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景小说网 www.njpjfc.com,孙子兵法白话全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原文
兵贵神速,旷日持久的战争是要付出巨大的物资代价的,会牵制住国家的全面发展。远军作战会使国家因为用兵而贫穷。
“取用于国,因粮于敌”,利用对方的资源和力量来达到我们的目的。主张用缴获的物资来补充壮大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己的实力,迅速克敌制胜。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盾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译文
孙子说:兴师出战,动用轻型战车千辆,重型兵车千辆,军队十万,还要千里运粮。那么前方后方的费用,招待外交使节的用度,物资的供应,车辆盔甲的保养补充,每天要耗费千金。然后十万军队才能出动。
用这样庞大的军队去作战,旷日持久就会使武器装备耗损,部队锐气受挫,攻城就会使战斗力耗尽。军队长期在外作战,就会使国家的财政发生困难。武器耗损,军队疲惫,军事实力耗尽,国家经济枯竭,那么诸侯列国就会乘此危机发起进攻,到那时即使有智谋高超的人,也无法挽回危局了。所以,用兵作战,只听说指挥虽拙但求速胜,而没有见过为讲究指挥工巧而求持久的。战争久拖不决而对国家有利的情形是没有的。所以,不完全了解用兵有害的人,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有利方面。善于用兵的人,兵员不再次征集,粮草不多次运输;武器装备自国内取用,粮食饲料在敌国补充,这样,军队的粮草供应就充足了。
国家之所以会因为用兵而贫穷,就是由于远道运输。远道运输,百姓就会贫穷。靠近军队集结的地方,物价就会上涨。物价上涨,就会使百姓财富枯竭,就要急于增加赋役。军力耗尽,财富枯竭,国内家家空虚,百姓的财产要耗去7/10;国家的资财,也由于车辆损坏,马匹疲病,盔甲、箭弩、戟盾、蔽橹以及运输用的兵牛、大车的征集、补充而损失6/10。
所以,明智的将帅务求取粮于敌国。消耗敌国粮食一钟,相当于从本国运送二十钟;动用敌国草料一石,相当于从本国运送二十石。
要使军队勇敢杀敌,就要激励部队的士气;要使军队夺取敌人的物资,就要用财物作奖励。在车战中,凡缴获战车十辆以上的,就奖励首先夺得战车的人。并把敌人的旗帜换成我军的旗帜,与我军的战车混合编组,对俘虏的兵卒要优待和使用他们。这就是所谓愈战胜敌人就愈是增强自己。
因此用兵最贵速胜,不宜旷日持久。因此深知作战的将帅,是民众命运的掌握者,是国家安危的主宰者。
兵法精粹
速战速决求胜第一
孙子在这篇中强调速战速决求胜的重要,他指出:大军出战,以取得胜利为第一要务,时间拖延过久,就会使军队疲惫,士气挫折,攻城的战斗力消耗殆尽,更何况军队长期在外作战,国家财政也会发生问题。如果军队疲惫,士气挫折,战斗力耗损,财力枯竭,邻近诸侯就会乘机入侵,此时就是有智谋的将帅,也无法挽回危局了。
所以,用兵贵在速胜,不能为讲究指挥工巧而持久。长期作战而对国家有利,这是从没听说的事。不能彻底了解用兵的弊害,就难以真正了解用兵的益处。善于用兵的将领,只动员一次兵力就获得胜利,绝不再次征集,粮草的运送也以两次为限。军需用品由国内供应,粮草则取自敌人,如此军队粮食便不致匮乏。
以战养战,因粮于敌
国家因战争而贫困,是因为千里送粮草给远方的军队,远道运输会使百姓困苦。靠近驻军的地方,物价容易暴涨使百姓财富枯竭;百姓财富枯竭,政府就急于征收税捐。于是全国力气耗尽,财富用光,家家虚空,陷于贫穷。百姓的损失达7/10,而政府的支出,如战车的破损,马匹的伤残,以及甲胄弓矢,兵器盾牌,牛马车辆的消耗,也在6/10左右。
所以聪明的将领,应该在敌国境内取得粮食——就地吃敌人一钟粮,抵得上自己的二十钟;用敌人一石草料,抵得上自己的十石。此外,要士卒勇敢杀敌,须激发其斗志、士气和勇气,要夺取敌人的物资,须以财货奖赏士卒。因而在战斗时,俘虏敌方战车十辆以上的,应予重赏,敌战车上的旗帜,应换成我方旗帜,编入自己的军队之中,对于俘虏来的敌军,则应善待,转为我用,这样才能战胜敌人,而使自己更加壮大。
因此,用兵作战以求得胜利为首要,不能拖延过久。一个懂得用兵的将帅,是民众命运的掌握者,也是国家安危存亡的主宰。
速战速决
孙子在本篇特别强调速战速决的重要。他说:“兵贵胜,不贵久”。意思是指,战争以争取胜利为第一要务,切忌拖泥带水,停滞不前,否则不但士气挫折,人困马乏,更严重的是,长久用兵在外,将使国家财用不足,给第三国乘虚而入的机会。
所以,战争一拖久,弊害无穷。从心理方面来说,低落的士气,容易导致民心厌战,反战;以物质方面来说,则会造成国库亏空,国民生产大衰。孙子在本篇着重于后者所带来的弊害,因此,既想得到用兵之利,又想避开用兵之害,最好的方法就是速战速决。
取用于国,因粮于敌。
兵家使用范例
桓温北伐兵败后勤
很多人似乎很难从历史中得到经验,也很难从经验中得到教训。东晋时期,野心勃勃却又刚愎自用的桓温,就是典型的例子。
东晋穆帝永和十年(公元345年)二月,桓温展开筹划已久的北伐行动,率40000人攻打前秦帝国。起初,晋军的攻势猛锐,战无不克,一度攻至前秦首都长安以东的坝上,但随后秦军精锐尽出,晋军战亡者高达上万人。
然而,晋军最大的致命伤,倒不是秦军的强大,而是后勤不继的弱点被敌方洞悉。前秦采取坚壁清野的狠招,使晋军无麦可收割,又无粮食补给的管道,士兵的生存问题无法解决,不得不退兵,北伐大业功败垂成。
废帝太和四年(公元369年)四月,桓温为了展现个人的雄风大志,再度亲率步兵、骑兵五万人北伐,从兖州北上,攻打建都凿城的前燕帝国。桓温的参谋官郗超,发现这个路线的问题不小,不但路途遥远,而且作为水路运输的浑水有淤浅现象,届时恐怕为补给所扰,便提出了异议。
可惜,这番忠告却未获桓温重视。同年六月,大军推进到金乡(山东金山县)时,天旱不雨,河床干枯,水运完全不通,桓温下令挖掘运河300里,使当地的浑水和清水相会,桓温随即率船队,企图自清水入黄河。船只前后绵延好几百里,看似声势壮大。郗超又在此时泼桓温冷水,他的理由是:“从清水入黄河,水运不便,万一敌军拒不出战,而我们的补给线断绝,又无法顺利的因粮于敌,这是极为危险的事。”郗超在此再次提出后勤的重要,为突破补给的限制,他的策略是:第一,直扑前燕首都凿城。前燕的可能反应有三:一是不战而逃,二是出战,此两者皆为晋军所乐见。对晋军最不利的是第三种情况——前燕紧守凿城。但盛夏之际,粮草供应等问题不大,且长期下来,附近百姓都会前来归附,对晋军有利无弊。
第二,驻兵黄河、济水一带,控制水上运输,待物资储备充足后,到次年夏天再出击。
这两种计策,前者较为激进,后者则较为保守。桓温只要二择一,或加强后勤,或速战速决,都可解决因后勤而产生的后继无力等现象。而令郗超百思不解的是,桓温根本不采纳任何一种建议,尽管郗超特别忠告:“如果这种谋略都不用却挥师北上,则既不能速战速决,又会缺粮缺得早,我军衣服无以取暖,届时所烦扰的,恐怕不止于食物而已。”
桓温可不理会这么多。晋军在攻势发起之初,所向披靡,前燕帝国皇帝,甚至打算弃城逃亡。不久前燕若干官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桓温军力强大,部队训练有素,大可顺着河流向前猛攻,他却未这么做,仿佛不求胜利似的。前燕的司徒左长史申胤判断说:“桓温目前气势如虹,看似大有可为,不过在我看来,成功的机会微乎其微。怎么说呢?晋王室衰弱,而桓温专制王权,朝廷上下未必和他同一条心,一定不愿意见到他立功回来,从中作梗,恨不得他失败。这是桓温不足惧的第一个理由。
“再者桓温仗着兵多将广,态度骄傲,应变力差,率大军深入敌境,有相当好的进攻机会,却不知好好利用,反而在河岸徘徊不前,想要和我军打持久战,等待全面的胜利。一旦粮食接运不继,必定不战自败,这是必然的趋势。”
时过不久,果然起初威风八面的晋军,终于面临难题了。桓温企图开凿、修筑运河失败,粮食又被切断,军事攻势也遭燕军强大反击,前秦帝国的援军随时会赶来助阵。桓温眼看大势已去,下令烧毁船只,抛弃辎重和铠甲武器,从陆路往南奔逃。
故事还没结束。前燕将士争着追杀晋军,领军的慕容垂却不这么想。他虽然也希望彻底歼灭晋军,但他认为晋军在撤退之初,内心惶恐,必然战战兢兢,派出精锐部队断后,此时追击,必遭到强力反抗,讨不到便宜。此时宜让晋军安心逃亡,当晋军发现后无追兵,戒心松懈,就会专心的日夜赶路。几天下来,精疲力竭,此时出击,必可大胜。
一切果真如慕容垂所料,桓温拼命撤退,慕容垂带领八千名骑兵偷偷跟在后面,几天之后,和另一名将领慕容德夹攻晋军,数万名晋军将士被斩首,桓温的北伐大业,再一次栽在后勤补给上头。
商战使用范例
蚬壳“借力”为己所用
“因粮于敌”在商战中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思想。精明的企业家最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决战养战,“借力”而为己所用,从而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借力,有多种途径,名人明星可借,名牌、社会舆论可借,专家、权威同样可以借。蚬壳石油公司就是善于借助权威机构的力量,使自己在竞争中获胜。
“蚬壳石油”是英国和荷兰合办的石油公司,是世界闻名的超级石油集团,与美国老牌的石油公司艾克森集团、美孚集团齐名。
不过若干年前,蚬壳石油刚刚进军美国市场时,在“石油大王”美孚公司看来,还是个不值一提的“小不点”,根本不足以引起他们的兴趣。然而,蚬壳石油公司并不自卑,而是借助“市场领袖”的力量,在广告宣传中大见奇效,大收奇功。蚬壳石油为了争夺市场占有率,早期曾花巨资,进行“答案在蚬壳”的广告宣传活动。
蚬壳公司的研究机构通过长期的研究、反复的实验,取得了关于耗油量、汽车保养、驾驶安全等一系列真实而又可靠的数据资料;接着,他们十分积极地与红十字会、国家安全委员会等权威机构联系,把研究结果向他们汇报,并由这几家权威机构审核通过。由于红十字会、国家安全委员会等机构是居于“市场领袖”地位的组织,他们的意见最易为消费者接受,因而,由他们审核通过的研究资料也具有了很高的权威。蚬壳公司就把这些研究资料分阶段印成“答案在蚬壳”的小册子,夹在消费者杂志和用户指南中,并在电视中大做广告,说明每加仑汽油可跑里程数,特别是每加仑蚬壳汽油的可跑里程数,以及有关汽车保养和安全驾驶方面的知识。
经过几年的宣传,蚬壳公司所普及的知识逐渐深入人心,蚬壳公司也建立起了“蚬壳石油是最关心您的石油公司”这种牢不可破的形象。公司的营业成绩节节上升,直逼美孚公司,到美孚觉察到时,蚬壳石油已经站稳了脚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了。
处世使用范例
借鉴他人的经验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经常打探和挖掘别人的技术、人才和门路来扩张自己的事业,他在透露他成功秘诀时说:我们经常听到人们提倡新有多么好,却从来没有人提起模仿其实也是十分重要的。事实上,成功者处事行为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模仿别人得来的。我们民族重视了几千年的学习,其实就是一种模仿。没有模仿,根本不可能创新。
走一条没有人走过的新路,总比走别人已经走过的旧路要慢。因为,走新的路,通常要遇到更多的障碍,面对更大的风险。看清楚眼前要走的路,特别是留意别人怎样走同样的路,一定有让你收获不小的地方,它让你避免重复别人已经走过的弯路;另外有一些路,很值得你跟着别人一起走,这会让你成功的机会更大,就像大雁互相依靠着飞行一样。
尽量从那些成功人物身上挖掘使自己也能成功的东西。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肯定有成功的原因和方法。我们可以在一起研究成功者为什么成功,如何成功,他有什么想法跟人不一样,他有什么伟大目标,他到底如何计划,他成功的策略又是什么,等等。
当你迷惑时,受挫折时,不妨转换忧伤的心思,抬头看看或想想那些成功人士,他们如在似你这般际遇时,又会如何行动。
荀子云:“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如果看到一个优秀的人,就要挖掘他的优秀品质,把它应用到你自己身上。”乔·吉拉德,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这样说。
比尔·盖茨,世界公认的首富,他是怎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的呢?除了他的天才的智慧以及一些客观因素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条:他模仿洛克菲勒、摩根和其他金融巨子。他留意那些人的一举一动,研究他们的信念,借鉴他们的做法,才有了今天。
借人力量付出代价,借人钱财要连本带利归还,借人声名也还要有所交代,惟有借人的成功经验,既可直接复制或转化为自己的经验智慧或成功,又不用付出或归还什么。
借他人的经验为我所用,既少走了弯路,还能快速提升自己,达到自己的目标。
杀敌者,怒也。
兵家使用范例
激发部队的仇恨
这里所说的“杀敌者,怒也”,是通过一种“激将”的方法来激发群体的潜能。高明的将领善于鼓舞士气,他们总能激发部队对敌人的仇恨,使大家同仇敌忾,在战场上勇往直前。
东汉末桓帝时,长沙、零陵一带有民间武装发动反朝廷的兵患。朝廷派兵镇压后,大部平息,剩下卜阳、潘鸿等少数为首者潜入深山,还时不时外出打家劫舍。荆州刺史度尚奉命征伐。他先是招募本地少数民族武装进山讨伐,弄得卜、潘一伙不敢出来。接着,度尚放风说:“卜、潘二贼为多年惯匪,能守能战,现在据险顽抗。我军现已疲劳,只有调集各地兵马共剿,方可成功。援兵到来之前,我军可养精蓄锐,但不可懈怠,须边休息边习武。援兵一到,我等将会合大军,如猛虎下山,一举歼之。”
度尚手下将士无不喜笑颜开,每天游猎休息,既养精神,又四处游玩。一天,将士外出营内无人时,度尚秘密派人到营内烧了一把火,把营账全部烧光。
天黑之前,将士们回来一看,个个都惊呆了,有些平日有些私蓄的这时都一个个哭丧着脸。正在此时,度尚来了。他见状故意捶胸顿足地号啕大哭起来:“可恶的贼人,竟敢如此大胆子,这是本官一时疏漏,让贼匪钻了空子,不过,没有白流的血,弟兄们的损失定要叫贼匪加倍偿还!”大伙的怒火被度尚点燃起来了,一个个无不咬牙切齿。度尚见状,又火上浇油:“这伙贼子所抢的钱财,几代人也用不完,光金银珠宝就多得如山一样,我等兄弟只要奋力一战,定可全数缴获。如果打败他们,弟兄们这点损失就根本不在话下了。”大家都说愿听度尚调遣。
第二天黎明时分,将士们就怀着一腔怒火出发了。这边,卜、潘一伙也听到了度尚放出的风,以为援兵未到,正放松警惕,毫无戒备。突然,官军们冲杀上来,卜、潘一伙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三下五除二,这伙小股武装被很快歼灭了。卜、潘两个为首者被乱刀砍死。这样,本来较难解决的难题,在度尚的智谋下迅速解决了。
略用小计,烧毁营地,以激励将士以大智大勇奋力杀敌。度尚这个“激将”智谋用得恰到好处。看起来它是一种冒险,但冒险之中蕴含着合理性,它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商战使用范例
他们为什么不好好表现
当今社会,诱惑太多,人们很容易对工作失去兴趣,失去热情,造成工作效率降低。这时,领导就必须想办法激起员工的干劲。
人才不好好表现的原因,主要在于缺乏适当的激励。对领导者而言,激励即使不是一种口头禅,也会由于误解激励而采用了无效的方式。
领导者不了解激励的真义,没有花时间深入探讨激励的本质,只在嘴巴上说说,却缺乏真正的有效措施。这种空口说白话的激励,不能激励员工好好地表现。有些人认为刺激、鼓舞或开一些空头支票来描述未来的远景,便等于激励。有些人以为诚恳或坦诚就是激励,于是把这些与激励有关的东西当作激励看待,结果也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更有些人用施加压力来激励,短暂地提高绩效,便自以为得计。当然,也有些人知而不行,认为不激励又如何,却不料缺乏激励,员工便不好好表现,以致绩效不佳。绩效不佳的理由很多,包括组织、制度以及管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然而,大家很容易一下子便把责任推给“沟通不良”或“士气不振”。其中士气不振又联想到缺乏激励,所以缺乏激励成为大家争相指责的对象之一。
“不激励不行”似乎是一种趋势,因为大家公认激励是有效的驱动力,可以激发员工努力工作,让其尽量好好地表现。不激励的主管,下属懒洋洋,主管自己也不好受。缺乏激励可能产生的不良现象,例如,士气低落;员工流动率过大;彼此之间漠不关心,没有人情味;大家厌烦工作,生产力降低;不用心、不专心,到处制造浪费;一动不如一静,抵制革新。种种因素加在一起,就造成绩效不佳的可怕结果。
有位专家将“激励”比喻成一把宝刀,有刀刃,也有刀背,用得正确,用对地方,用对时机,效果很好。反之则可能伤到自己,危及组织。领导者更须保持着恭敬虔诚的态度,用心学习正确的激励之道。“激励”部属的第一课,是首先要建立一套正确的激励理念。具体是:(1)下属的动机是可以驱动的。
(2)绝大多数的下属会喜欢自己的工作。
(3)下属都期望把工作做好、做对,而不会存心犯错。
(4)每位下属对需求的满足有完全不同的期待。
(5)下属愿意自我调适,产生合理的行为。
(6)金钱有相当程度的激励作用。
(7)让下属觉得重要无比也是一种激励手段。
(8)激励可以产生大于个体运作效果的绩效。不激励不行,有时候,激励是领导给员工注入的“兴奋剂”。
处世使用范例
苏秦激张仪
树怕剥皮,人怕激气。许多事情可以凭借这一激而办成功。
求人办事,在方法上绝不可死套一个模式,应该随着办事的对象及其思想的变化而变化。有些方法,适合于某人某事,但不一定适合于所有的人所有的事,对有些人,只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诚相待,就能打动他;但在同样情况下,另外一些人可能“敬酒不吃吃罚酒”,你磨破嘴皮,他就是不答应你的请求,此刻如果你改变策略,突然给他一个强烈的反刺激,用超常的手段去激励他,说不定“柳暗花明又一村”。
张仪因久不得志,穷困潦倒,一日到苏秦府上拜见苏秦。好几天后,苏秦才出来见他,并只让他坐在家仆们坐的堂下,仅赐给仆妾们吃的饭食,而且还几次故意责备张仪,说他穷酸,不想和他打交道。张仪听后气愤不... -->>
原文
兵贵神速,旷日持久的战争是要付出巨大的物资代价的,会牵制住国家的全面发展。远军作战会使国家因为用兵而贫穷。
“取用于国,因粮于敌”,利用对方的资源和力量来达到我们的目的。主张用缴获的物资来补充壮大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己的实力,迅速克敌制胜。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盾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译文
孙子说:兴师出战,动用轻型战车千辆,重型兵车千辆,军队十万,还要千里运粮。那么前方后方的费用,招待外交使节的用度,物资的供应,车辆盔甲的保养补充,每天要耗费千金。然后十万军队才能出动。
用这样庞大的军队去作战,旷日持久就会使武器装备耗损,部队锐气受挫,攻城就会使战斗力耗尽。军队长期在外作战,就会使国家的财政发生困难。武器耗损,军队疲惫,军事实力耗尽,国家经济枯竭,那么诸侯列国就会乘此危机发起进攻,到那时即使有智谋高超的人,也无法挽回危局了。所以,用兵作战,只听说指挥虽拙但求速胜,而没有见过为讲究指挥工巧而求持久的。战争久拖不决而对国家有利的情形是没有的。所以,不完全了解用兵有害的人,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有利方面。善于用兵的人,兵员不再次征集,粮草不多次运输;武器装备自国内取用,粮食饲料在敌国补充,这样,军队的粮草供应就充足了。
国家之所以会因为用兵而贫穷,就是由于远道运输。远道运输,百姓就会贫穷。靠近军队集结的地方,物价就会上涨。物价上涨,就会使百姓财富枯竭,就要急于增加赋役。军力耗尽,财富枯竭,国内家家空虚,百姓的财产要耗去7/10;国家的资财,也由于车辆损坏,马匹疲病,盔甲、箭弩、戟盾、蔽橹以及运输用的兵牛、大车的征集、补充而损失6/10。
所以,明智的将帅务求取粮于敌国。消耗敌国粮食一钟,相当于从本国运送二十钟;动用敌国草料一石,相当于从本国运送二十石。
要使军队勇敢杀敌,就要激励部队的士气;要使军队夺取敌人的物资,就要用财物作奖励。在车战中,凡缴获战车十辆以上的,就奖励首先夺得战车的人。并把敌人的旗帜换成我军的旗帜,与我军的战车混合编组,对俘虏的兵卒要优待和使用他们。这就是所谓愈战胜敌人就愈是增强自己。
因此用兵最贵速胜,不宜旷日持久。因此深知作战的将帅,是民众命运的掌握者,是国家安危的主宰者。
兵法精粹
速战速决求胜第一
孙子在这篇中强调速战速决求胜的重要,他指出:大军出战,以取得胜利为第一要务,时间拖延过久,就会使军队疲惫,士气挫折,攻城的战斗力消耗殆尽,更何况军队长期在外作战,国家财政也会发生问题。如果军队疲惫,士气挫折,战斗力耗损,财力枯竭,邻近诸侯就会乘机入侵,此时就是有智谋的将帅,也无法挽回危局了。
所以,用兵贵在速胜,不能为讲究指挥工巧而持久。长期作战而对国家有利,这是从没听说的事。不能彻底了解用兵的弊害,就难以真正了解用兵的益处。善于用兵的将领,只动员一次兵力就获得胜利,绝不再次征集,粮草的运送也以两次为限。军需用品由国内供应,粮草则取自敌人,如此军队粮食便不致匮乏。
以战养战,因粮于敌
国家因战争而贫困,是因为千里送粮草给远方的军队,远道运输会使百姓困苦。靠近驻军的地方,物价容易暴涨使百姓财富枯竭;百姓财富枯竭,政府就急于征收税捐。于是全国力气耗尽,财富用光,家家虚空,陷于贫穷。百姓的损失达7/10,而政府的支出,如战车的破损,马匹的伤残,以及甲胄弓矢,兵器盾牌,牛马车辆的消耗,也在6/10左右。
所以聪明的将领,应该在敌国境内取得粮食——就地吃敌人一钟粮,抵得上自己的二十钟;用敌人一石草料,抵得上自己的十石。此外,要士卒勇敢杀敌,须激发其斗志、士气和勇气,要夺取敌人的物资,须以财货奖赏士卒。因而在战斗时,俘虏敌方战车十辆以上的,应予重赏,敌战车上的旗帜,应换成我方旗帜,编入自己的军队之中,对于俘虏来的敌军,则应善待,转为我用,这样才能战胜敌人,而使自己更加壮大。
因此,用兵作战以求得胜利为首要,不能拖延过久。一个懂得用兵的将帅,是民众命运的掌握者,也是国家安危存亡的主宰。
速战速决
孙子在本篇特别强调速战速决的重要。他说:“兵贵胜,不贵久”。意思是指,战争以争取胜利为第一要务,切忌拖泥带水,停滞不前,否则不但士气挫折,人困马乏,更严重的是,长久用兵在外,将使国家财用不足,给第三国乘虚而入的机会。
所以,战争一拖久,弊害无穷。从心理方面来说,低落的士气,容易导致民心厌战,反战;以物质方面来说,则会造成国库亏空,国民生产大衰。孙子在本篇着重于后者所带来的弊害,因此,既想得到用兵之利,又想避开用兵之害,最好的方法就是速战速决。
取用于国,因粮于敌。
兵家使用范例
桓温北伐兵败后勤
很多人似乎很难从历史中得到经验,也很难从经验中得到教训。东晋时期,野心勃勃却又刚愎自用的桓温,就是典型的例子。
东晋穆帝永和十年(公元345年)二月,桓温展开筹划已久的北伐行动,率40000人攻打前秦帝国。起初,晋军的攻势猛锐,战无不克,一度攻至前秦首都长安以东的坝上,但随后秦军精锐尽出,晋军战亡者高达上万人。
然而,晋军最大的致命伤,倒不是秦军的强大,而是后勤不继的弱点被敌方洞悉。前秦采取坚壁清野的狠招,使晋军无麦可收割,又无粮食补给的管道,士兵的生存问题无法解决,不得不退兵,北伐大业功败垂成。
废帝太和四年(公元369年)四月,桓温为了展现个人的雄风大志,再度亲率步兵、骑兵五万人北伐,从兖州北上,攻打建都凿城的前燕帝国。桓温的参谋官郗超,发现这个路线的问题不小,不但路途遥远,而且作为水路运输的浑水有淤浅现象,届时恐怕为补给所扰,便提出了异议。
可惜,这番忠告却未获桓温重视。同年六月,大军推进到金乡(山东金山县)时,天旱不雨,河床干枯,水运完全不通,桓温下令挖掘运河300里,使当地的浑水和清水相会,桓温随即率船队,企图自清水入黄河。船只前后绵延好几百里,看似声势壮大。郗超又在此时泼桓温冷水,他的理由是:“从清水入黄河,水运不便,万一敌军拒不出战,而我们的补给线断绝,又无法顺利的因粮于敌,这是极为危险的事。”郗超在此再次提出后勤的重要,为突破补给的限制,他的策略是:第一,直扑前燕首都凿城。前燕的可能反应有三:一是不战而逃,二是出战,此两者皆为晋军所乐见。对晋军最不利的是第三种情况——前燕紧守凿城。但盛夏之际,粮草供应等问题不大,且长期下来,附近百姓都会前来归附,对晋军有利无弊。
第二,驻兵黄河、济水一带,控制水上运输,待物资储备充足后,到次年夏天再出击。
这两种计策,前者较为激进,后者则较为保守。桓温只要二择一,或加强后勤,或速战速决,都可解决因后勤而产生的后继无力等现象。而令郗超百思不解的是,桓温根本不采纳任何一种建议,尽管郗超特别忠告:“如果这种谋略都不用却挥师北上,则既不能速战速决,又会缺粮缺得早,我军衣服无以取暖,届时所烦扰的,恐怕不止于食物而已。”
桓温可不理会这么多。晋军在攻势发起之初,所向披靡,前燕帝国皇帝,甚至打算弃城逃亡。不久前燕若干官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桓温军力强大,部队训练有素,大可顺着河流向前猛攻,他却未这么做,仿佛不求胜利似的。前燕的司徒左长史申胤判断说:“桓温目前气势如虹,看似大有可为,不过在我看来,成功的机会微乎其微。怎么说呢?晋王室衰弱,而桓温专制王权,朝廷上下未必和他同一条心,一定不愿意见到他立功回来,从中作梗,恨不得他失败。这是桓温不足惧的第一个理由。
“再者桓温仗着兵多将广,态度骄傲,应变力差,率大军深入敌境,有相当好的进攻机会,却不知好好利用,反而在河岸徘徊不前,想要和我军打持久战,等待全面的胜利。一旦粮食接运不继,必定不战自败,这是必然的趋势。”
时过不久,果然起初威风八面的晋军,终于面临难题了。桓温企图开凿、修筑运河失败,粮食又被切断,军事攻势也遭燕军强大反击,前秦帝国的援军随时会赶来助阵。桓温眼看大势已去,下令烧毁船只,抛弃辎重和铠甲武器,从陆路往南奔逃。
故事还没结束。前燕将士争着追杀晋军,领军的慕容垂却不这么想。他虽然也希望彻底歼灭晋军,但他认为晋军在撤退之初,内心惶恐,必然战战兢兢,派出精锐部队断后,此时追击,必遭到强力反抗,讨不到便宜。此时宜让晋军安心逃亡,当晋军发现后无追兵,戒心松懈,就会专心的日夜赶路。几天下来,精疲力竭,此时出击,必可大胜。
一切果真如慕容垂所料,桓温拼命撤退,慕容垂带领八千名骑兵偷偷跟在后面,几天之后,和另一名将领慕容德夹攻晋军,数万名晋军将士被斩首,桓温的北伐大业,再一次栽在后勤补给上头。
商战使用范例
蚬壳“借力”为己所用
“因粮于敌”在商战中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思想。精明的企业家最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决战养战,“借力”而为己所用,从而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借力,有多种途径,名人明星可借,名牌、社会舆论可借,专家、权威同样可以借。蚬壳石油公司就是善于借助权威机构的力量,使自己在竞争中获胜。
“蚬壳石油”是英国和荷兰合办的石油公司,是世界闻名的超级石油集团,与美国老牌的石油公司艾克森集团、美孚集团齐名。
不过若干年前,蚬壳石油刚刚进军美国市场时,在“石油大王”美孚公司看来,还是个不值一提的“小不点”,根本不足以引起他们的兴趣。然而,蚬壳石油公司并不自卑,而是借助“市场领袖”的力量,在广告宣传中大见奇效,大收奇功。蚬壳石油为了争夺市场占有率,早期曾花巨资,进行“答案在蚬壳”的广告宣传活动。
蚬壳公司的研究机构通过长期的研究、反复的实验,取得了关于耗油量、汽车保养、驾驶安全等一系列真实而又可靠的数据资料;接着,他们十分积极地与红十字会、国家安全委员会等权威机构联系,把研究结果向他们汇报,并由这几家权威机构审核通过。由于红十字会、国家安全委员会等机构是居于“市场领袖”地位的组织,他们的意见最易为消费者接受,因而,由他们审核通过的研究资料也具有了很高的权威。蚬壳公司就把这些研究资料分阶段印成“答案在蚬壳”的小册子,夹在消费者杂志和用户指南中,并在电视中大做广告,说明每加仑汽油可跑里程数,特别是每加仑蚬壳汽油的可跑里程数,以及有关汽车保养和安全驾驶方面的知识。
经过几年的宣传,蚬壳公司所普及的知识逐渐深入人心,蚬壳公司也建立起了“蚬壳石油是最关心您的石油公司”这种牢不可破的形象。公司的营业成绩节节上升,直逼美孚公司,到美孚觉察到时,蚬壳石油已经站稳了脚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了。
处世使用范例
借鉴他人的经验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经常打探和挖掘别人的技术、人才和门路来扩张自己的事业,他在透露他成功秘诀时说:我们经常听到人们提倡新有多么好,却从来没有人提起模仿其实也是十分重要的。事实上,成功者处事行为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模仿别人得来的。我们民族重视了几千年的学习,其实就是一种模仿。没有模仿,根本不可能创新。
走一条没有人走过的新路,总比走别人已经走过的旧路要慢。因为,走新的路,通常要遇到更多的障碍,面对更大的风险。看清楚眼前要走的路,特别是留意别人怎样走同样的路,一定有让你收获不小的地方,它让你避免重复别人已经走过的弯路;另外有一些路,很值得你跟着别人一起走,这会让你成功的机会更大,就像大雁互相依靠着飞行一样。
尽量从那些成功人物身上挖掘使自己也能成功的东西。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肯定有成功的原因和方法。我们可以在一起研究成功者为什么成功,如何成功,他有什么想法跟人不一样,他有什么伟大目标,他到底如何计划,他成功的策略又是什么,等等。
当你迷惑时,受挫折时,不妨转换忧伤的心思,抬头看看或想想那些成功人士,他们如在似你这般际遇时,又会如何行动。
荀子云:“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如果看到一个优秀的人,就要挖掘他的优秀品质,把它应用到你自己身上。”乔·吉拉德,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这样说。
比尔·盖茨,世界公认的首富,他是怎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的呢?除了他的天才的智慧以及一些客观因素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条:他模仿洛克菲勒、摩根和其他金融巨子。他留意那些人的一举一动,研究他们的信念,借鉴他们的做法,才有了今天。
借人力量付出代价,借人钱财要连本带利归还,借人声名也还要有所交代,惟有借人的成功经验,既可直接复制或转化为自己的经验智慧或成功,又不用付出或归还什么。
借他人的经验为我所用,既少走了弯路,还能快速提升自己,达到自己的目标。
杀敌者,怒也。
兵家使用范例
激发部队的仇恨
这里所说的“杀敌者,怒也”,是通过一种“激将”的方法来激发群体的潜能。高明的将领善于鼓舞士气,他们总能激发部队对敌人的仇恨,使大家同仇敌忾,在战场上勇往直前。
东汉末桓帝时,长沙、零陵一带有民间武装发动反朝廷的兵患。朝廷派兵镇压后,大部平息,剩下卜阳、潘鸿等少数为首者潜入深山,还时不时外出打家劫舍。荆州刺史度尚奉命征伐。他先是招募本地少数民族武装进山讨伐,弄得卜、潘一伙不敢出来。接着,度尚放风说:“卜、潘二贼为多年惯匪,能守能战,现在据险顽抗。我军现已疲劳,只有调集各地兵马共剿,方可成功。援兵到来之前,我军可养精蓄锐,但不可懈怠,须边休息边习武。援兵一到,我等将会合大军,如猛虎下山,一举歼之。”
度尚手下将士无不喜笑颜开,每天游猎休息,既养精神,又四处游玩。一天,将士外出营内无人时,度尚秘密派人到营内烧了一把火,把营账全部烧光。
天黑之前,将士们回来一看,个个都惊呆了,有些平日有些私蓄的这时都一个个哭丧着脸。正在此时,度尚来了。他见状故意捶胸顿足地号啕大哭起来:“可恶的贼人,竟敢如此大胆子,这是本官一时疏漏,让贼匪钻了空子,不过,没有白流的血,弟兄们的损失定要叫贼匪加倍偿还!”大伙的怒火被度尚点燃起来了,一个个无不咬牙切齿。度尚见状,又火上浇油:“这伙贼子所抢的钱财,几代人也用不完,光金银珠宝就多得如山一样,我等兄弟只要奋力一战,定可全数缴获。如果打败他们,弟兄们这点损失就根本不在话下了。”大家都说愿听度尚调遣。
第二天黎明时分,将士们就怀着一腔怒火出发了。这边,卜、潘一伙也听到了度尚放出的风,以为援兵未到,正放松警惕,毫无戒备。突然,官军们冲杀上来,卜、潘一伙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三下五除二,这伙小股武装被很快歼灭了。卜、潘两个为首者被乱刀砍死。这样,本来较难解决的难题,在度尚的智谋下迅速解决了。
略用小计,烧毁营地,以激励将士以大智大勇奋力杀敌。度尚这个“激将”智谋用得恰到好处。看起来它是一种冒险,但冒险之中蕴含着合理性,它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商战使用范例
他们为什么不好好表现
当今社会,诱惑太多,人们很容易对工作失去兴趣,失去热情,造成工作效率降低。这时,领导就必须想办法激起员工的干劲。
人才不好好表现的原因,主要在于缺乏适当的激励。对领导者而言,激励即使不是一种口头禅,也会由于误解激励而采用了无效的方式。
领导者不了解激励的真义,没有花时间深入探讨激励的本质,只在嘴巴上说说,却缺乏真正的有效措施。这种空口说白话的激励,不能激励员工好好地表现。有些人认为刺激、鼓舞或开一些空头支票来描述未来的远景,便等于激励。有些人以为诚恳或坦诚就是激励,于是把这些与激励有关的东西当作激励看待,结果也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更有些人用施加压力来激励,短暂地提高绩效,便自以为得计。当然,也有些人知而不行,认为不激励又如何,却不料缺乏激励,员工便不好好表现,以致绩效不佳。绩效不佳的理由很多,包括组织、制度以及管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然而,大家很容易一下子便把责任推给“沟通不良”或“士气不振”。其中士气不振又联想到缺乏激励,所以缺乏激励成为大家争相指责的对象之一。
“不激励不行”似乎是一种趋势,因为大家公认激励是有效的驱动力,可以激发员工努力工作,让其尽量好好地表现。不激励的主管,下属懒洋洋,主管自己也不好受。缺乏激励可能产生的不良现象,例如,士气低落;员工流动率过大;彼此之间漠不关心,没有人情味;大家厌烦工作,生产力降低;不用心、不专心,到处制造浪费;一动不如一静,抵制革新。种种因素加在一起,就造成绩效不佳的可怕结果。
有位专家将“激励”比喻成一把宝刀,有刀刃,也有刀背,用得正确,用对地方,用对时机,效果很好。反之则可能伤到自己,危及组织。领导者更须保持着恭敬虔诚的态度,用心学习正确的激励之道。“激励”部属的第一课,是首先要建立一套正确的激励理念。具体是:(1)下属的动机是可以驱动的。
(2)绝大多数的下属会喜欢自己的工作。
(3)下属都期望把工作做好、做对,而不会存心犯错。
(4)每位下属对需求的满足有完全不同的期待。
(5)下属愿意自我调适,产生合理的行为。
(6)金钱有相当程度的激励作用。
(7)让下属觉得重要无比也是一种激励手段。
(8)激励可以产生大于个体运作效果的绩效。不激励不行,有时候,激励是领导给员工注入的“兴奋剂”。
处世使用范例
苏秦激张仪
树怕剥皮,人怕激气。许多事情可以凭借这一激而办成功。
求人办事,在方法上绝不可死套一个模式,应该随着办事的对象及其思想的变化而变化。有些方法,适合于某人某事,但不一定适合于所有的人所有的事,对有些人,只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诚相待,就能打动他;但在同样情况下,另外一些人可能“敬酒不吃吃罚酒”,你磨破嘴皮,他就是不答应你的请求,此刻如果你改变策略,突然给他一个强烈的反刺激,用超常的手段去激励他,说不定“柳暗花明又一村”。
张仪因久不得志,穷困潦倒,一日到苏秦府上拜见苏秦。好几天后,苏秦才出来见他,并只让他坐在家仆们坐的堂下,仅赐给仆妾们吃的饭食,而且还几次故意责备张仪,说他穷酸,不想和他打交道。张仪听后气愤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