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景小说网 www.njpjfc.com,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苏泽就让他去勘探五峰山上的地形土壤。
韩历这个阴阳生水平确实不错,很快就规划出了一道省力的开工路线。
“汝霖兄,真的要将这里淹了吗?这可都是上等的水田。”韩历看着外面的农田问道。
苏泽点点头说道:“黄家开垦的这些水田,都是从河床中挖的土,河床上的土壤富含腐蚀质,是最上等的土壤。”
“五峰山后的这些田,都是从河道边上的沼泽开垦出来的,这些天然沼泽原本是闽江的蓄水池,在涨水的时候能够蓄住河水,让闽江下游的水不会涨太高。”
“但是这些大户加高了河堤,让上游的河水失去蓄水池,一旦下暴雨闽江下游就会泛滥。”
“我看过县志,在成化年闽江十年才有一次泛滥的记录,但是到了本朝就变成了五年一次,三年一次,最近三年就泛滥了两次。”
韩历家传阴阳生,也是学过一些堪舆知识的,他立刻明白了苏泽的意思。
“原来如此,没想到河水泛滥和开田也有关系啊。”
苏泽点点头说道:
“泛滥平原,就是文明孕育的起点。盘殷就发源于泛滥的殷水,而几乎所有古城都建立在大江大河边上。”
苏泽用树枝在地上画出一副长江黄河的简单地图,然后点出几个城市来。
众人都放下手中的事情,围着苏泽听他讲课。
这些日子大家已经习惯了苏泽突然开讲,而这些知识虽然科举不考,但是众人却一点都不想要错过,用陈朝源的话说,这些都是“近乎于道”的大道理,也就是苏泽这样饱读诗书的读书人才能领悟的大道理。
“古之先民用泛滥的河水种植庄稼,才从渔猎中定居下来,有了耕种才有了语言,文字,才有了文明的火种。”
“有了城市,自然要防止河水泛滥,先民学会拦河造坝,将河水束于河道中,可为何大江大河日益泛滥,洪灾的记录越来越多?”
“我大明朝能推翻元朝,也是因为元朝水患严重,元相脱脱征集天下百姓修黄河。”
众人点头,这些年来大江大河经常泛滥,特别是黄河几乎是两三年一泛滥,年年都能听到洪灾的消息。
苏泽又在地上画上了几个圆圈说道:
“史书中有云梦泽、大泽,这些大泽为何消失,就是先民们围河开田,而原本这些大泽就有蓄养河水,在泛滥期间承担蓄水池的作用。”
“现在情况就是大江大河治河的频率越来越高,但是泛滥的次数越来越多,根源就在如今治河都是加筑河堤,这都是饮鸩止渴,河堤越高,泛滥决堤后造成的破坏越大,大河附近的一些城市,河堤都超过城墙,大河都已经成为悬河,一旦决堤就是一座城市被毁。”
众人听得触目惊心,但是联想到这些年来福建的水患,似乎苏泽说的有道理。
韩历问道:“汝霖兄,可有根治水患的办法?”
苏泽摇头说道:“或许在国朝初年还有办法,可如今这个世道想要根治水患,太难了。”
众人很快明白了苏泽的意思,如今朝廷的徭役都已经这么重了,更别说征集大量人员去治水了。
大元亡于治黄耗尽民力,这个教训大明读书人都隐约懂的。
去年京西的雪灾朝廷都派不出人手赈济,只能将灾民挡在京师之外,更别谈治河了。
韩历又问道:“可是先民开拓大泽,也是为了吃饱肚子啊。”
苏泽点头说道:“那是自然,古之大泽,如今都是良田,可古人有大泽来开荒,如今咱们福建山地都已经开垦的差不多了,后人又要开垦什么呢?”
这句话将众人问住了。
苏泽又说道:“唐初府兵授田,人均一顷,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那时候凡成年男丁都有所授。”
大家倒吸一口气,如今整个南平县,家里有一顷田的都算是家底丰厚的地主了,普通自耕农往往也就几亩田。
福建田亩紧张,每年勤勤恳恳耕种下来,交了田赋和田租之后都吃不饱饭。
人口增长和田亩土地的问题,就这样摆在了众人面前,李起元补充说道:
“南平能开荒的土地都开的差不多了,要不然黄家这些大户也不会来五峰山拓荒,而国朝初年开始人口就不断增长,人多而田不变,地少人多才是这些年饥荒不断的原因。”
苏泽赞许的点头,当这一切都摆在众人面前的时候,一股沉甸甸的感觉压在众人心头。
韩历问道:“汝霖兄,可有破局之法?”
众人都看向苏泽,苏泽指着海上说道:“殖拓。”
“殖拓?”
苏泽又在地上再次画出地图说道:
“这是澎湖,这是我们福建,澎湖有福建四分之一大小,虽然澎湖中间也有山,但是沿海土地都是可以耕种的。”
当苏泽画出地图的时候,众人才发现原来澎湖竟然这么大。
苏泽接着向下,又画出一个大岛:“这是海教谕的老家琼州,琼州比澎湖还要大,但是人口还不足延平府一府的人。”
苏泽又接着画下去:“琉球、吕宋、安南、占城、爪哇、暹罗,自国朝初年以来,闽广百姓就多有移民者,佛郎机商人说在吕宋多有操持福建乡音的百姓。”
大家都是福建人,福建人移民南洋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这些百姓背井离乡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家乡没有土地耕种了。
但是禁海是国策,众人纷纷沉默下来。
 ... -->>
苏泽就让他去勘探五峰山上的地形土壤。
韩历这个阴阳生水平确实不错,很快就规划出了一道省力的开工路线。
“汝霖兄,真的要将这里淹了吗?这可都是上等的水田。”韩历看着外面的农田问道。
苏泽点点头说道:“黄家开垦的这些水田,都是从河床中挖的土,河床上的土壤富含腐蚀质,是最上等的土壤。”
“五峰山后的这些田,都是从河道边上的沼泽开垦出来的,这些天然沼泽原本是闽江的蓄水池,在涨水的时候能够蓄住河水,让闽江下游的水不会涨太高。”
“但是这些大户加高了河堤,让上游的河水失去蓄水池,一旦下暴雨闽江下游就会泛滥。”
“我看过县志,在成化年闽江十年才有一次泛滥的记录,但是到了本朝就变成了五年一次,三年一次,最近三年就泛滥了两次。”
韩历家传阴阳生,也是学过一些堪舆知识的,他立刻明白了苏泽的意思。
“原来如此,没想到河水泛滥和开田也有关系啊。”
苏泽点点头说道:
“泛滥平原,就是文明孕育的起点。盘殷就发源于泛滥的殷水,而几乎所有古城都建立在大江大河边上。”
苏泽用树枝在地上画出一副长江黄河的简单地图,然后点出几个城市来。
众人都放下手中的事情,围着苏泽听他讲课。
这些日子大家已经习惯了苏泽突然开讲,而这些知识虽然科举不考,但是众人却一点都不想要错过,用陈朝源的话说,这些都是“近乎于道”的大道理,也就是苏泽这样饱读诗书的读书人才能领悟的大道理。
“古之先民用泛滥的河水种植庄稼,才从渔猎中定居下来,有了耕种才有了语言,文字,才有了文明的火种。”
“有了城市,自然要防止河水泛滥,先民学会拦河造坝,将河水束于河道中,可为何大江大河日益泛滥,洪灾的记录越来越多?”
“我大明朝能推翻元朝,也是因为元朝水患严重,元相脱脱征集天下百姓修黄河。”
众人点头,这些年来大江大河经常泛滥,特别是黄河几乎是两三年一泛滥,年年都能听到洪灾的消息。
苏泽又在地上画上了几个圆圈说道:
“史书中有云梦泽、大泽,这些大泽为何消失,就是先民们围河开田,而原本这些大泽就有蓄养河水,在泛滥期间承担蓄水池的作用。”
“现在情况就是大江大河治河的频率越来越高,但是泛滥的次数越来越多,根源就在如今治河都是加筑河堤,这都是饮鸩止渴,河堤越高,泛滥决堤后造成的破坏越大,大河附近的一些城市,河堤都超过城墙,大河都已经成为悬河,一旦决堤就是一座城市被毁。”
众人听得触目惊心,但是联想到这些年来福建的水患,似乎苏泽说的有道理。
韩历问道:“汝霖兄,可有根治水患的办法?”
苏泽摇头说道:“或许在国朝初年还有办法,可如今这个世道想要根治水患,太难了。”
众人很快明白了苏泽的意思,如今朝廷的徭役都已经这么重了,更别说征集大量人员去治水了。
大元亡于治黄耗尽民力,这个教训大明读书人都隐约懂的。
去年京西的雪灾朝廷都派不出人手赈济,只能将灾民挡在京师之外,更别谈治河了。
韩历又问道:“可是先民开拓大泽,也是为了吃饱肚子啊。”
苏泽点头说道:“那是自然,古之大泽,如今都是良田,可古人有大泽来开荒,如今咱们福建山地都已经开垦的差不多了,后人又要开垦什么呢?”
这句话将众人问住了。
苏泽又说道:“唐初府兵授田,人均一顷,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那时候凡成年男丁都有所授。”
大家倒吸一口气,如今整个南平县,家里有一顷田的都算是家底丰厚的地主了,普通自耕农往往也就几亩田。
福建田亩紧张,每年勤勤恳恳耕种下来,交了田赋和田租之后都吃不饱饭。
人口增长和田亩土地的问题,就这样摆在了众人面前,李起元补充说道:
“南平能开荒的土地都开的差不多了,要不然黄家这些大户也不会来五峰山拓荒,而国朝初年开始人口就不断增长,人多而田不变,地少人多才是这些年饥荒不断的原因。”
苏泽赞许的点头,当这一切都摆在众人面前的时候,一股沉甸甸的感觉压在众人心头。
韩历问道:“汝霖兄,可有破局之法?”
众人都看向苏泽,苏泽指着海上说道:“殖拓。”
“殖拓?”
苏泽又在地上再次画出地图说道:
“这是澎湖,这是我们福建,澎湖有福建四分之一大小,虽然澎湖中间也有山,但是沿海土地都是可以耕种的。”
当苏泽画出地图的时候,众人才发现原来澎湖竟然这么大。
苏泽接着向下,又画出一个大岛:“这是海教谕的老家琼州,琼州比澎湖还要大,但是人口还不足延平府一府的人。”
苏泽又接着画下去:“琉球、吕宋、安南、占城、爪哇、暹罗,自国朝初年以来,闽广百姓就多有移民者,佛郎机商人说在吕宋多有操持福建乡音的百姓。”
大家都是福建人,福建人移民南洋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这些百姓背井离乡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家乡没有土地耕种了。
但是禁海是国策,众人纷纷沉默下来。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