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景小说网 www.njpjfc.com,我要做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科举制度毫无疑问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最伟大的发明,且没有之一。
即便是在两千多年后的那个世界,科举制度也依然兴旺发达,并且扩散到了全球,虽然那时的科举制度已经变换了形式,换了个马甲叫公务员考试。
大天朝每年的公务员考试,应考者如过江之鲫,为了一个名额,无数人寒窗苦读,白首穷经。
其他国家的情况也差不多。
安逸、稳定、舒适、体面,就是公务员的代名词。
不管它叫科举也罢,叫公务员考试也好,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为国家机器寻找操作工!
刘德看着便宜老爹,道:“近日儿臣常在长安街头流连,微服审视市井,多有见到穷苦潦倒的士人,彼辈不远千里,跋山涉水,来到长安,为的就是一个荣华富贵,希冀以得天恩,可惜,我汉家制度只有举荐,然举荐需要的门槛太高,此辈中人少有能跨越者……”
刘德侃侃而言。
他说的都是事实,此时的长安作为汉家的都城,天下首善之地,跟后世大天朝的北京一样,都生活着一个特殊的群体。
北京有北漂,长安有长漂。
北漂为了梦想打拼、努力、奋斗大多数人的生活并不乐观,甚至有些人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而长漂的情况却比北漂更凄惨。
长漂的主要组成群体,都是来自关东各地的各学派士子。
前世十几年的诸侯王生涯,刘德是多少知道如今天下的士人情况的。
自从汉初战火渐渐熄灭,天下恢复安定之后,本来被战火赶的到处颠沛流离,没有居所的各大学派的传人们终于能安下心传播学问了。
首先跳出来的开山立派的是儒家,然后其他各家纷纷跟进。
只是儒家因为胆子更大,步伐迈的更快,同时有着更系统的传授模式,因此,渐渐开始压倒其他诸子,在士子中占据了主流位置。
儒家是怎么干的?
就以此时的情形为例,胡毋生以公羊春秋第六代嫡系传人的身份在麓台广收天下士子,来者不拒。
其门下可谓英才汇聚。
像公孙弘等后来的大臣都出自其门下。
胡毋生的师弟董仲舒在广川开宗立派,同样广收天下士子。
在鲁地,诗经的当代传人申公德高望重,门下弟子遍及朝野,像楚王刘戊就曾在申公门下听课,后来刘彻的建元新政的主持者赵绾、王臧都是其门下弟子。
济南人伏生则是另外一个传奇,他是经历过秦末战火活下来的老知识分子,手里保存着《尚书》的原本残卷,总计二十九篇。
伏生在刘德祖父刘恒在位时就已经名满天下。
晁错是怎么出头的?
就是因为被刘恒任命为使者前往济南探视伏生,并请其到长安享福。
为何这种好事竟然会落到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晁错头上?
因为先前派去的使者跟伏生交流不能……
伏生是老一辈的知识分子,说的是正宗的战国时期齐国的方言,而汉家的大臣们讲的则是关中的官话……
所以,懂得战国时期一些齐国方言的晁错被赶鸭子上架派去完成这个任务。
由此可见,就算在这西元前的时代,能掌握一门语言也是很重要的!
这些顶级的大儒,固然风光。
>
科举制度毫无疑问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最伟大的发明,且没有之一。
即便是在两千多年后的那个世界,科举制度也依然兴旺发达,并且扩散到了全球,虽然那时的科举制度已经变换了形式,换了个马甲叫公务员考试。
大天朝每年的公务员考试,应考者如过江之鲫,为了一个名额,无数人寒窗苦读,白首穷经。
其他国家的情况也差不多。
安逸、稳定、舒适、体面,就是公务员的代名词。
不管它叫科举也罢,叫公务员考试也好,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为国家机器寻找操作工!
刘德看着便宜老爹,道:“近日儿臣常在长安街头流连,微服审视市井,多有见到穷苦潦倒的士人,彼辈不远千里,跋山涉水,来到长安,为的就是一个荣华富贵,希冀以得天恩,可惜,我汉家制度只有举荐,然举荐需要的门槛太高,此辈中人少有能跨越者……”
刘德侃侃而言。
他说的都是事实,此时的长安作为汉家的都城,天下首善之地,跟后世大天朝的北京一样,都生活着一个特殊的群体。
北京有北漂,长安有长漂。
北漂为了梦想打拼、努力、奋斗大多数人的生活并不乐观,甚至有些人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而长漂的情况却比北漂更凄惨。
长漂的主要组成群体,都是来自关东各地的各学派士子。
前世十几年的诸侯王生涯,刘德是多少知道如今天下的士人情况的。
自从汉初战火渐渐熄灭,天下恢复安定之后,本来被战火赶的到处颠沛流离,没有居所的各大学派的传人们终于能安下心传播学问了。
首先跳出来的开山立派的是儒家,然后其他各家纷纷跟进。
只是儒家因为胆子更大,步伐迈的更快,同时有着更系统的传授模式,因此,渐渐开始压倒其他诸子,在士子中占据了主流位置。
儒家是怎么干的?
就以此时的情形为例,胡毋生以公羊春秋第六代嫡系传人的身份在麓台广收天下士子,来者不拒。
其门下可谓英才汇聚。
像公孙弘等后来的大臣都出自其门下。
胡毋生的师弟董仲舒在广川开宗立派,同样广收天下士子。
在鲁地,诗经的当代传人申公德高望重,门下弟子遍及朝野,像楚王刘戊就曾在申公门下听课,后来刘彻的建元新政的主持者赵绾、王臧都是其门下弟子。
济南人伏生则是另外一个传奇,他是经历过秦末战火活下来的老知识分子,手里保存着《尚书》的原本残卷,总计二十九篇。
伏生在刘德祖父刘恒在位时就已经名满天下。
晁错是怎么出头的?
就是因为被刘恒任命为使者前往济南探视伏生,并请其到长安享福。
为何这种好事竟然会落到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晁错头上?
因为先前派去的使者跟伏生交流不能……
伏生是老一辈的知识分子,说的是正宗的战国时期齐国的方言,而汉家的大臣们讲的则是关中的官话……
所以,懂得战国时期一些齐国方言的晁错被赶鸭子上架派去完成这个任务。
由此可见,就算在这西元前的时代,能掌握一门语言也是很重要的!
这些顶级的大儒,固然风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