的。
心中在一次啧啧称奇
道是为何?因为这个姓贺的姑娘实有些独特,就某方面来说。
一般来讲,时下女子,甚少或者说几乎不会去看这些个正统书籍,像是史书,四书之类的。
京城这种地方情况不同先不提,只说万安县,就是个小地方,本身女子读了书识字的寥寥无几,就算有那个把识字的,多半也是从小看女则女戒这些,这在正常不过,许多古板刻板的家族,通常令女孩从小熟知背诵这些的,用以规范自身行为。
就算不说女戒女训这些,诗经诗词这类书总要好上一些,也是女子大多选择的一类。
书肆老板消息来源多,长期于书籍打交道,知道得多。
所以他才会认为姜彤独特,第一类不用说了那些教导女性的书,贺姑娘自来他这书肆就从没瞟过哪怕一眼。诗词看过,那也是堪堪扫阅一眼,这话一点都不夸张。
贺姑娘买书看书确是和其他女人不同,甚至比大部分男子能广泛开阔一些。至少老板他这里的情况,男子买的都是科考有关书籍,四书五经这些。
贺姑娘刨除不喜欢的某类,完全就是五花八门。
不过最近倒是偏向历史书籍。
大家闺秀和普通人家的女儿受的教育其实是天差地别。
就拿读书识字这一块来说,社会上,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最普遍人数最多的那一类,不说女子,男子也一样,少。
所以能表社会状况永远是最底层,因为他们是社会的大多数,百分之九十。
最顶端的永远是最少数。
在京城,最上层的一个圈子,女子接受的知识其实很广泛,并不像社会底层,对女子束缚很重,或压根没有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名门世族,煊赫之家,高位之官,哪一个不注重后代子孙的培养。
女孩也一样受教育,只除了她们与男子学习方向不同。
男子自然学的是正统知识,习的是经世治世之道。
女子则是琴棋书画,多半还会有诗词歌赋,所以女子看书,阅诗经声律音律的也常见。
对于社会地位最少最高的那一挂,他们早已经不存在为生活基本需求而努力,而是看向更高的常人所无法想不能及的方向。
所以上下两层的观念地位天差地别,一点不夸张。
姜彤现在生活状况不说多差,但她就是普通人的一员,若去了京中,恐怕不够人看上一眼的。
从她第一次来这家书肆买书,老板已经有些纳罕。
实是因为姜彤和老板以往所见之女子、富家贵女特别不同,甚至可以说相去甚远。
一开始买书,挑的就多是地理地质丛书、水经注、人物小传,各类杂记等,偶尔难得夹杂着一两本诗经。
这可不是一般闺中女子爱看的书,老板心中啧啧称奇,头一次便对姜彤留了些印象。
这之后,姜彤更是三五不时地来了看,淘上一两本。
脸熟了后,书肆老板知道了这姑娘姓贺。
近来几日,姜痛看书越发偏向正经书籍,甚至前几天,还买了一套四书。
对此,老板已经逐渐淡定了,所以这次来了新书,他还向姜彤推荐起来。
严格来说这套是根据以往的一些书籍加以整理整合的汇总书。
是关于时下科考方面的一些内容的。
姜彤就是看到这书,又听到老板的一些介绍,脑子里才突然闪过一些什么。
忽然发现了自己之前一直忽略想不起来,违和的地方在哪里了。
这是一家书店,还不算小。
上辈子,姜彤也是从十几二十年的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对于书店一点不陌生,还经常光顾。
那时候她去书店买的最多的书是什么?
是的,复习资料,各种试卷,预测题,分析题。也是书店里最多的书。
还摆在最显眼地方的东西。
现在再看这家书肆,关于考科举要用到的最基本的四书五经最多,也不会缺货,但是试题试卷之类的通通没有啊,连一本都没有。
姜彤就捉住了点什么,心中一动。
不过这也就是脑子里瞬间闪过的一个念头,只能等回去再细细琢磨。
再看老板手中推荐的这套书,姜彤觉得正好拿来一看,用作参考。
于是连犹豫都没有便让老板包了起来。
掌柜见姜彤这么爽快,自然高兴,又想到这次从京城里一起过来的的另一套也卖的很好的书,心中犹豫了几秒钟,还是笑着道:“贺姑娘,我这里还有一本琼花诗集,乃是今天琼花诗社今年五月份新出的精本,姑娘要不要也买一本看看?”
姜彤一愣,视线从书架中收回,好奇道:“琼花诗社?琼花诗集?”
老板观其言色,知姜彤大概是没听过琼花诗社的大名,越发肯定贺姑娘诗词方面没有多大兴趣,但嘴中还是笑眯眯跟她解释,“姑娘想来是更爱好别的书籍所以才不知,这琼花诗社开在京城,名气甚大,对这方面比较喜爱的人大都知道,咱们这地方小,离得远,兴许还有人不知道,青阳郡里就不同,大概没有没听过琼花诗社的人。”
姜彤一听,乍然起了兴趣,眨了眨眼,道:“琼花诗社在各地都有名声?”
传的这么广就有点让人吃惊了,须知这里可不是在互联网的时代,消息四通八达,瞬息万变,还都能立刻知道。所以一个诗社能在全国范围内有名就真的不太容易的。
老板见姜彤有兴致,也乐得解释:“琼花诗社到今年有十年历史了,当初是谁最先建起来的咱们外人是不知道,人家无意透露。只现在,每年五月份的时候,琼花诗社就会发行几本诗集,除却这个,一年十二个月,琼花月刊都会出八首诗或词,这八首诗词自然是由琼花八仙所作,其无一不是精品,连当今圣上都是亲口夸赞过的,五年前,因为一首‘咏梅赋’,先帝金笔一挥,赐下‘不栉进士’四个字,琼花诗社自此声名大噪。”
“原来如此……”姜彤了然点点头,一叹,她就说啊,一家诗社影响力就算再大也不能流传这么远,原来是帝王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姜彤摇头失笑,皇上倒比她前世世界那些鲜肉明星宣传效果更好些。
而更让姜彤愣住的是,这个诗社不止一年发一本诗集,竟然还有月刊。
“那琼花八仙又是指什么?”姜彤问。
老板一笑:“贺姑娘不知,这琼花八仙就是琼花诗社的招牌,说的乃是八位姑娘,因为琼花的形状是由有八多大花环绕中间一点花蕊组成,别名也被叫做聚八仙花,八仙子就是取自其意。”
姜彤点头,大体听明白了,琼花诗社里有八位才女,大约是诗社中明星般的人物,有名声有地位,所以有她们的出版书籍。
姜彤起了心思,还待继续问下去,却这时候书肆里来了人。
来人叫了一声“掌柜的”。
老板也愣了愣,堪堪回神,旁的伙计机灵已经迎了上去招呼。
老板心中纳罕,他们南边人自来喜欢称商人做生意之人为“老板”,“掌柜”却是北边的叫法。
所以方才他才顿了几秒。
既来了客人,姜彤就不好再缠着老板多问。
老板人不错,见姜彤一副意犹未尽的模样,蹲下身从柜台低下翻出一本旧书来递过去,道:“贺姑娘,这本册子里是写的一些关于琼花诗社的事,你若感兴趣拿去看便是。”
姜彤已是这里的熟客,她也的确有些兴趣,特别是这刚听老板说到一半,心痒痒的很,所以也没推脱,直接接了过来。
然后,拿起老板给她推荐的那套丛书资料和那本琼花诗集,一齐结了账,才带着喜儿回了家。
她现下住的宅子是在平安街,出了书肆再过一条马路就到了,不很远。
出来时经过一家布庄,姜彤看了看自微微凸起的肚子,觉得是不是要买些锦缎回家做些宽松的衣裙?毕竟她肚子会越来越大。
想罢便提脚走了进去,反正早晚得备着,既路过便顺道买了,后面她大概会有的忙。
又看着天越来越热,夏季到了,姜彤选的。全是些浅色的布料,深颜色看着有些沉闷。
宅子里除了姜彤和喜儿,又添加了三个人。
喜儿就专心服侍姜彤就成,之前就是因为喜儿能干性格好刘太太才让她陪嫁的,在卢家的时候喜儿还要帮着干卢家的事,煮饭洗衣服。
这丫头挺能吃苦,贺云珍没出嫁是,她都是在小姐身边做些细致活,后来家务活样样拿起来的时候她也没有埋怨。
不过现在就好多了,姜彤住在自己的宅子里,上面有没人压着管着,厨房洒扫洗衣的人都有了,也不用事事都要喜儿。
厨娘的手艺很不错,特别会熬汤炖汤,是刘太太特地找的,想给女儿好好补补身子。
已到了六月份,天热,不过这时节瓜果蔬菜多种类齐全,姜彤还是食素比较多,没听她娘的日日炖汤大补。
她告诉厨娘最多五天一次炖回汤。
姜彤早晨吃的不多也不算少。
多是各种粥轮流来,加个白水煮的鸡蛋,再搭配小笼包或者煎饺,她也不贪嘴,每次都是两个,不会多吃。当然不会让自己饿着,会备着各种瓜果,削好了皮切小块,放在白瓷大碗里,得空就吃上一些,或真饿了,再捻一块小碟子放着的玫瑰如意糕饱腹。
午食会丰富些,肉蛋蔬菜汤品俱全,配以花瓷小碗盛好的半碗米饭,吃个八分饱。
到了夕食,大概就只会吃着蔬菜或者菌菇汤,主食不沾口。
姜彤是人,自然也有口腹之欲,但她自控能力极强,给自己定了计划,就会一丝不苟完成。在保证身体可以摄入足够的营养后,就不过多进食,所以他的的体重控制得很好。
四个月的肚子,身材并不臃肿,胎儿也没有很大,姜彤私心里,在胎儿健康正常的情况下,她是希望胎儿越小些越好的,这样到生产的时候可能就不会那么艰难,毕竟这里没有剖腹产,还是以防在意做最好的准备比较安心。
自己能控制的,能减小点风险的,就尽量去做。
其实那些有经验的妇人,或者经常接生的接生婆也都是懂这些道理的,毕竟经常接触,哪里会不知道女人生产凶险。
但是知道知道,富裕人家的太太奶奶怀了身子,照样还是可了劲儿的补,只是因为怕肚子里的孩子长得不好。
这点来说反倒是穷人平民家的女人要好些,其一普通人家没有那个经济条件,好吃好喝是要花钱的,显少有婆婆会那么大方,可着劲儿弄好东西哄着儿媳妇的嘴,顶了天就是几枚鸡蛋,说不准还要暗地埋怨你金贵,道哪个女人不是这么过来的;第二个,普通人家的女人身体素质大概普遍比富贵人家的娇小姐要好,毕竟从小干活长大的,就算家嫁人怀孕了也不会就就此养着不动了,该干活还得干活。所以她们生孩子可能也容易些。
一开始,姜彤家这个厨娘还会说两句,说她这样不好,亏了胎儿。
到底亏不亏姜彤自己知道,不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的。
这时候人的思想,孩子比大人重要,管你是谁先看中是孩子。且觉得,在有条件有能力的情况下,为了孩子当然是补得越多越好。
姜彤不会去辩驳跟人解释,却也不会被人怎么说她就去怎么做。她虽然看着好说话,但主意极正,瞧着年岁小脸皮嫩,却通身的气势。
厨娘心中呐呐不已,自觉这主家不是能随意左右的,便也再不多话,只听吩咐闷头做事,在主子要求的食谱之内,变着法子弄些新花样,争取不每天重样。
听话做事不多嘴,厨艺不错,姜彤对这个厨娘大体满意了。
吃过中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