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景小说网 www.njpjfc.com,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新画面的工作做的很到位,宣传确实给力,各地当天的晚报上,就有老谋子新片的报道,晚上的娱乐新闻里,他当仁不让的占据了头条,什么心系老区,支援当地教育事业之类的吧啦吧啦。
但是,一心想看到自己儿子在电视上风采的冯振昌和梅秋萍却是大失所望,那些镜头闪来闪去,却始终聚焦在张导身上,偶尔,在画面的角落里,能看到蓝白相间校服的一角。
报纸上的报道,重点也全都在新画面筹拍的新片以及上午的善举上,对于冯一平,则笼统的以高中在校学生代替。
但是,有一个地方的报道是例外的,比如省里的晚报上,不仅报道了签约的事,也提到了这次被张大导演相中的小说,是我省一个十八岁的高中生,在初中时所写,再一次强调了我省是多么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市里的报道侧重点又不一样,重点强调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系统的不懈努力下,近来成果很喜人,包括这次,市一中二年级在校学生冯一平的作品,得到了国内知名导演的青睐,正在筹拍同名电影。
当然了,重点还是那个正确领导,从以前到现在,说的当然都是方市长,不过,市里的报纸嘛,对于市里的孩子,也不那么吝啬,终于提了一次冯一平的名字。
市台的晚间新闻里,围绕着主角方市长,报道了签约仪式的事,这下,张大导演是陪衬,冯一平也总算露了那么一小脸。
总之,虽然在市以外的地方,冯一平还只是那个“在校高中生”,但是在市里,他也算是小有名气,在一中,则是彻底的成了名人。
写了小说,和大导演扯上关系,版权卖了五万块钱,之后还捐了,这些都是大家热议的话题。
这样受大家关注并不是冯一平所希望的,这两天他都不敢开车去学校,就怕大家把他开车的事给扒出来。
娱乐圈的事,都是这样来的急,去的也快,没过几天,大家关注的又是张导演选角的问题,吊了大家几天胃口之后,和冯一平记忆中的一样,新画面抛出他们的计划,这一次准备让业余演员本色出演,这在国内的宽银幕上,又是一个新的,大胆的尝试,于是,他们又一次成功抢占了不少头条。
总之,就像之前做房地产生意一样,新画面的张老板,成功的让这部戏还没开拍就吸引了足够的关注。
但是,千篇一律的发和别家雷同的头条,并不能让自家的报纸或杂志明显增加销量,从而带来更多的广告合约,于是,南方的一家周刊,另辟蹊径,开始质疑起冯一平来,重点就是,当初一个十二岁的初一学生,究竟能不能写出这样的小说来。
然后他们把冯一平在收获上前后发表的那些小说做了一个分析,第二篇是一个老人和他相依为命的狗的故事,第三篇是农民工进城之后的故事,初中生写这样题材的三篇小说,还真挑不出什么大毛病来。
不得不说,冯一平当初的谨慎是很有道理,在题材和年龄契合的方面,确实让人找不出瑕疵来。
但是,那家周刊又不甘这样放弃,最后还是炮制出一篇... -->>
新画面的工作做的很到位,宣传确实给力,各地当天的晚报上,就有老谋子新片的报道,晚上的娱乐新闻里,他当仁不让的占据了头条,什么心系老区,支援当地教育事业之类的吧啦吧啦。
但是,一心想看到自己儿子在电视上风采的冯振昌和梅秋萍却是大失所望,那些镜头闪来闪去,却始终聚焦在张导身上,偶尔,在画面的角落里,能看到蓝白相间校服的一角。
报纸上的报道,重点也全都在新画面筹拍的新片以及上午的善举上,对于冯一平,则笼统的以高中在校学生代替。
但是,有一个地方的报道是例外的,比如省里的晚报上,不仅报道了签约的事,也提到了这次被张大导演相中的小说,是我省一个十八岁的高中生,在初中时所写,再一次强调了我省是多么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市里的报道侧重点又不一样,重点强调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系统的不懈努力下,近来成果很喜人,包括这次,市一中二年级在校学生冯一平的作品,得到了国内知名导演的青睐,正在筹拍同名电影。
当然了,重点还是那个正确领导,从以前到现在,说的当然都是方市长,不过,市里的报纸嘛,对于市里的孩子,也不那么吝啬,终于提了一次冯一平的名字。
市台的晚间新闻里,围绕着主角方市长,报道了签约仪式的事,这下,张大导演是陪衬,冯一平也总算露了那么一小脸。
总之,虽然在市以外的地方,冯一平还只是那个“在校高中生”,但是在市里,他也算是小有名气,在一中,则是彻底的成了名人。
写了小说,和大导演扯上关系,版权卖了五万块钱,之后还捐了,这些都是大家热议的话题。
这样受大家关注并不是冯一平所希望的,这两天他都不敢开车去学校,就怕大家把他开车的事给扒出来。
娱乐圈的事,都是这样来的急,去的也快,没过几天,大家关注的又是张导演选角的问题,吊了大家几天胃口之后,和冯一平记忆中的一样,新画面抛出他们的计划,这一次准备让业余演员本色出演,这在国内的宽银幕上,又是一个新的,大胆的尝试,于是,他们又一次成功抢占了不少头条。
总之,就像之前做房地产生意一样,新画面的张老板,成功的让这部戏还没开拍就吸引了足够的关注。
但是,千篇一律的发和别家雷同的头条,并不能让自家的报纸或杂志明显增加销量,从而带来更多的广告合约,于是,南方的一家周刊,另辟蹊径,开始质疑起冯一平来,重点就是,当初一个十二岁的初一学生,究竟能不能写出这样的小说来。
然后他们把冯一平在收获上前后发表的那些小说做了一个分析,第二篇是一个老人和他相依为命的狗的故事,第三篇是农民工进城之后的故事,初中生写这样题材的三篇小说,还真挑不出什么大毛病来。
不得不说,冯一平当初的谨慎是很有道理,在题材和年龄契合的方面,确实让人找不出瑕疵来。
但是,那家周刊又不甘这样放弃,最后还是炮制出一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