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景小说网 www.njpjfc.com,崔长平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邀功请赏,认为晋文公返国实属天意,自己的所作所为乃为臣之道、竭诚报国而已,不足以授之以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狐偃等人夸大己力,无异于“窃人之财”的盗贼,故“难于处矣”因而,介之推决意归隐,以保持高风亮节。吕氏春秋上说,介之推不肯受赏,曾赋诗一首,诗曰:“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临归隐之前,其母嘱咐他去和文公道别,他不以为然,对母亲说道:“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随后,介之推携母隐入绵山。
后来,有人在晋文公面前替介之推鸣不平,他这才猛然忆起旧事,心有愧歉,意识到自己漏赏了这位功臣。当他得知介之推归隐绵山时,随即派人前去搜山,几番搜查未果,便采纳了烧山焚林的建议,意欲逼迫介之推出山。熟料介之推秉性刚毅,决意隐退,宁死不就。据传,在漫天烈火之中,有百鸦绕烟而噪,围在介之推四周遮挡烈焰。三天三夜过后,介之推仍然没有走出绵山。晋文公带人上山寻找,这才发现介之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去,而且又在树洞里找到了一片衣襟,上面书写着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将血书纳入袖中,又命人将介之推母子安葬在那棵烧焦的柳树下。为了褒扬这位有功之臣,文公下令将绵山更名为介山,并在其上建立祠堂,把烧山焚林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以示追怀之意。他晓谕全国民众:每年的这一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如若火禁不严,就会有风电之变。这便是我国沿习两千多年的寒食节之由来。相传,晋文公离开绵山时,曾截取一段烧焦的柳木,在宫中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曰:“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使用的尊称,据说即源于此。
翌年,晋文公率群臣至介山,素服徒步登山祭奠,以示无限哀悼。此时,介之推母子坟前的那棵柳树已经复活,枝条鲜嫩,随风摆荡。他睹物思人,不禁潸然,赐名这棵柳树为“寒食柳”自此之后“寒食”、“清明”和“寒食柳”也在古诗词中灿然可见。例如: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孟云卿?寒食:“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伍唐珪?寒食日献郡守:“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张继?闾门即事:“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宋之问?途中寒食:“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王禹?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高翥?清明:“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邀功请赏,认为晋文公返国实属天意,自己的所作所为乃为臣之道、竭诚报国而已,不足以授之以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狐偃等人夸大己力,无异于“窃人之财”的盗贼,故“难于处矣”因而,介之推决意归隐,以保持高风亮节。吕氏春秋上说,介之推不肯受赏,曾赋诗一首,诗曰:“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临归隐之前,其母嘱咐他去和文公道别,他不以为然,对母亲说道:“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随后,介之推携母隐入绵山。
后来,有人在晋文公面前替介之推鸣不平,他这才猛然忆起旧事,心有愧歉,意识到自己漏赏了这位功臣。当他得知介之推归隐绵山时,随即派人前去搜山,几番搜查未果,便采纳了烧山焚林的建议,意欲逼迫介之推出山。熟料介之推秉性刚毅,决意隐退,宁死不就。据传,在漫天烈火之中,有百鸦绕烟而噪,围在介之推四周遮挡烈焰。三天三夜过后,介之推仍然没有走出绵山。晋文公带人上山寻找,这才发现介之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去,而且又在树洞里找到了一片衣襟,上面书写着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将血书纳入袖中,又命人将介之推母子安葬在那棵烧焦的柳树下。为了褒扬这位有功之臣,文公下令将绵山更名为介山,并在其上建立祠堂,把烧山焚林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以示追怀之意。他晓谕全国民众:每年的这一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如若火禁不严,就会有风电之变。这便是我国沿习两千多年的寒食节之由来。相传,晋文公离开绵山时,曾截取一段烧焦的柳木,在宫中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曰:“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使用的尊称,据说即源于此。
翌年,晋文公率群臣至介山,素服徒步登山祭奠,以示无限哀悼。此时,介之推母子坟前的那棵柳树已经复活,枝条鲜嫩,随风摆荡。他睹物思人,不禁潸然,赐名这棵柳树为“寒食柳”自此之后“寒食”、“清明”和“寒食柳”也在古诗词中灿然可见。例如: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孟云卿?寒食:“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伍唐珪?寒食日献郡守:“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张继?闾门即事:“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宋之问?途中寒食:“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王禹?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高翥?清明:“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