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景小说网 www.njpjfc.com,企划文案知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合。自xx年以来,乐业县组织部就组织开展农家课堂培训活动,对举办农家乐、农业观光游等旅游项目内容进行培训,统一规范与引导。目前,在乐业火卖生态文化村已开展有8处农家乐和1处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谭家山庄。
1。4。3整合空间,同生共荣
在旅游开发中,在行政区基础上进行的旅游规划常会破坏旅游资源的完整性,引起同类旅游区间的竞争。但如果相关地区和部门能在资源共享、利益共享基础上实现协调与合作,则可以维护这种资源特色的完整性,互相促进,同生共荣。因此,进行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应该加强空间整合,通过区域合作变旅游地竞争关系为互相促进的互补共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各相关旅游区的共同持续发展。
当然,对旅游规划进行空间整合,并不是只求共性,不求特性。相反,共性与特性必须共存。只有区域间的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共性,才具备整合的基础;同样,只有各区域间的旅游资源各自具有一定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特性,才有可能激发游客的旅游动机,实现各相关旅游区间的资源优势互补、客源共享、共同发展。
2、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途径
2。1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
生态旅游资源一词是随着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而出现的概念,它既是以生态美吸引游客回归自然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客体,又是一个发展生态旅游业的物质基础。生态旅游资源是以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生态景观为吸引物,满足生态旅游者生态体验的、具有生态化物质的总称。杨桂华认为,生态旅游资源是指以生态美吸引游客前来进行生态旅游活动,为旅游业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能够产生可持续的生态旅游综合效益的客体,其内涵包括4个基本点:吸引功能、效益功能、客体属性、保护需要。
2。2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途径
保护与开发,是生态旅游景区规划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然而,市场经济本身并不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相兼容。在生态旅游规划经营中,保护与开发是一对同时存在的矛盾双方,稍微不注意,开发就成了破坏。xx年专家对大石围天坑群进行考察,发现了数量巨大的海洋动物化石群,这些生物显露在头一年修建通往大石围天坑景区公路边的崖壁上,成为一条独特的化石长廊,他们还惊奇的发现,这条公路铺设路面所用的石头也全都是开凿出来的古生物化石,成了一条不折不扣的化石路,经中方科学家对此化石群进行进一步考察,证实这是古生代二纪时期的腔肠类动物化石群,2。5亿年前这海拔1300多米的高山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如何解决、协调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既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又使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日趋完善,从而实现经济与生态、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景区规划者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对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的保护与开发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规范景区规划。本文认为,发展生态旅游是建立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最佳模式之一。任何对乐业大石围天坑群景区进行规划的行为,都必须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开发中必须有保护。这样做的目的,是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发它们所共有的文化、历史和自然遗产,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不受破坏的自然能够保证资源永续,但却不能带来经济繁荣,故只有采取科学的经营管理对生态环境实施保护与开发,才是实现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唯一途径。
首先,景区开发与经营管理。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关键在于规划问题。规划不当,就会出现各种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在规划生态旅游景区时,首先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与市场导向的原则,在深层次正确把握它,在具体操作中合适地应用它。这就必须做到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国许多生态旅游区,特别是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意识、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不高。由于旅游季节集中和景点(区)的集中,人满为患的现象已在一些保护区出现。加之一些风景区管理者的短视行为,为一时的经济利益驱动,借生态旅游之名,在自然景观中滥建人造景观,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修建公路,破坏了景区的环境。据报导,全国100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加强生态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可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注重旅游者管理。生态旅游既是一种旅游方式,又是一种管理模式。学术界认为生态旅游者至少应具备两个特征:生态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为了享受自然、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生态旅游者必须负有一定的环境保护责任。而目前不少人对此了解不够,在景区乱扔垃圾、乱涂乱画、乱踩滥踏。随着实践,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生态旅游与资源保护的真正含义。目前,因为考虑到景区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和资源自身的容纳极限,已有一些景区九寨沟等明确提出控制游人数量,减少开放时间。大石围天坑群风景区早在开放前期就提出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印象,什么都不要带走,以此对游人进行宣传保护生态资源。
最后,注重导游的重要作用。导游是旅游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可以积极、直接地规范和引导游人的行为与活动。当前乐业旅游景区的导游素质也是生态旅游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许多导游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一些导游除了把自然现象杜撰成神奇古怪的传说外,不能把地质地貌的形成、动植物的分布及生态资源保护的意义等讲解给游客,达不到让游客认识自然、增强环保意识的目的。加强对导游的素质培养,可以为保护乐业生态旅游资源提供较好的宣传窗口。
2。3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
2。3。1循环经济与生态工程
在一些地区目前实施的生态旅游开发,除了产品的推出,整体系统的生态旅游特征并不突出,给人感觉生态旅游只是一块招牌。原因在于:一方面生态旅游的开发缺少战略高度,另一方面则是生态旅游的开发需要正确的途径。当前,国家十分重视科教兴国,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突出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因此,要确保生态旅游战略目标的实现,其基本途径就是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
旅游是一种消费行为,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都与消耗能源和资源关系密切。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生态旅游的发展,并不是要抑制旅游者的消费,而是注重提倡生态保护的理念,提倡合理消费,自觉注重消费过程中的环保;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树立可持续的消费观,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鼓励使用绿色产品,如低能耗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等;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的行为;政府机构要发挥带头作用;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与此同时要通过科技手段的运用和生态工程的方法,对废弃物进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在景区开发过程中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的利用、节能设施的开发、绿色饭店的标准实施、饭店与景区污水的处理、污水回用技术的采用、生态步道的修建、无水生态厕所的建设、天然河流的保护、景区空气污染的控制、旅游区植被恢复和野生动物保护的工程技术实施等。在传统旅游业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结构与功能协调、系统优化、良性运转的生态旅游系统。因此生态旅游的发展要以科技为支撑,加大循环经济发展的力度,利用生态工程设计资源的配套利用,促进旅游活动的和谐美,最大程度减少旅游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区域开发的战略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3。2深入开发,创新产品
规划的核心问题是要形成有特色的产品系统,要坚持深入分析旅游资源特色,采用大规模问卷的科学方法研究旅游者的心理特点、价值取向、消费水平等,还要考虑开发区居民的意见和参与程度。从现在的具体情况看,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旅游区已经非常有限,我们所面对的多数是旅游资源非优区,这就要充分发挥规划者的创造力,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一,挖掘非常规资源,对其环境中的大气质量、地表水质量、放射性辐射剂量水平、空气细菌含量、空气负离子浓度、植物精气含量等各项有益因子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二,文化挖掘,对区域内的文化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三,项目翻新,以市面上流行的产品,合理扩展而成。黄猄洞天坑国家森林公园就别出心裁,把攀岩与速降运动搬到天坑里,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天坑攀岩和速降基地,开辟了三条国家级攀岩线路和四条180米高的速降线路。
3、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3。1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与概念
人不可能离开环境而生存,人类生存活动与发展的空间有赖于环境的提供。19~20世纪,人类凭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盲目自豪的喊出了征服自然的。正当人类为自己的能力沾沾自喜的时候,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严酷的现实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索——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持久发展。为了寻求环境与自然资源可承受的、生态与经济可协调的长期发展模式,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ourcommontfuture)一文。该研究报告指出,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1991年,国际生态联合会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共同举行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专题研讨会,将可持续发展完整地定义为能动地调控自然-社会-经济复合体系统,使之人类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受能力的条件下,促进经济发展、保持资源永续和提高生活质量。1990年,在加拿大的温哥华召开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旅游会议,明确定义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引导所有资源管理既能满足经济、社会和美学需求,同时也能维持文化完整、基本的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和生命支持系统的旅游。
3。2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过去,在以景观美学思想、产业思想、经济学思想等主导下的旅游规划中,旅游规模和旅游经营者的经济收益均大大增加,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资源、环境、生态和社会问题,使人们一度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困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在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生态旅游业的开发与建设也日益成为许多国家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境的有效实施途径。
规划是为了发展,保护与开发也同样是为了发展。要使旅游长盛、资源永续,必须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走保护-开发-发展-保护的生态与经济双向良性循环的路子,重视生态资源保护在景区规划中的地位,保证保护与开发两者的平衡,把旅游规划目标由单纯追求美感和经济收益转为寻求经济、资源、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利益的协调和统一。
结论
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规划在各地兴起。但规划热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规划本身缺乏特色,规划实施受地方条件限制、可行性较差,等等。本文认为,虽然旅游业由资源导向、产品导向发展为市场导向、消费导向,越来越重视旅游者利益,但不容忽视的是,旅游业已成为新时期许多地方政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地区经济的突破口。生态旅游是一个大系统,其持续发展是一项涉及自然、文化、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纯运用一种手段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旅游景区规划必须系统地综合地方的各种要素,既要保证旅游资源永续,又要通过旅游规划的实施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态文化意识和经济福利水平,而决不是单纯就旅游来谈旅游。
合。自xx年以来,乐业县组织部就组织开展农家课堂培训活动,对举办农家乐、农业观光游等旅游项目内容进行培训,统一规范与引导。目前,在乐业火卖生态文化村已开展有8处农家乐和1处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谭家山庄。
1。4。3整合空间,同生共荣
在旅游开发中,在行政区基础上进行的旅游规划常会破坏旅游资源的完整性,引起同类旅游区间的竞争。但如果相关地区和部门能在资源共享、利益共享基础上实现协调与合作,则可以维护这种资源特色的完整性,互相促进,同生共荣。因此,进行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应该加强空间整合,通过区域合作变旅游地竞争关系为互相促进的互补共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各相关旅游区的共同持续发展。
当然,对旅游规划进行空间整合,并不是只求共性,不求特性。相反,共性与特性必须共存。只有区域间的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共性,才具备整合的基础;同样,只有各区域间的旅游资源各自具有一定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特性,才有可能激发游客的旅游动机,实现各相关旅游区间的资源优势互补、客源共享、共同发展。
2、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途径
2。1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
生态旅游资源一词是随着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而出现的概念,它既是以生态美吸引游客回归自然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客体,又是一个发展生态旅游业的物质基础。生态旅游资源是以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生态景观为吸引物,满足生态旅游者生态体验的、具有生态化物质的总称。杨桂华认为,生态旅游资源是指以生态美吸引游客前来进行生态旅游活动,为旅游业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能够产生可持续的生态旅游综合效益的客体,其内涵包括4个基本点:吸引功能、效益功能、客体属性、保护需要。
2。2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途径
保护与开发,是生态旅游景区规划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然而,市场经济本身并不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相兼容。在生态旅游规划经营中,保护与开发是一对同时存在的矛盾双方,稍微不注意,开发就成了破坏。xx年专家对大石围天坑群进行考察,发现了数量巨大的海洋动物化石群,这些生物显露在头一年修建通往大石围天坑景区公路边的崖壁上,成为一条独特的化石长廊,他们还惊奇的发现,这条公路铺设路面所用的石头也全都是开凿出来的古生物化石,成了一条不折不扣的化石路,经中方科学家对此化石群进行进一步考察,证实这是古生代二纪时期的腔肠类动物化石群,2。5亿年前这海拔1300多米的高山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如何解决、协调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既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又使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日趋完善,从而实现经济与生态、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景区规划者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对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的保护与开发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规范景区规划。本文认为,发展生态旅游是建立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最佳模式之一。任何对乐业大石围天坑群景区进行规划的行为,都必须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开发中必须有保护。这样做的目的,是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发它们所共有的文化、历史和自然遗产,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不受破坏的自然能够保证资源永续,但却不能带来经济繁荣,故只有采取科学的经营管理对生态环境实施保护与开发,才是实现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唯一途径。
首先,景区开发与经营管理。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关键在于规划问题。规划不当,就会出现各种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在规划生态旅游景区时,首先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与市场导向的原则,在深层次正确把握它,在具体操作中合适地应用它。这就必须做到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国许多生态旅游区,特别是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意识、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不高。由于旅游季节集中和景点(区)的集中,人满为患的现象已在一些保护区出现。加之一些风景区管理者的短视行为,为一时的经济利益驱动,借生态旅游之名,在自然景观中滥建人造景观,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修建公路,破坏了景区的环境。据报导,全国100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加强生态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可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注重旅游者管理。生态旅游既是一种旅游方式,又是一种管理模式。学术界认为生态旅游者至少应具备两个特征:生态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为了享受自然、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生态旅游者必须负有一定的环境保护责任。而目前不少人对此了解不够,在景区乱扔垃圾、乱涂乱画、乱踩滥踏。随着实践,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生态旅游与资源保护的真正含义。目前,因为考虑到景区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和资源自身的容纳极限,已有一些景区九寨沟等明确提出控制游人数量,减少开放时间。大石围天坑群风景区早在开放前期就提出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印象,什么都不要带走,以此对游人进行宣传保护生态资源。
最后,注重导游的重要作用。导游是旅游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可以积极、直接地规范和引导游人的行为与活动。当前乐业旅游景区的导游素质也是生态旅游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许多导游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一些导游除了把自然现象杜撰成神奇古怪的传说外,不能把地质地貌的形成、动植物的分布及生态资源保护的意义等讲解给游客,达不到让游客认识自然、增强环保意识的目的。加强对导游的素质培养,可以为保护乐业生态旅游资源提供较好的宣传窗口。
2。3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
2。3。1循环经济与生态工程
在一些地区目前实施的生态旅游开发,除了产品的推出,整体系统的生态旅游特征并不突出,给人感觉生态旅游只是一块招牌。原因在于:一方面生态旅游的开发缺少战略高度,另一方面则是生态旅游的开发需要正确的途径。当前,国家十分重视科教兴国,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突出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因此,要确保生态旅游战略目标的实现,其基本途径就是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
旅游是一种消费行为,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都与消耗能源和资源关系密切。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生态旅游的发展,并不是要抑制旅游者的消费,而是注重提倡生态保护的理念,提倡合理消费,自觉注重消费过程中的环保;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树立可持续的消费观,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鼓励使用绿色产品,如低能耗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等;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的行为;政府机构要发挥带头作用;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与此同时要通过科技手段的运用和生态工程的方法,对废弃物进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在景区开发过程中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的利用、节能设施的开发、绿色饭店的标准实施、饭店与景区污水的处理、污水回用技术的采用、生态步道的修建、无水生态厕所的建设、天然河流的保护、景区空气污染的控制、旅游区植被恢复和野生动物保护的工程技术实施等。在传统旅游业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结构与功能协调、系统优化、良性运转的生态旅游系统。因此生态旅游的发展要以科技为支撑,加大循环经济发展的力度,利用生态工程设计资源的配套利用,促进旅游活动的和谐美,最大程度减少旅游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区域开发的战略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3。2深入开发,创新产品
规划的核心问题是要形成有特色的产品系统,要坚持深入分析旅游资源特色,采用大规模问卷的科学方法研究旅游者的心理特点、价值取向、消费水平等,还要考虑开发区居民的意见和参与程度。从现在的具体情况看,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旅游区已经非常有限,我们所面对的多数是旅游资源非优区,这就要充分发挥规划者的创造力,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一,挖掘非常规资源,对其环境中的大气质量、地表水质量、放射性辐射剂量水平、空气细菌含量、空气负离子浓度、植物精气含量等各项有益因子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二,文化挖掘,对区域内的文化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三,项目翻新,以市面上流行的产品,合理扩展而成。黄猄洞天坑国家森林公园就别出心裁,把攀岩与速降运动搬到天坑里,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天坑攀岩和速降基地,开辟了三条国家级攀岩线路和四条180米高的速降线路。
3、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3。1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与概念
人不可能离开环境而生存,人类生存活动与发展的空间有赖于环境的提供。19~20世纪,人类凭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盲目自豪的喊出了征服自然的。正当人类为自己的能力沾沾自喜的时候,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严酷的现实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索——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持久发展。为了寻求环境与自然资源可承受的、生态与经济可协调的长期发展模式,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ourcommontfuture)一文。该研究报告指出,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1991年,国际生态联合会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共同举行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专题研讨会,将可持续发展完整地定义为能动地调控自然-社会-经济复合体系统,使之人类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受能力的条件下,促进经济发展、保持资源永续和提高生活质量。1990年,在加拿大的温哥华召开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旅游会议,明确定义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引导所有资源管理既能满足经济、社会和美学需求,同时也能维持文化完整、基本的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和生命支持系统的旅游。
3。2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过去,在以景观美学思想、产业思想、经济学思想等主导下的旅游规划中,旅游规模和旅游经营者的经济收益均大大增加,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资源、环境、生态和社会问题,使人们一度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困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在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生态旅游业的开发与建设也日益成为许多国家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境的有效实施途径。
规划是为了发展,保护与开发也同样是为了发展。要使旅游长盛、资源永续,必须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走保护-开发-发展-保护的生态与经济双向良性循环的路子,重视生态资源保护在景区规划中的地位,保证保护与开发两者的平衡,把旅游规划目标由单纯追求美感和经济收益转为寻求经济、资源、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利益的协调和统一。
结论
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规划在各地兴起。但规划热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规划本身缺乏特色,规划实施受地方条件限制、可行性较差,等等。本文认为,虽然旅游业由资源导向、产品导向发展为市场导向、消费导向,越来越重视旅游者利益,但不容忽视的是,旅游业已成为新时期许多地方政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地区经济的突破口。生态旅游是一个大系统,其持续发展是一项涉及自然、文化、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纯运用一种手段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旅游景区规划必须系统地综合地方的各种要素,既要保证旅游资源永续,又要通过旅游规划的实施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态文化意识和经济福利水平,而决不是单纯就旅游来谈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