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回 迁都长安,毒杀刘辩 (1/2)
内景小说网 www.njpjfc.com,梦忆东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关东群雄的举兵终究还是引起了董卓的高度重视,他一方面即刻通知李傕、牛辅、徐荣等部队撤回司隶,同时进行更大规模的战争动员,广泛征兵,以对抗山东诸侯。为缓解经济危机,他废除了五铢钱,另铸小钱,悉取雒阳一代的铜人、钟鼓、飞廉、铜马等化铸,结果引起雒阳城中物价飞涨,一石谷米价格甚至达到数万钱之多。
同时,董卓怒气勃发,他自言:
“我乃当今相国,贵无上也!”
甚至在城中肆意笞杀公卿大臣,用残暴的刑罚来震服众人,睚眦之怨,无不报复,使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朝不保夕,人不自保。
由于雒阳城中原本贵戚府邸屯满了金箔财产,谷米粮草,家家充积,董卓于是放纵兵士,突入庐舍,随意剽掠资物,欺凌妇孺,称为“搜牢”。即使是达官显贵也难逃被抢掠的危险,底层的士民百姓就更不在话下,司隶一带人情崩怨。
徐荣回师正好是年关之时,此际以昭告天下,改年号为“初平”元年,董卓亲自离城十余里迎接徐荣。
见到徐荣依旧一身黑布,董卓却打心眼里感到愉悦:如今他虽然贵为相国,但根本没有一个可以交心的友人,只有徐荣,从未改变对他的态度这一点,令他很是欣慰。甚至连徐荣私自囚禁董璜的事情也毫不追究,展示了他惊人的大度。
“徐将军以不满两万之众,击溃王匡所部两万人马,且各部损失较小。常言道: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徐将军却能以不足两千余人的伤亡大破贼众,真乃古之良将也莫及!”
董卓毫不吝惜的赞叹道。
徐荣从马背上下来以后,朝着董卓恭谨的行了一礼:
“此战全托相国鸿福,凉州兵勇猛精锐,否则臣也无法立此大功。”
徐荣的兵马返回京师以后,还没有休息几天,便被董卓召入朝堂。
原来董卓正大会群臣,商议如何应对关东诸侯之事,董卓满面杀气,威风凛凛,一开口便直指城门校尉伍琼和督军校尉周毖问罪道:
“当日孤初入雒阳之际,君等劝孤善待士人,于是孤听信了你二人的话,给袁绍这些贼子加官进爵。可是,这些人赴任之后,立刻便举兵相图,你们两个出卖了孤,孤现今又如何能信任你们?”
伍琼和周毖慌忙跪地请罪,但董卓怒气不减,即刻令侍卫将二人拿下,直接推出殿外斩首示众。
这个时候徐荣才明白:原来在她返回雒阳以前,董卓已经大会过群臣,商议迁都之事。董卓身位将领,出于其军事目光,打算将雒阳迁至长安,为自己万一战败留下一条退路。当时,司徒杨彪、太尉黄琬等人出言反对,惹得董卓不欢而散,当下便罢免了他们二人的官职,要不是司空荀爽即时居中调解,只怕董卓当场就要斩杀他们二人。
董卓罢免了杨彪和黄琬之后,又认命光禄勋赵谦为太尉,太仆王允为司徒,当时满座的官员都有不忿之色,唯独这二人神色如常,且一直没有明言反对董卓迁都的提议,所以董卓以为这两人应该能留为己用。
而伍琼和周毖当时也站出来固谏:反对迁都,因此早就激怒了董卓。今日董卓再次聚集群臣,就是要以关东诸侯起兵之事为由,朝着二人发难,杀死了伍、周等人。
当侍卫们将血淋淋的两颗脑袋送入朝堂之时,文武百官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再开开口。杨彪和黄琬二人惊惧万分,如今他们二人都被罢免了官职,董卓再要杀他们简直如同踩死一只蚂蚁般简单。
于是杨彪和黄琬二人当即便朝董卓认罪,二人也不再顾及自己的名望,为了保命,两人声泪俱下,痛诉悔过。董卓是一个武人出身,性子比较直,见到这二人推诚置腹的悔过,心中倒是有一丝不忍,又有点懊悔自己刚才太过于冲动,连给伍琼和周毖二人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杀了人家。于是董卓复杨彪和黄琬二人为光禄大夫,迁都之事也成为定局。
董卓随即趁热打铁,对群臣提议,要大举发兵,征讨不臣,众人都畏于董卓的暴虐,不敢反对,就在此事即将成为定局的时候,一个人突然懒懒散散的说了一句:
“治天下在于德,而不在于兵也。”
此话一出,朝堂众人都面色苍白:是哪个不拍死的,居然敢在这个当口去触董卓的逆鳞?你对一个凉州武人出身的高官说什么德,那根本就是对牛弹琴!
董卓目光变得寒冷起来,他看了一眼刚才发言的人,此人姓郑名泰,字公业,河南开封人,少时便多有谋略,名闻山东,曾经在何进手下为官,初为尚书侍郎,后升奉车都尉,可谓名士中的名士。
董卓虽然并不吝惜多杀一个反对自己的人,但对于名士,他内心还是有些憧憬,于是问道:“依你所见,以大军征伐反而是无益?”
郑泰站起身来,神色转厉,他朗声言道:
“并非不益,以山东不足加兵也。今山东议欲起兵,州郡相连,人众相动,非不能也。
然中国自光武以来,无鸡鸣狗吠之警,百姓忘战日久;仲尼有言‘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虽众不能为害,一也。
明公出自西州,少为国将,闲习军事,数践战场,名称当世;以此威民,民怀慑服,二也。
袁本初公卿子弟,生处京师,体长妇人;张孟卓(张邈)是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孔伷)只能清谈高论,嘘枯吹生,无军帅之才,负霜露之勤;临锋履刃,决敌雌雄,皆非明公敌,三也。
察山东之士,力能跨马控弦,勇等孟贲,捷齐庆忌,信有聊城之守,策有良平之谋;可任以偏师,责以成功,未闻有其人者,四也。
就有其人,王爵不相加,妇姑位不定,各恃众怙力,将人人釭跱,以观成败,不肯同心共胆,率徒旅进,五也。
关西诸郡,北接上党、太原、冯翊、扶风、安定,自顷以来,数与胡战,妇女载戟挟矛,弦弓负矢,况其悍夫;以此当山东忘战之民,譬驱群羊向虎狼,其胜可必,六也。
且天下之权勇,今见在者不过并、凉、匈奴、屠各、湟中、义从、八种西羌,皆百姓素所畏服,而明公权以为爪牙,壮夫震栗,况小丑乎!七也。
又明公之将帅,皆中表腹心,周旋日久,自三原、硖口以来,恩信醇著,忠诚可远任,智谋可特使,以此当山东解(合)之虚诞,实不相若,八也。
夫战有三亡:以乱攻治者亡,以邪... -->>
关东群雄的举兵终究还是引起了董卓的高度重视,他一方面即刻通知李傕、牛辅、徐荣等部队撤回司隶,同时进行更大规模的战争动员,广泛征兵,以对抗山东诸侯。为缓解经济危机,他废除了五铢钱,另铸小钱,悉取雒阳一代的铜人、钟鼓、飞廉、铜马等化铸,结果引起雒阳城中物价飞涨,一石谷米价格甚至达到数万钱之多。
同时,董卓怒气勃发,他自言:
“我乃当今相国,贵无上也!”
甚至在城中肆意笞杀公卿大臣,用残暴的刑罚来震服众人,睚眦之怨,无不报复,使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朝不保夕,人不自保。
由于雒阳城中原本贵戚府邸屯满了金箔财产,谷米粮草,家家充积,董卓于是放纵兵士,突入庐舍,随意剽掠资物,欺凌妇孺,称为“搜牢”。即使是达官显贵也难逃被抢掠的危险,底层的士民百姓就更不在话下,司隶一带人情崩怨。
徐荣回师正好是年关之时,此际以昭告天下,改年号为“初平”元年,董卓亲自离城十余里迎接徐荣。
见到徐荣依旧一身黑布,董卓却打心眼里感到愉悦:如今他虽然贵为相国,但根本没有一个可以交心的友人,只有徐荣,从未改变对他的态度这一点,令他很是欣慰。甚至连徐荣私自囚禁董璜的事情也毫不追究,展示了他惊人的大度。
“徐将军以不满两万之众,击溃王匡所部两万人马,且各部损失较小。常言道: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徐将军却能以不足两千余人的伤亡大破贼众,真乃古之良将也莫及!”
董卓毫不吝惜的赞叹道。
徐荣从马背上下来以后,朝着董卓恭谨的行了一礼:
“此战全托相国鸿福,凉州兵勇猛精锐,否则臣也无法立此大功。”
徐荣的兵马返回京师以后,还没有休息几天,便被董卓召入朝堂。
原来董卓正大会群臣,商议如何应对关东诸侯之事,董卓满面杀气,威风凛凛,一开口便直指城门校尉伍琼和督军校尉周毖问罪道:
“当日孤初入雒阳之际,君等劝孤善待士人,于是孤听信了你二人的话,给袁绍这些贼子加官进爵。可是,这些人赴任之后,立刻便举兵相图,你们两个出卖了孤,孤现今又如何能信任你们?”
伍琼和周毖慌忙跪地请罪,但董卓怒气不减,即刻令侍卫将二人拿下,直接推出殿外斩首示众。
这个时候徐荣才明白:原来在她返回雒阳以前,董卓已经大会过群臣,商议迁都之事。董卓身位将领,出于其军事目光,打算将雒阳迁至长安,为自己万一战败留下一条退路。当时,司徒杨彪、太尉黄琬等人出言反对,惹得董卓不欢而散,当下便罢免了他们二人的官职,要不是司空荀爽即时居中调解,只怕董卓当场就要斩杀他们二人。
董卓罢免了杨彪和黄琬之后,又认命光禄勋赵谦为太尉,太仆王允为司徒,当时满座的官员都有不忿之色,唯独这二人神色如常,且一直没有明言反对董卓迁都的提议,所以董卓以为这两人应该能留为己用。
而伍琼和周毖当时也站出来固谏:反对迁都,因此早就激怒了董卓。今日董卓再次聚集群臣,就是要以关东诸侯起兵之事为由,朝着二人发难,杀死了伍、周等人。
当侍卫们将血淋淋的两颗脑袋送入朝堂之时,文武百官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再开开口。杨彪和黄琬二人惊惧万分,如今他们二人都被罢免了官职,董卓再要杀他们简直如同踩死一只蚂蚁般简单。
于是杨彪和黄琬二人当即便朝董卓认罪,二人也不再顾及自己的名望,为了保命,两人声泪俱下,痛诉悔过。董卓是一个武人出身,性子比较直,见到这二人推诚置腹的悔过,心中倒是有一丝不忍,又有点懊悔自己刚才太过于冲动,连给伍琼和周毖二人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杀了人家。于是董卓复杨彪和黄琬二人为光禄大夫,迁都之事也成为定局。
董卓随即趁热打铁,对群臣提议,要大举发兵,征讨不臣,众人都畏于董卓的暴虐,不敢反对,就在此事即将成为定局的时候,一个人突然懒懒散散的说了一句:
“治天下在于德,而不在于兵也。”
此话一出,朝堂众人都面色苍白:是哪个不拍死的,居然敢在这个当口去触董卓的逆鳞?你对一个凉州武人出身的高官说什么德,那根本就是对牛弹琴!
董卓目光变得寒冷起来,他看了一眼刚才发言的人,此人姓郑名泰,字公业,河南开封人,少时便多有谋略,名闻山东,曾经在何进手下为官,初为尚书侍郎,后升奉车都尉,可谓名士中的名士。
董卓虽然并不吝惜多杀一个反对自己的人,但对于名士,他内心还是有些憧憬,于是问道:“依你所见,以大军征伐反而是无益?”
郑泰站起身来,神色转厉,他朗声言道:
“并非不益,以山东不足加兵也。今山东议欲起兵,州郡相连,人众相动,非不能也。
然中国自光武以来,无鸡鸣狗吠之警,百姓忘战日久;仲尼有言‘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虽众不能为害,一也。
明公出自西州,少为国将,闲习军事,数践战场,名称当世;以此威民,民怀慑服,二也。
袁本初公卿子弟,生处京师,体长妇人;张孟卓(张邈)是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孔伷)只能清谈高论,嘘枯吹生,无军帅之才,负霜露之勤;临锋履刃,决敌雌雄,皆非明公敌,三也。
察山东之士,力能跨马控弦,勇等孟贲,捷齐庆忌,信有聊城之守,策有良平之谋;可任以偏师,责以成功,未闻有其人者,四也。
就有其人,王爵不相加,妇姑位不定,各恃众怙力,将人人釭跱,以观成败,不肯同心共胆,率徒旅进,五也。
关西诸郡,北接上党、太原、冯翊、扶风、安定,自顷以来,数与胡战,妇女载戟挟矛,弦弓负矢,况其悍夫;以此当山东忘战之民,譬驱群羊向虎狼,其胜可必,六也。
且天下之权勇,今见在者不过并、凉、匈奴、屠各、湟中、义从、八种西羌,皆百姓素所畏服,而明公权以为爪牙,壮夫震栗,况小丑乎!七也。
又明公之将帅,皆中表腹心,周旋日久,自三原、硖口以来,恩信醇著,忠诚可远任,智谋可特使,以此当山东解(合)之虚诞,实不相若,八也。
夫战有三亡:以乱攻治者亡,以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