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景小说网 www.njpjfc.com,斩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零点VIP,只求你几分钱的首订订阅!万分叩谢!)
南阳河端午诗会,属于南阳学院内部组织,不请外人。名为“诗会”,其实拿出来表现的文体相当自由,可诗可词,可曲可赋,丹青笔墨,不拘一格。说白了,这个聚会就是让学院生员们互相交流,以及拿出得意作品进行诵读宣扬的一个平台。
至于评判老师,则请来学院的教授们担当。往年诗会,院长宋志远也会出席,不过今年他受邀到衙门,和杜学政商谈要事,怕是来不了。
租赁来的船只足够宽敞,能容纳百人,它其实就是一艘改造的画舫,长长的,两边扶栏,中间一排溜摆着桌椅,每桌坐六人。
此时有侍候的人走马灯笼地开始给每一桌摆上点心小吃之类,随后又有菜蔬酒食,仿若大排筵席。
人多,排场大,耗费不菲,但与会生员不用出钱,都是学院公费。
这一点,深得陈三郎赞许,要是每人得交钱才能参加,他就得好好考虑要不要来了。倒不是吝啬,而实在是囊中羞涩,眼看就要奔赴扬州参考乡试,银子水一般花使,必须节省。
像给锦香楼写一副对联得十两银子的好事,可不是天天有的。他名声初扬不假,偶尔也有人来求些字帖,但价码并不高。毕竟资历尚浅,和那些真正的名家不可相比。
在陈三郎心目中,该花的,不该花的,分得清清楚楚。煞费苦心,大把银子撒出去,参加名目众多的所谓文会诗会,混个脸熟,钻营点名声,却不屑为之。
诗会正式开始,气氛热闹起来。
按照流程,第一阶段是展示生员佳作——当然事先经过挑选的,否则那么多人,那么多作品,此时如何看得完?
在前几天,此事就开始张罗,让生员们上交作品,那时候陈三郎交上去的是一幅以前所写的字帖,权宜当交差。
第二阶段,以“端午”为题,以一炷香为限,写一首作品出来,完成后,署名上交给教授们,让他们现场进行审核评介,然后选出水平最佳的前三首当众诵读,以示嘉许宣扬。
时节为题,基本属于应景之作,古往今来,能称得上是名作的少之又少。以学院生员们的水平,写得贴题就差不多了。
第三阶段,生员们自由交流,以及切磋。
重点在于切磋,文人相轻,蔚然成风,表面一团和气,见面打哈哈,可心底里互相都瞧不起,一有机会,便要比个高低。
诗会之前,秦羽书已放言出来,定然要和陈三郎比一比,看谁文才更高,谁才是南阳学院真正的才子。
此事被某些有心人大肆鼓吹,成为学院一大热门话题。
第一阶段在密锣紧鼓地开展着,共展示十位生员的作品,其中并无陈三郎那幅字帖。
陈三郎倒没觉得如何,字帖是以前为图谋生写就的,一直没有卖出去,留在手里,只是交上去,应付了事。
相比诗词之类,衡量字帖丹青水平质量的标准更加模糊,各花入各眼,没被选中并不稀奇。
坐在椅子上,同桌的人心神贯注地听着,看自己的作品是否会被选中,陈三郎则专注于吃喝——刚才潜心领悟《真龙御水诀》,念力损耗不小,肚子饿得咕噜噜响。
何以解忧,唯有吃喝。
前面的人念一首作品,他就吃一碗饭。这碗儿小,还没有拳头大,漂亮的瓷器,更像工艺品多些,而不是饭碗。小小一窝儿,就盛一团饭,两三口不见影踪,怎能填饱肚子?
于是一碗接一碗。
负责盛饭的侍从眼睛都鼓起来了:这一位看着斯斯... -->>
(零点VIP,只求你几分钱的首订订阅!万分叩谢!)
南阳河端午诗会,属于南阳学院内部组织,不请外人。名为“诗会”,其实拿出来表现的文体相当自由,可诗可词,可曲可赋,丹青笔墨,不拘一格。说白了,这个聚会就是让学院生员们互相交流,以及拿出得意作品进行诵读宣扬的一个平台。
至于评判老师,则请来学院的教授们担当。往年诗会,院长宋志远也会出席,不过今年他受邀到衙门,和杜学政商谈要事,怕是来不了。
租赁来的船只足够宽敞,能容纳百人,它其实就是一艘改造的画舫,长长的,两边扶栏,中间一排溜摆着桌椅,每桌坐六人。
此时有侍候的人走马灯笼地开始给每一桌摆上点心小吃之类,随后又有菜蔬酒食,仿若大排筵席。
人多,排场大,耗费不菲,但与会生员不用出钱,都是学院公费。
这一点,深得陈三郎赞许,要是每人得交钱才能参加,他就得好好考虑要不要来了。倒不是吝啬,而实在是囊中羞涩,眼看就要奔赴扬州参考乡试,银子水一般花使,必须节省。
像给锦香楼写一副对联得十两银子的好事,可不是天天有的。他名声初扬不假,偶尔也有人来求些字帖,但价码并不高。毕竟资历尚浅,和那些真正的名家不可相比。
在陈三郎心目中,该花的,不该花的,分得清清楚楚。煞费苦心,大把银子撒出去,参加名目众多的所谓文会诗会,混个脸熟,钻营点名声,却不屑为之。
诗会正式开始,气氛热闹起来。
按照流程,第一阶段是展示生员佳作——当然事先经过挑选的,否则那么多人,那么多作品,此时如何看得完?
在前几天,此事就开始张罗,让生员们上交作品,那时候陈三郎交上去的是一幅以前所写的字帖,权宜当交差。
第二阶段,以“端午”为题,以一炷香为限,写一首作品出来,完成后,署名上交给教授们,让他们现场进行审核评介,然后选出水平最佳的前三首当众诵读,以示嘉许宣扬。
时节为题,基本属于应景之作,古往今来,能称得上是名作的少之又少。以学院生员们的水平,写得贴题就差不多了。
第三阶段,生员们自由交流,以及切磋。
重点在于切磋,文人相轻,蔚然成风,表面一团和气,见面打哈哈,可心底里互相都瞧不起,一有机会,便要比个高低。
诗会之前,秦羽书已放言出来,定然要和陈三郎比一比,看谁文才更高,谁才是南阳学院真正的才子。
此事被某些有心人大肆鼓吹,成为学院一大热门话题。
第一阶段在密锣紧鼓地开展着,共展示十位生员的作品,其中并无陈三郎那幅字帖。
陈三郎倒没觉得如何,字帖是以前为图谋生写就的,一直没有卖出去,留在手里,只是交上去,应付了事。
相比诗词之类,衡量字帖丹青水平质量的标准更加模糊,各花入各眼,没被选中并不稀奇。
坐在椅子上,同桌的人心神贯注地听着,看自己的作品是否会被选中,陈三郎则专注于吃喝——刚才潜心领悟《真龙御水诀》,念力损耗不小,肚子饿得咕噜噜响。
何以解忧,唯有吃喝。
前面的人念一首作品,他就吃一碗饭。这碗儿小,还没有拳头大,漂亮的瓷器,更像工艺品多些,而不是饭碗。小小一窝儿,就盛一团饭,两三口不见影踪,怎能填饱肚子?
于是一碗接一碗。
负责盛饭的侍从眼睛都鼓起来了:这一位看着斯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