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景小说网 www.njpjfc.com,一世富贵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高大的菩提树遮住了院一半的面积,整个院子都透着阴凉。房子却不在菩提树的阴影里,前面稀稀落落地种着一排芭蕉。芭蕉叶是热带良药,家家都要种上几棵,州衙里的通判厅也不例外。
宽敞的通判厅里,三张大几案后面,郑孔目、段孔目、李孔目各带了一大帮吏人正紧张地忙碌着,整理这几年来的帐籍。每次新官上任,他们都要折腾一次,也是习惯成自然。只是这次新来的通判更多了一个花样,帐籍整理完了之后,还发给他们一些表格,按要求填进去,填完之后听还要画出图表。
公吏与流官不同,一辈子都做这个工作,几乎没有调动。碰到不善于理事的长官自然是滋润无比,可以从中上下其手,一旦长官对吏事明白一些,就苦了他们,做事都心翼翼。宋朝优待士大夫,可不优待他们,只要被长官抓住了把柄,拉出去打板子就打板子,那些长官的随行兵士又不是摆着好看的。
徐平前世也是个公务员,对这些杂事熟悉得很,查上两次帐,再没有人敢心存侥幸来糊弄他,老老实实地在那里干活。
这些公吏与外面办杂事的差役不同,他们也是有俸禄的,拿钱干活,天经地义,专业人员就要干专业的事,徐平也没那闲心可怜他们。
旁边的房间是休息的地方,左边的房里里,徐平趴在桌子上,聚精会神地把一根铅笔芯向木棒里装。
专业就专业,徐平本来以为这个时代是没有硬笔的,以前在中牟自己的田庄里想用铅笔画个图都是用木炭将就,直到接触这些专业财会人员,才知道自己以前见识少了。铅笔早已出现并使用了不知多少年,甚至制法也已经与后世相差不大,石墨磨成粉,和着胶制成需要的形状,称作“铅椠”,在专门的记账人员中流传甚广。就是这时还只有铅笔芯,徐平便试着放到木套里,作成后世铅笔的样子,方便携带使用。
想起前世传铅笔是欧洲哪个工匠因为什么特殊理由灵机一动就发明了出来,徐平就觉得好笑。他前世太多东西是这样了,明明在中国流传久远,却都用各种神神秘秘的法安到西方人头上。蒙古人打入中原,灭亡了不知多少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化,偏偏又被蒙古人传到西方,在那里流行开来。到后来西方人架着大炮把这些再传入中国,从此就成为他们的发明了。
徐平身边还有一支竹笔,笔舌中间开了缝,与后世的蘸水钢笔已经相差仿佛,此时就是当蘸笔用的。听磨勘司的郑孔目,他们常用的还有一种用鹅翎制成的蘸笔,因为没有竹笔好用,通判厅里没有。
看着这些东西,徐平也只是摇头。还以为鹅毛笔是欧洲人的特产呢,没想到中国也用了一两千年了。中国人最终选择了毛笔作为通用书写工具,是很多原因综合出来的结果,与纸张、墨水、审美及笔的工艺水平等等都有关系,但却不是因为没发明出这些工具来。
把铅笔芯装在剖开的半圆套里,徐平呵了口气,在上面涂上胶水,拿起另一半合上,使劲捏了捏,放在一边等着自然阴干。
拿起那支竹笔来,徐平仔细观察。前世用惯了钢笔写字,对这种工具有一种天然亲近感。这枝笔笔舌部分已经与后世的蘸酒相差不大,中间的细逢却还有些不太讲究,应该不是为了专门下墨的,而是为了增加笔尖的弹性,兼具有下墨的功能。把形制稍微改进一下,不知能不能用铁制出真正的钢制蘸笔来。
正在徐平静心思索的时候,厅里传来一阵喧哗声。
被打断思绪徐平很恼好,把竹笔放下,快步来到大厅里。
录事参李永伦和节度判官周天行正与理欠司的段孔目理论,见到徐平,三人急忙躬行礼。
“何事喧哗?”徐平看了一眼李永伦和周天行,沉声问道。
李永伦恭声道:“曹知州要从公使库里提三十贯钱使用,却没有通判署名,我便拒绝了来交办的吏人。不想曹知州差了亲随把我责备一通,是通判让理欠司优先催缴军资库欠款,公使库里再提不出一文钱来,让我找周判官代签,不需要再来找通判联署。周判官哪里敢做这个主?我们两个不敢自作主张,只好来禀报通判。”
看两人诚惶诚恐的样子,徐平了头:“你本该如此,军资库的钱物不能擅动,亏空了无法交待,就是曹知州,也需按制度行事。”
“通判的是。”李永伦附和一句,抬头看了徐平一眼,声道:“可下官只是州僚佐官,怎么敢违拗知州的意思?通判您看——”
想了一会,徐平道:“这样吧,让郑孔目与你们两个一起去检一下军资库,检完后就把钥匙留在我这里吧,不使你为难。”
李永伦面现喜色:“通判明鉴,我这就与郑孔目同去!”
完,与旁边的周天行对视一眼,两人都是松了一口气。
军资库的日常杂物由录事参军处理,通判总领。徐平不想麻烦,钥匙放在李永伦那里没收回来,被曹知州瞅了个空子。还好两人乖巧,急时来禀报。
看着三人出了门,徐平的神情冷峻起来。这几天并没有什么公务,曹克明要提钱出来必然只是日常用度,而且很大可能是用在自己身上。一样不用公使库里的钱,徐平花自己的钱过得好好的,凭什么知州就不行?
从家里启程的... -->>
高大的菩提树遮住了院一半的面积,整个院子都透着阴凉。房子却不在菩提树的阴影里,前面稀稀落落地种着一排芭蕉。芭蕉叶是热带良药,家家都要种上几棵,州衙里的通判厅也不例外。
宽敞的通判厅里,三张大几案后面,郑孔目、段孔目、李孔目各带了一大帮吏人正紧张地忙碌着,整理这几年来的帐籍。每次新官上任,他们都要折腾一次,也是习惯成自然。只是这次新来的通判更多了一个花样,帐籍整理完了之后,还发给他们一些表格,按要求填进去,填完之后听还要画出图表。
公吏与流官不同,一辈子都做这个工作,几乎没有调动。碰到不善于理事的长官自然是滋润无比,可以从中上下其手,一旦长官对吏事明白一些,就苦了他们,做事都心翼翼。宋朝优待士大夫,可不优待他们,只要被长官抓住了把柄,拉出去打板子就打板子,那些长官的随行兵士又不是摆着好看的。
徐平前世也是个公务员,对这些杂事熟悉得很,查上两次帐,再没有人敢心存侥幸来糊弄他,老老实实地在那里干活。
这些公吏与外面办杂事的差役不同,他们也是有俸禄的,拿钱干活,天经地义,专业人员就要干专业的事,徐平也没那闲心可怜他们。
旁边的房间是休息的地方,左边的房里里,徐平趴在桌子上,聚精会神地把一根铅笔芯向木棒里装。
专业就专业,徐平本来以为这个时代是没有硬笔的,以前在中牟自己的田庄里想用铅笔画个图都是用木炭将就,直到接触这些专业财会人员,才知道自己以前见识少了。铅笔早已出现并使用了不知多少年,甚至制法也已经与后世相差不大,石墨磨成粉,和着胶制成需要的形状,称作“铅椠”,在专门的记账人员中流传甚广。就是这时还只有铅笔芯,徐平便试着放到木套里,作成后世铅笔的样子,方便携带使用。
想起前世传铅笔是欧洲哪个工匠因为什么特殊理由灵机一动就发明了出来,徐平就觉得好笑。他前世太多东西是这样了,明明在中国流传久远,却都用各种神神秘秘的法安到西方人头上。蒙古人打入中原,灭亡了不知多少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化,偏偏又被蒙古人传到西方,在那里流行开来。到后来西方人架着大炮把这些再传入中国,从此就成为他们的发明了。
徐平身边还有一支竹笔,笔舌中间开了缝,与后世的蘸水钢笔已经相差仿佛,此时就是当蘸笔用的。听磨勘司的郑孔目,他们常用的还有一种用鹅翎制成的蘸笔,因为没有竹笔好用,通判厅里没有。
看着这些东西,徐平也只是摇头。还以为鹅毛笔是欧洲人的特产呢,没想到中国也用了一两千年了。中国人最终选择了毛笔作为通用书写工具,是很多原因综合出来的结果,与纸张、墨水、审美及笔的工艺水平等等都有关系,但却不是因为没发明出这些工具来。
把铅笔芯装在剖开的半圆套里,徐平呵了口气,在上面涂上胶水,拿起另一半合上,使劲捏了捏,放在一边等着自然阴干。
拿起那支竹笔来,徐平仔细观察。前世用惯了钢笔写字,对这种工具有一种天然亲近感。这枝笔笔舌部分已经与后世的蘸酒相差不大,中间的细逢却还有些不太讲究,应该不是为了专门下墨的,而是为了增加笔尖的弹性,兼具有下墨的功能。把形制稍微改进一下,不知能不能用铁制出真正的钢制蘸笔来。
正在徐平静心思索的时候,厅里传来一阵喧哗声。
被打断思绪徐平很恼好,把竹笔放下,快步来到大厅里。
录事参李永伦和节度判官周天行正与理欠司的段孔目理论,见到徐平,三人急忙躬行礼。
“何事喧哗?”徐平看了一眼李永伦和周天行,沉声问道。
李永伦恭声道:“曹知州要从公使库里提三十贯钱使用,却没有通判署名,我便拒绝了来交办的吏人。不想曹知州差了亲随把我责备一通,是通判让理欠司优先催缴军资库欠款,公使库里再提不出一文钱来,让我找周判官代签,不需要再来找通判联署。周判官哪里敢做这个主?我们两个不敢自作主张,只好来禀报通判。”
看两人诚惶诚恐的样子,徐平了头:“你本该如此,军资库的钱物不能擅动,亏空了无法交待,就是曹知州,也需按制度行事。”
“通判的是。”李永伦附和一句,抬头看了徐平一眼,声道:“可下官只是州僚佐官,怎么敢违拗知州的意思?通判您看——”
想了一会,徐平道:“这样吧,让郑孔目与你们两个一起去检一下军资库,检完后就把钥匙留在我这里吧,不使你为难。”
李永伦面现喜色:“通判明鉴,我这就与郑孔目同去!”
完,与旁边的周天行对视一眼,两人都是松了一口气。
军资库的日常杂物由录事参军处理,通判总领。徐平不想麻烦,钥匙放在李永伦那里没收回来,被曹知州瞅了个空子。还好两人乖巧,急时来禀报。
看着三人出了门,徐平的神情冷峻起来。这几天并没有什么公务,曹克明要提钱出来必然只是日常用度,而且很大可能是用在自己身上。一样不用公使库里的钱,徐平花自己的钱过得好好的,凭什么知州就不行?
从家里启程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