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快 (2/2)
内景小说网 www.njpjfc.com,当时明月yzh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乱头发。
这样的感觉无法名状,若要形容,就好象独自奔跑在无边的旷野,天和地之间只隔着我。
江水轻轻地拍打着船尾,微微的浪声也流入了我的笔底。
夜航船,待天明
十一、
天明醒来是酆都
拾上百级台阶,再升上一段缆车,到了鬼城的山门。
上面写着天下名山,不明所以的夸张。
到如今,我也不能理解这个名字由何而来。
两侧小白的诗句:下笑世上士,沉魂北酆都。倒是切中要旨。
鬼城的历史悠久而滑稽,传说晋朝阴、王二道士在此修行,得道登仙。
有好事者把阴王二姓合起来,理解为阴间之王,酆都就成了鬼城。
大家可能觉得这挺有意思的,也都认可了。
从此之后,天下的鬼魂都要辛苦一下,先来这里报个到。
天下竟有如此怪异的故事,两个道士虽列仙班,我想他们也绝算不到两个姓氏会泽被后世。
特别是现在,酆都人可以名正言顺地大兴土木。
修个鬼国神宫,再造个巨大的黄帝像,吃上了一口旅游饭。
如果没有他们,这里只能是一座低矮的江边小山,山上长着几棵大树。
十二、
到了鬼城,自然一切都离不开鬼。
从小鬼看到大鬼,牛头马面、赏善罚恶、判官钟馗等等,还有阎王爷。
信者拜拜,不信者笑笑,只可惜经历了那场浩劫,眼前都是重建的了。
导游会不失时机地提醒大家做做阴间的游戏。
望乡台、奈何桥、三十三重天、鬼门关、拷罪石,依次粉墨登场。
在男左女右、不要回头、两步跨过、三秒独立的教导下,大家都过了把鬼瘾,而且都是善鬼。
不管是沉淀的还是现捏的,想象力让人折服。
酆都是民间文化集散地,鬼文化中其实不只有鬼。
神仙鬼怪菩萨在一处嘻哈,儒道释各显神通。
便有孩儿疑惑了:那这里谁是老大,阎王?佛祖?还是玉皇?
其实这里有种黄纸,传说可以保死去的亲人在阴间平安,不过需要三个人签字才有效。
有两位是神祗,找不来。
唯一能找来的是酆都县令,鬼城这些神佛法力再高,也得归他管。
如今酆都县令也不在了,怎么办。不要着急,给十块钱也是灵的。
所以,我们,才是这里的老大。原来如此,孩儿更疑惑地点点头。
十三、
看了一天的江水,数着一路的大桥,又是一个早晨,船泊在了夔州白帝城。
蓄水的缘故,白帝已是三面环水,成为真正孤屿。
外围正在修围墙,可能有人认为砌起了石砖就更像是城了。
白帝高为三峡镇,恰好扼住了瞿塘峡的咽喉,从高处更可俯瞰夔门。
清晨的阳光还没来得及融化薄雾,营造了独特的光影,夔门也羞怯地露出几分秀气
地理的优势,上天的垂顾,刀光剑影和墨客风流曾在这里驻足然后重叠。
公孙儿一跃白马,窃国者无情地反被偷窃。
备备哥一句君可自取,智圣失措地被欺骗。
小白一日千里还江陵,时间快乐地被夸张。
朱姓巡抚一块匾额,历史有目的地被重整。
还有的点点滴滴零零碎碎全被搜罗。
古巴人的棺材板、刘刺史的竹枝词、康熙帝的题诗碑、甚至鲍总兵抢来的八把椅子,琳琅满目。
然而,小店和小贩们摆弄的黄杨木梳似乎更加得琳琅满目。
十四、
夔门天下雄,五个字简洁而传神,无法找到任何替代的语言。
陡峭的石壁垂直向天,桀骜的江水夺门而出,狂乱地拍打着门槛。
人说,川人出夔门则成龙。我不是四川人,却也想由此沾个光。
夹岸的山峰只是光秃秃的巨石,惟有一道道的刻痕留在上面,那是造物主用岁月之刀刻下的。
江面被束得很窄,太阳被挡在山后,一路来很少看见江水这样地向前猛扑。
伸长脖子尝试寻找所谓的栈道和悬棺,结果一无所获。
瞿塘峡的长度是八公里,在三峡中数最短,却很恰当,如同一章简短而激越的奏鸣。
连续的山峰正在机械地复制,一段一段久了会让人在阴暗中厌倦。
好在距离不长,中间还有个犀牛望月,在瞿塘峡中极少有这样象形的石头。
这里的景色,正合了一句话:
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往返。
可我们终是俗人,心还想在阳光下晒着,还想飞得更高。
十五、
轻舟一叶下巴东,笑看巫山十二峰。
夏季来到巫峡是最好的,春天不够饱满,秋天又太萧森。
不同于瞿塘峡,巫峡两侧的山峰都爬满了深深浅浅的绿树,无怪乎得到秀的称号。
不同于瞿塘峡,巫峡是一幅悠长的画卷,没有激烈突兀,然而耐人寻味。
登龙、飞凤、翠屏等等虽然略显牵强,但还能嚼出些味道。
神女峰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在能见到的九峰之中,最象形,最流有余韵。
平心而论,巫山的诸峰在形象上不如中国的那些名山,却胜于气。
这一定要感谢宋玉,很少有人能幸运地遇到朝云暮雨的佳境作背景。
没有他的提醒,我也许只把它当成一块凸起的顽石。
难怪老杜也要称其为师,义山只在想念巴山的夜雨,更有元稹的千古绝思
如今我也能懵懂地感受神女之气韵。
她已不仅仅是一座山峰。
十六、
秭归是屈子的故里,很让我期待。
可是到了之后,迎接我的是失望。
本来是唯一的古迹的祠堂山门,理解的重点却放在了风水学上
而且编导游词的人似乎风水也学的一塌糊涂。
余下的,一台演出、两条龙舟、五个和尚,仅此而已。
纪念馆里的镇馆之宝是几卷兵书。
屈原在哪里?!难道只是山门外的大字和里面的一尊铜像?
演出很好看,龙舟也有意思,兵书的确珍奇,这我不掩盖,但它们不应该是主角。
和尚我不能给出任何褒赏的语言,他们本不该来,焚香的味道熏得人想离开。
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听说这里要淹掉了,或许是件好事,新的馆子希望能好一点。
这里养育了屈子,这里养育了昭君,这里是群山万壑赴荆门的地方!
十七、
今年来三峡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水位半高不低的。
蓄水把西陵峡差不多都毁了,山被上升的水降低了高度,也就减弱了气势。
蓄水却尚未完成,高峡出平湖的景象还没有出现。
大坝是最后一个景点。
工程仍在继续,吊车脚手架堆得很乱,似乎这时来看大坝也并不明智。
想象中漫步在坝顶,看着泄洪闸中的人造瀑布,滔滔江水一泄而出,何其壮观。
现实中在坝顶只有很小的一块区域可以移动
所见的只是高高的混凝土块和死死的水和慌慌张张照相的人。
等到2009年后再重游吧。
不管怎么说,这里是一个全新的奇迹。
十八、
已经习惯在夜里睡车,清晨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
武汉,你也迎来了一个过客。
不作太多的停留,黄鹤楼却是不能不去的。
出游以来,黄鹤楼是经略得最好的一个文化景区。
光是楼下的碑廊,多出于名家手笔,或意气飞扬,或敛气于内,已让我心驰神往
更不消说登楼了。
一楼,费仙人乘鹤何日归来,崔才子题诗如在此时。所有的景致正准备开始。
二楼,鹦鹉洲头芳草萋萋,江汉汇合波涛滚滚。所有的景致已逐渐清晰。
三楼,眼前仿佛是三月的征帆,耳畔依稀有五月的笛声。所有的景致都回到从前。
四楼,巨钟震天宇,龟蛇浮前浦。所有的景致竟跳跃起来。
五楼,千里快哉好风,万里楚天极目,一点浩然之气生在胸中。所有的景致无限升华
所以这里留下了那么多洋洋洒洒的诗卷和沁人心脾的墨香。
我,还想再上一层楼。
十九、
照例写下这个城市的印象。
江边的城市,很少有横跨两岸都非常繁华,而武汉却孕出三镇。
仍旧是直觉的感受,武汉很大,不仅仅是地域上的大,且是一种大气。
绕过东湖一周,浩淼的湖水相隔,彼岸的树木已经参差不清。
这该是多大的湖,又包在多大的城市之中。
夜晚行走在长长的汉口江滩上,迷离的灯和影照映着我将要离开的脸,在江水中支离破碎。
我真的是一个过客。
二十、
我感觉有些疲倦了
归来的飞机上,无心去看窗外的白云。
天堂般的杭州,已经没有必要再停留。
颠簸的大巴车,告诉我是到家了吗?
到家了,感觉更加得疲倦。
疲倦到慵懒,慵懒到睡觉也很费劲。
忘记了写字,或许已经拿不起笔或敲不动键盘。
直到稍微恢复了精气,动手写下了这些更加慵懒的文字。
到今天总算完了,还没有题目
就借沈爷的创意吧,称之浪游散记。
我自己很喜欢浮生六记的笔法,一直拙劣地模仿,始终不得要领。
如今更冠冕地借了一个题目。
散乱地记下这十日万里的快与不快。
落下最后一行字时,突然觉得神清气爽。
乱头发。
这样的感觉无法名状,若要形容,就好象独自奔跑在无边的旷野,天和地之间只隔着我。
江水轻轻地拍打着船尾,微微的浪声也流入了我的笔底。
夜航船,待天明
十一、
天明醒来是酆都
拾上百级台阶,再升上一段缆车,到了鬼城的山门。
上面写着天下名山,不明所以的夸张。
到如今,我也不能理解这个名字由何而来。
两侧小白的诗句:下笑世上士,沉魂北酆都。倒是切中要旨。
鬼城的历史悠久而滑稽,传说晋朝阴、王二道士在此修行,得道登仙。
有好事者把阴王二姓合起来,理解为阴间之王,酆都就成了鬼城。
大家可能觉得这挺有意思的,也都认可了。
从此之后,天下的鬼魂都要辛苦一下,先来这里报个到。
天下竟有如此怪异的故事,两个道士虽列仙班,我想他们也绝算不到两个姓氏会泽被后世。
特别是现在,酆都人可以名正言顺地大兴土木。
修个鬼国神宫,再造个巨大的黄帝像,吃上了一口旅游饭。
如果没有他们,这里只能是一座低矮的江边小山,山上长着几棵大树。
十二、
到了鬼城,自然一切都离不开鬼。
从小鬼看到大鬼,牛头马面、赏善罚恶、判官钟馗等等,还有阎王爷。
信者拜拜,不信者笑笑,只可惜经历了那场浩劫,眼前都是重建的了。
导游会不失时机地提醒大家做做阴间的游戏。
望乡台、奈何桥、三十三重天、鬼门关、拷罪石,依次粉墨登场。
在男左女右、不要回头、两步跨过、三秒独立的教导下,大家都过了把鬼瘾,而且都是善鬼。
不管是沉淀的还是现捏的,想象力让人折服。
酆都是民间文化集散地,鬼文化中其实不只有鬼。
神仙鬼怪菩萨在一处嘻哈,儒道释各显神通。
便有孩儿疑惑了:那这里谁是老大,阎王?佛祖?还是玉皇?
其实这里有种黄纸,传说可以保死去的亲人在阴间平安,不过需要三个人签字才有效。
有两位是神祗,找不来。
唯一能找来的是酆都县令,鬼城这些神佛法力再高,也得归他管。
如今酆都县令也不在了,怎么办。不要着急,给十块钱也是灵的。
所以,我们,才是这里的老大。原来如此,孩儿更疑惑地点点头。
十三、
看了一天的江水,数着一路的大桥,又是一个早晨,船泊在了夔州白帝城。
蓄水的缘故,白帝已是三面环水,成为真正孤屿。
外围正在修围墙,可能有人认为砌起了石砖就更像是城了。
白帝高为三峡镇,恰好扼住了瞿塘峡的咽喉,从高处更可俯瞰夔门。
清晨的阳光还没来得及融化薄雾,营造了独特的光影,夔门也羞怯地露出几分秀气
地理的优势,上天的垂顾,刀光剑影和墨客风流曾在这里驻足然后重叠。
公孙儿一跃白马,窃国者无情地反被偷窃。
备备哥一句君可自取,智圣失措地被欺骗。
小白一日千里还江陵,时间快乐地被夸张。
朱姓巡抚一块匾额,历史有目的地被重整。
还有的点点滴滴零零碎碎全被搜罗。
古巴人的棺材板、刘刺史的竹枝词、康熙帝的题诗碑、甚至鲍总兵抢来的八把椅子,琳琅满目。
然而,小店和小贩们摆弄的黄杨木梳似乎更加得琳琅满目。
十四、
夔门天下雄,五个字简洁而传神,无法找到任何替代的语言。
陡峭的石壁垂直向天,桀骜的江水夺门而出,狂乱地拍打着门槛。
人说,川人出夔门则成龙。我不是四川人,却也想由此沾个光。
夹岸的山峰只是光秃秃的巨石,惟有一道道的刻痕留在上面,那是造物主用岁月之刀刻下的。
江面被束得很窄,太阳被挡在山后,一路来很少看见江水这样地向前猛扑。
伸长脖子尝试寻找所谓的栈道和悬棺,结果一无所获。
瞿塘峡的长度是八公里,在三峡中数最短,却很恰当,如同一章简短而激越的奏鸣。
连续的山峰正在机械地复制,一段一段久了会让人在阴暗中厌倦。
好在距离不长,中间还有个犀牛望月,在瞿塘峡中极少有这样象形的石头。
这里的景色,正合了一句话:
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往返。
可我们终是俗人,心还想在阳光下晒着,还想飞得更高。
十五、
轻舟一叶下巴东,笑看巫山十二峰。
夏季来到巫峡是最好的,春天不够饱满,秋天又太萧森。
不同于瞿塘峡,巫峡两侧的山峰都爬满了深深浅浅的绿树,无怪乎得到秀的称号。
不同于瞿塘峡,巫峡是一幅悠长的画卷,没有激烈突兀,然而耐人寻味。
登龙、飞凤、翠屏等等虽然略显牵强,但还能嚼出些味道。
神女峰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在能见到的九峰之中,最象形,最流有余韵。
平心而论,巫山的诸峰在形象上不如中国的那些名山,却胜于气。
这一定要感谢宋玉,很少有人能幸运地遇到朝云暮雨的佳境作背景。
没有他的提醒,我也许只把它当成一块凸起的顽石。
难怪老杜也要称其为师,义山只在想念巴山的夜雨,更有元稹的千古绝思
如今我也能懵懂地感受神女之气韵。
她已不仅仅是一座山峰。
十六、
秭归是屈子的故里,很让我期待。
可是到了之后,迎接我的是失望。
本来是唯一的古迹的祠堂山门,理解的重点却放在了风水学上
而且编导游词的人似乎风水也学的一塌糊涂。
余下的,一台演出、两条龙舟、五个和尚,仅此而已。
纪念馆里的镇馆之宝是几卷兵书。
屈原在哪里?!难道只是山门外的大字和里面的一尊铜像?
演出很好看,龙舟也有意思,兵书的确珍奇,这我不掩盖,但它们不应该是主角。
和尚我不能给出任何褒赏的语言,他们本不该来,焚香的味道熏得人想离开。
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听说这里要淹掉了,或许是件好事,新的馆子希望能好一点。
这里养育了屈子,这里养育了昭君,这里是群山万壑赴荆门的地方!
十七、
今年来三峡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水位半高不低的。
蓄水把西陵峡差不多都毁了,山被上升的水降低了高度,也就减弱了气势。
蓄水却尚未完成,高峡出平湖的景象还没有出现。
大坝是最后一个景点。
工程仍在继续,吊车脚手架堆得很乱,似乎这时来看大坝也并不明智。
想象中漫步在坝顶,看着泄洪闸中的人造瀑布,滔滔江水一泄而出,何其壮观。
现实中在坝顶只有很小的一块区域可以移动
所见的只是高高的混凝土块和死死的水和慌慌张张照相的人。
等到2009年后再重游吧。
不管怎么说,这里是一个全新的奇迹。
十八、
已经习惯在夜里睡车,清晨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
武汉,你也迎来了一个过客。
不作太多的停留,黄鹤楼却是不能不去的。
出游以来,黄鹤楼是经略得最好的一个文化景区。
光是楼下的碑廊,多出于名家手笔,或意气飞扬,或敛气于内,已让我心驰神往
更不消说登楼了。
一楼,费仙人乘鹤何日归来,崔才子题诗如在此时。所有的景致正准备开始。
二楼,鹦鹉洲头芳草萋萋,江汉汇合波涛滚滚。所有的景致已逐渐清晰。
三楼,眼前仿佛是三月的征帆,耳畔依稀有五月的笛声。所有的景致都回到从前。
四楼,巨钟震天宇,龟蛇浮前浦。所有的景致竟跳跃起来。
五楼,千里快哉好风,万里楚天极目,一点浩然之气生在胸中。所有的景致无限升华
所以这里留下了那么多洋洋洒洒的诗卷和沁人心脾的墨香。
我,还想再上一层楼。
十九、
照例写下这个城市的印象。
江边的城市,很少有横跨两岸都非常繁华,而武汉却孕出三镇。
仍旧是直觉的感受,武汉很大,不仅仅是地域上的大,且是一种大气。
绕过东湖一周,浩淼的湖水相隔,彼岸的树木已经参差不清。
这该是多大的湖,又包在多大的城市之中。
夜晚行走在长长的汉口江滩上,迷离的灯和影照映着我将要离开的脸,在江水中支离破碎。
我真的是一个过客。
二十、
我感觉有些疲倦了
归来的飞机上,无心去看窗外的白云。
天堂般的杭州,已经没有必要再停留。
颠簸的大巴车,告诉我是到家了吗?
到家了,感觉更加得疲倦。
疲倦到慵懒,慵懒到睡觉也很费劲。
忘记了写字,或许已经拿不起笔或敲不动键盘。
直到稍微恢复了精气,动手写下了这些更加慵懒的文字。
到今天总算完了,还没有题目
就借沈爷的创意吧,称之浪游散记。
我自己很喜欢浮生六记的笔法,一直拙劣地模仿,始终不得要领。
如今更冠冕地借了一个题目。
散乱地记下这十日万里的快与不快。
落下最后一行字时,突然觉得神清气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