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景小说网 www.njpjfc.com,红楼之林如海重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弟,又四处说俞恒是天煞孤星命格,好太子重视俞秋和俞科,兄弟二人又均是位高权重,极得宣康帝重用,太子妃便是不喜他们两家,也不好流露出来。如今却不同了,太子远着谁,太子妃便远着谁,平常宫里见了神色淡淡,一丝儿温情不。老太太得太子妃敬重,身边又有俞恒,他们还想着依靠老太太和俞恒连络和太子妃情分呢,如何能让他们远离京城千里之外。
俞老太太冷笑道:“便是京城,我们祖孙两个相依为命,也是冷冷清清,何曾热闹过?说这些话,没让人恶心!你们当初是怎么说,难道竟要我重复一遍?你们跪地磕头求我救你们性命,好容易分了家,我只跟孙子一起过,去哪里还得让你们同意?”
一席话唬得妯娌两个连忙跪地上,连称不敢。
俞老太太拄着拐杖,颤巍巍地站起身,居高临下,俯视着二人,道:“我意已决,你们不必劝我什么,横竖我一把老骨头,恒儿一个乳臭未干小子,不敢碍你们事儿,也没本事帮衬你们什么,竟是放我们回乡好。”
便是俞秋和俞科得知消息后,往祖宅过来十分苦劝,俞老太太亦是执意南下。
许是和苏黎相处日久,又得了林如海当日提点,太子愈加有一种闲云野鹤恬淡,置身事外看朝堂之事,反倒看得清楚了,常常吓得一身冷汗,然后笑看其他两三个兄弟还汲汲营营,离原先延揽权臣恨不得离得十万八千里远,俞秋和俞科亦其中,暗暗叫苦,他们都是曾经为太子出谋划策人,现太子疏远他们,他们怎能不为之心惊胆战,唯恐太子登基后,不再重用他们,因此便想留下俞恒,好交好太子妃。
若说俞老太太先前是担心世人仍和从前一样看待俞恒,此时是恨不得俞恒早早离京,免得被这兄弟二人利用。她年纪大了,不大懂朝堂上事情,以前担心太子行事,提点太子妃,太子妃太子跟前说话却没什么用处,如今太子举动甚得宣康帝之意,俞老太太登时放心,既无操心之事,便不想留京城了。俞恒年纪小,太子地位愈稳,前来奉承俞恒人就愈多,她不想俞恒小小年纪便因此移了性情,太子还没登基之前就以国舅自居。
听两个儿子诉说其中厉害,又说俞恒年纪小,只有他们才是太子妃依靠,俞老太太冷笑一声,道:“从前太子妃没有依靠你们,如今也不必依靠你们,恒儿年纪虽小,可比你们孝顺我老婆子。我瞧着,你们竟是老老实实地做官,为国忠,别想那些不该想事情,圣人仁厚,不会让你们吃亏。这人哪,常常自作聪明,殊不知不争即争。”
俞秋和俞科兄弟听了这话,顿时涨红了脸,说实话,当初祖孙四代都死了以后,他们远着俞恒,只顾着奉承太子,确实不曾帮衬太子妃什么。
俞老太太索性撵了他们出去,命人打点行囊,料理家中诸般事务,预备九月出京。
离九月还有两三个月,俞恒没有先生教导功课,府里却有其父留下一个骑射师傅,依旧留府中,他专心习武时候,并未忘记温习功课,遇到不懂,则去请教俞老太太。俞老太太也是名门世家之女,对此信手拈来。
过了月余,俞恒去给俞老太太请安,见到屋里礼物,不禁一怔。
俞老太太向他招手道:“恒儿过来,这是林太太送东西和书信,还有睿哥儿给你书信,说他们家都打点好了,只等咱们回去,明年开春你和睿哥儿一起去读书。”
俞恒三步并作两步,片刻间到了俞老太太跟前,接到林睿书信,顿时喜不自胜。
俞老太太见状,心里登时为之一酸,险些落下泪来,别人家公子哥儿到了他这个年纪,早就有许多世交玩伴了,偏生俞恒因先前外人都说他命格不好,至今没有人同他一处顽耍,难怪他时时刻刻记挂着林睿兄妹两个。
俞恒拆开林睿书信,见他字迹俊秀,风骨凛然,不禁赞道:“好字!”
俞老太太笑道:“睿哥儿从小也是文武兼备,因此字写得比寻常人有筋骨,你比他小一岁,这功底却差了一截,日后须得好生练字才好。睿哥儿信中说了些什么?”
俞恒一目十行,迅速地看完信,笑道:“也就是一些家常琐事,还有就是林太太如今有喜了,咱们离开姑苏不久就查出来了,等到年下他就又有一个兄弟了。还说等我和他长大了,一起教导弟弟文治武功,一块儿保护林妹妹。”
俞老太太眉开眼笑道:“那可真是喜事了,咱们得给小公子预备些礼物。”
俞恒叮嘱道:“祖母别忘记林妹妹了。”
俞老太太扑哧一笑,道:“怎么能忘记玉儿那小丫头,心里爱得什么似,舍不得忘记她。等咱们到了扬州,大半年不见,不知道她长成何等齐整机灵模样了。”
俞恒想了想,道:“还是那样罢,明年二月她才两岁呢。”
听了这话,俞老太太忍不住笑了。
祖孙两个算着日子南下,京城各处都知晓了,有赞叹老太太一片苦心为孙儿,也有说老太太有福不知享,扬州再好,如何比得上京城?俞秋和俞科两个几次三番来求,俞老太太始终不曾回心转意。
倒是和林家交好几家都知道了俞家时俞老太太同贾母、沈夫人说话,他们也记挂着贾敏,只是来往不便,三节两寿礼物常常不能准时送到彼此府上,闻得俞老太太返回扬州,忙都打点了礼物,上门拜托俞老太太,无非都是些笔墨绸缎玩意儿,托她捎去扬州。俞老太太有心结交林家,又喜贾敏为人,无有不应,粗粗算来,竟有二三十家。
太子妃宫里亦知道了消息,着实忧心祖母和幼弟两个,好容易盼到俞老太太进宫来请安,忙道:“老祖母和恒儿一老一小,这一去,让我如何放心?”
彼时将进九月,太子妃身上只穿着家常衣裳,修眉樱唇,端坐上面,显得雍容华贵。
俞老太太见孙女气度愈加沉静,有一点淡定从容味道,即使皇后跟前,都不差什么,心里暗暗放心,安慰道:“我带着恒儿已经去了姑苏一趟,见到了灵台师父,还怕回扬州不成?扬州是咱们祖籍之地,房舍田庄商铺下人一应俱全,几个月前我就打发人去修缮祖宅了,等抵达后便能入住,又有林大人一家照应,太子妃不必担心。”
太子妃听到林家,自然想起太子嘱咐。她和太子是少年夫妻,情分深厚,太子并没有瞒着她自己地位不稳诸兄弟虎视眈眈事情,其中虽未提林如海当初所言,却也说了是苏黎从林如海处得到警示,才改善了他们宣康帝跟前处境,因此太子妃对林家亦是感激非常,兼之俞老太太回京时进宫请安,对贾敏母子赞不绝口。
此时听祖母这么说,太子妃忍不住道:“他们家为人固然是好,可是祖母远离京城千里,孙女京城里,哪能不担心?”
俞老太太叹了一口气,细细说明其中厉害。
太子妃沉默半日,叹道:“本想着太子殿下远着他们,和咱们家不相干,如今听祖母一说,原来竟有人将主意打到了恒儿身上。也是,恒儿年纪小,性情未定,难免被人利用。偏生孙女宫里,对祖母和恒儿照应不到,真真是惭愧之极。”
俞老太太笑道:“别这么说,太子妃宫里好好儿,我和恒儿便放心了。即便不是为了这个,恒儿京城里有那样名声,日子也不好过,倒不如离开好。”
太子妃思及幼弟名声,登时叹息不已。
过了一时,太子妃知道祖母幼弟此去已定,忙命人取东西过来,指着其中一件石青刻丝八团猞猁狲大氅,并四匹宫缎,四匹宫绸,对俞老太太道:“这件斗篷和这几匹绸缎原是皇后娘娘赏,我瞧着倒好,祖母带给林太太罢。”
太子极看重林家,日后俞老太太和俞恒少不得烦劳林家,太子妃乐得给他们体面,又指着几块上等好皮子道:“林家哥儿年纪小,大氅穿不得,倒是这几块皮子是前儿圣人和殿下去打猎得,再加上这几匹厚实些绸缎,祖母替我赏给林哥儿做件冬衣。”
俞老太太明白太子妃意思,答应下来,提醒道:“林家还有个姐儿和未出世孩子呢。”
太子妃微微一笑,点头道:“老祖母放心,都有呢。”
说完,命贴身宫女取了四匹大红织金缎子,道:“这几匹给未出世哥儿做衣裳。他们家住扬州,离江宁织造和苏州织造极近,原不稀罕这些,不过是我一点子心意,老祖母带过去,替我说几句好话儿罢了。”
又令宫女取了自己妆奁过来,从中拿出一对比目佩,命宫女捧到俞老太太跟前,笑道:“这是五月殿下生日时,圣人赏给殿下玉佩,殿下转送了给我,我瞧着倒是好玉,听闻林家姐儿乳名便带了个玉字,祖母就替我带给林姐儿。另外,还有几匹颜色十分鲜亮料子,正适合她这样小女孩儿做衣裳,祖母一并带去。”
俞老太太一愣,细看宫女递过来玉佩,雕工精细自不必说,难得是用上等紫玉所制,而且一对玉佩雕得几乎一模一样。
紫玉乃是祥瑞之物,宋书曾曰:黄银紫玉,王者不藏金玉,则黄银紫玉见深山。
又有文心雕龙有云:白鱼赤鸟之符,黄金紫玉之瑞。
由此可见,紫玉之贵重罕见。
太子妃笑道:“圣人都说林姐儿是个有造化,且拿去给她顽罢。”宣康帝宠爱太子时,真是像对待眼中珠、掌中宝,给太子东西比自己用都好,紫玉宫里自然不缺,但是雕工好却是宣康帝赏给太子这对比目佩。
俞老太太唯一凝思,便明其理,笑着答应了。
又得太子妃许多嘱咐,因时候不早了,太子妃方命人送俞老太太回去。
俞老太太前脚刚走,太子便从里间出来,长眉俊目,尊贵非凡,他坐太子妃身边,笑问道:“东西给老夫人了?”
太子妃抿嘴一笑,道:“给了,特特指明了将那对紫玉比目佩给林姐儿顽。”想了想,始终不解太子何以待林黛玉如此,不由得问出了心中疑问。
太子唇畔掠过一丝笑意,道:“孤早使人打探了,林大人没什么短处,只有一件,疼女儿,疯魔了似,竟赛过儿子几分。孤不打算和朝中重臣来往,但却舍不得林大人这个人才,只好借由你和老夫人之手,宁可交好些,总有好处。”
太子妃笑道:“知道了,殿下放心。”
俞老太太出了宫,清点了太子妃所赏之物,方命贴身丫头将太子妃送给贾敏母子等人东西仔细封好,写上签子,然后装箱,及至过完重阳节,便择日启程。
可巧林家向来不曾断了京城各处礼物,只是送到时候或早或晚,今年途中生祸,耽误了许多工夫,晚了几日方送到,彼时重阳节已过,慌得来人忙向各处磕头赔礼,各家都知晓来往不易,并不如何苛责,何况他们送礼耽误时候不是没有。
因此,等到俞老太太启程时,和林家来人一起回南。
太子妃担心祖母幼弟,再三拜托太子,太子遣了东宫两位侍卫带着一支亲兵护送,再加上俞家原本护院仆从下人等,连同行李,竟是浩浩荡荡雇了好几只大船。
宣康帝虽是九五之尊,对于朝臣家事却知道颇多,闻得俞老太太带孙子南下,心里如何不明白。京城各处因太子疏远了他们而蠢蠢欲动地生事,宣康帝都知道,也曾好奇灵台师父对俞恒批语,即便不知将来如何,也不愿京城中那些人牵扯到俞和唯一嫡子,他正打算料理几位皇子拉拢势力,太子让自己放心了,可是那几位皇子却上蹿下跳弄得朝堂乌烟瘴气呢,因此临行前,还赏赐了俞家祖孙许多东西,令俞恒回乡后好生读书习武。
见宣康帝如此,俞秋俞科兄弟即便不愿母亲侄子南下,也无可奈何了。
俞老太太祖孙二人才离京没两日,朝中便有官员落下马来,宣康帝出手,当真是迅雷不及掩耳,其中两个重臣正是皇后嫡子七皇子所拉拢。
宣康帝又因七皇子办事不力训斥了他一顿,令其回府自省。
朝中这么一动,一时之间,人人自危。
王子腾暗叫一声惊险,回来闲谈时说给夫人听,可巧王夫人过来帮嫂子打理凤姐嫁妆单子,闻听此言,忽然心中一动,想起让贾政受委屈王瑞来,忙说给王子腾听,请求王子腾趁机给贾政出气。
王子腾不以为意,轻轻几句话下去,王瑞便被朝中动静连累,贬到了偏远之地。
想到自己门下人,王子腾趁机将其安去。
贾政本是万事不管人,只当王瑞受到朝廷动荡波及,并未想到他因自己而落得如此下场,重派来取代王瑞郎中却是和王家有一点子交情,对他照应非常。
别人并未察觉丝毫,王瑞官职微小,不知自己怎么就搀和进夺嫡之争了,倒是顾明十分精明,想起数月前和王瑞闲话时,曾经见到贾政身影,他身处高位,略一查探,便知是王子腾动手脚,他虽不敢和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作对,却是乐得给他们寻些烦恼,而且贾政也不敢和他作对,不然怎么只针对王瑞一人呢?因此王瑞启程离京之前,告诉了他。
王瑞听完来龙去脉,登时气得浑身颤抖。贾政确无能,他方抱怨两句,虽说背后说人不好,但是实气得狠了,那样简单公务贾政都料理不来,不独这回,贾政做官这些年,就不曾办过好事,哪里想到自己几句话,竟然能让他们如此动作。
他气愤,可是事已至此,他已过五十岁年纪,哪里能和贾史王薛四家抗衡,只得抑郁不乐地上路出京,面对前来送行同僚,其中便有贾政,他冷笑一声,甩袖就走。
作者有话要说:还差几百字结尾,等十分钟就好
弟,又四处说俞恒是天煞孤星命格,好太子重视俞秋和俞科,兄弟二人又均是位高权重,极得宣康帝重用,太子妃便是不喜他们两家,也不好流露出来。如今却不同了,太子远着谁,太子妃便远着谁,平常宫里见了神色淡淡,一丝儿温情不。老太太得太子妃敬重,身边又有俞恒,他们还想着依靠老太太和俞恒连络和太子妃情分呢,如何能让他们远离京城千里之外。
俞老太太冷笑道:“便是京城,我们祖孙两个相依为命,也是冷冷清清,何曾热闹过?说这些话,没让人恶心!你们当初是怎么说,难道竟要我重复一遍?你们跪地磕头求我救你们性命,好容易分了家,我只跟孙子一起过,去哪里还得让你们同意?”
一席话唬得妯娌两个连忙跪地上,连称不敢。
俞老太太拄着拐杖,颤巍巍地站起身,居高临下,俯视着二人,道:“我意已决,你们不必劝我什么,横竖我一把老骨头,恒儿一个乳臭未干小子,不敢碍你们事儿,也没本事帮衬你们什么,竟是放我们回乡好。”
便是俞秋和俞科得知消息后,往祖宅过来十分苦劝,俞老太太亦是执意南下。
许是和苏黎相处日久,又得了林如海当日提点,太子愈加有一种闲云野鹤恬淡,置身事外看朝堂之事,反倒看得清楚了,常常吓得一身冷汗,然后笑看其他两三个兄弟还汲汲营营,离原先延揽权臣恨不得离得十万八千里远,俞秋和俞科亦其中,暗暗叫苦,他们都是曾经为太子出谋划策人,现太子疏远他们,他们怎能不为之心惊胆战,唯恐太子登基后,不再重用他们,因此便想留下俞恒,好交好太子妃。
若说俞老太太先前是担心世人仍和从前一样看待俞恒,此时是恨不得俞恒早早离京,免得被这兄弟二人利用。她年纪大了,不大懂朝堂上事情,以前担心太子行事,提点太子妃,太子妃太子跟前说话却没什么用处,如今太子举动甚得宣康帝之意,俞老太太登时放心,既无操心之事,便不想留京城了。俞恒年纪小,太子地位愈稳,前来奉承俞恒人就愈多,她不想俞恒小小年纪便因此移了性情,太子还没登基之前就以国舅自居。
听两个儿子诉说其中厉害,又说俞恒年纪小,只有他们才是太子妃依靠,俞老太太冷笑一声,道:“从前太子妃没有依靠你们,如今也不必依靠你们,恒儿年纪虽小,可比你们孝顺我老婆子。我瞧着,你们竟是老老实实地做官,为国忠,别想那些不该想事情,圣人仁厚,不会让你们吃亏。这人哪,常常自作聪明,殊不知不争即争。”
俞秋和俞科兄弟听了这话,顿时涨红了脸,说实话,当初祖孙四代都死了以后,他们远着俞恒,只顾着奉承太子,确实不曾帮衬太子妃什么。
俞老太太索性撵了他们出去,命人打点行囊,料理家中诸般事务,预备九月出京。
离九月还有两三个月,俞恒没有先生教导功课,府里却有其父留下一个骑射师傅,依旧留府中,他专心习武时候,并未忘记温习功课,遇到不懂,则去请教俞老太太。俞老太太也是名门世家之女,对此信手拈来。
过了月余,俞恒去给俞老太太请安,见到屋里礼物,不禁一怔。
俞老太太向他招手道:“恒儿过来,这是林太太送东西和书信,还有睿哥儿给你书信,说他们家都打点好了,只等咱们回去,明年开春你和睿哥儿一起去读书。”
俞恒三步并作两步,片刻间到了俞老太太跟前,接到林睿书信,顿时喜不自胜。
俞老太太见状,心里登时为之一酸,险些落下泪来,别人家公子哥儿到了他这个年纪,早就有许多世交玩伴了,偏生俞恒因先前外人都说他命格不好,至今没有人同他一处顽耍,难怪他时时刻刻记挂着林睿兄妹两个。
俞恒拆开林睿书信,见他字迹俊秀,风骨凛然,不禁赞道:“好字!”
俞老太太笑道:“睿哥儿从小也是文武兼备,因此字写得比寻常人有筋骨,你比他小一岁,这功底却差了一截,日后须得好生练字才好。睿哥儿信中说了些什么?”
俞恒一目十行,迅速地看完信,笑道:“也就是一些家常琐事,还有就是林太太如今有喜了,咱们离开姑苏不久就查出来了,等到年下他就又有一个兄弟了。还说等我和他长大了,一起教导弟弟文治武功,一块儿保护林妹妹。”
俞老太太眉开眼笑道:“那可真是喜事了,咱们得给小公子预备些礼物。”
俞恒叮嘱道:“祖母别忘记林妹妹了。”
俞老太太扑哧一笑,道:“怎么能忘记玉儿那小丫头,心里爱得什么似,舍不得忘记她。等咱们到了扬州,大半年不见,不知道她长成何等齐整机灵模样了。”
俞恒想了想,道:“还是那样罢,明年二月她才两岁呢。”
听了这话,俞老太太忍不住笑了。
祖孙两个算着日子南下,京城各处都知晓了,有赞叹老太太一片苦心为孙儿,也有说老太太有福不知享,扬州再好,如何比得上京城?俞秋和俞科两个几次三番来求,俞老太太始终不曾回心转意。
倒是和林家交好几家都知道了俞家时俞老太太同贾母、沈夫人说话,他们也记挂着贾敏,只是来往不便,三节两寿礼物常常不能准时送到彼此府上,闻得俞老太太返回扬州,忙都打点了礼物,上门拜托俞老太太,无非都是些笔墨绸缎玩意儿,托她捎去扬州。俞老太太有心结交林家,又喜贾敏为人,无有不应,粗粗算来,竟有二三十家。
太子妃宫里亦知道了消息,着实忧心祖母和幼弟两个,好容易盼到俞老太太进宫来请安,忙道:“老祖母和恒儿一老一小,这一去,让我如何放心?”
彼时将进九月,太子妃身上只穿着家常衣裳,修眉樱唇,端坐上面,显得雍容华贵。
俞老太太见孙女气度愈加沉静,有一点淡定从容味道,即使皇后跟前,都不差什么,心里暗暗放心,安慰道:“我带着恒儿已经去了姑苏一趟,见到了灵台师父,还怕回扬州不成?扬州是咱们祖籍之地,房舍田庄商铺下人一应俱全,几个月前我就打发人去修缮祖宅了,等抵达后便能入住,又有林大人一家照应,太子妃不必担心。”
太子妃听到林家,自然想起太子嘱咐。她和太子是少年夫妻,情分深厚,太子并没有瞒着她自己地位不稳诸兄弟虎视眈眈事情,其中虽未提林如海当初所言,却也说了是苏黎从林如海处得到警示,才改善了他们宣康帝跟前处境,因此太子妃对林家亦是感激非常,兼之俞老太太回京时进宫请安,对贾敏母子赞不绝口。
此时听祖母这么说,太子妃忍不住道:“他们家为人固然是好,可是祖母远离京城千里,孙女京城里,哪能不担心?”
俞老太太叹了一口气,细细说明其中厉害。
太子妃沉默半日,叹道:“本想着太子殿下远着他们,和咱们家不相干,如今听祖母一说,原来竟有人将主意打到了恒儿身上。也是,恒儿年纪小,性情未定,难免被人利用。偏生孙女宫里,对祖母和恒儿照应不到,真真是惭愧之极。”
俞老太太笑道:“别这么说,太子妃宫里好好儿,我和恒儿便放心了。即便不是为了这个,恒儿京城里有那样名声,日子也不好过,倒不如离开好。”
太子妃思及幼弟名声,登时叹息不已。
过了一时,太子妃知道祖母幼弟此去已定,忙命人取东西过来,指着其中一件石青刻丝八团猞猁狲大氅,并四匹宫缎,四匹宫绸,对俞老太太道:“这件斗篷和这几匹绸缎原是皇后娘娘赏,我瞧着倒好,祖母带给林太太罢。”
太子极看重林家,日后俞老太太和俞恒少不得烦劳林家,太子妃乐得给他们体面,又指着几块上等好皮子道:“林家哥儿年纪小,大氅穿不得,倒是这几块皮子是前儿圣人和殿下去打猎得,再加上这几匹厚实些绸缎,祖母替我赏给林哥儿做件冬衣。”
俞老太太明白太子妃意思,答应下来,提醒道:“林家还有个姐儿和未出世孩子呢。”
太子妃微微一笑,点头道:“老祖母放心,都有呢。”
说完,命贴身宫女取了四匹大红织金缎子,道:“这几匹给未出世哥儿做衣裳。他们家住扬州,离江宁织造和苏州织造极近,原不稀罕这些,不过是我一点子心意,老祖母带过去,替我说几句好话儿罢了。”
又令宫女取了自己妆奁过来,从中拿出一对比目佩,命宫女捧到俞老太太跟前,笑道:“这是五月殿下生日时,圣人赏给殿下玉佩,殿下转送了给我,我瞧着倒是好玉,听闻林家姐儿乳名便带了个玉字,祖母就替我带给林姐儿。另外,还有几匹颜色十分鲜亮料子,正适合她这样小女孩儿做衣裳,祖母一并带去。”
俞老太太一愣,细看宫女递过来玉佩,雕工精细自不必说,难得是用上等紫玉所制,而且一对玉佩雕得几乎一模一样。
紫玉乃是祥瑞之物,宋书曾曰:黄银紫玉,王者不藏金玉,则黄银紫玉见深山。
又有文心雕龙有云:白鱼赤鸟之符,黄金紫玉之瑞。
由此可见,紫玉之贵重罕见。
太子妃笑道:“圣人都说林姐儿是个有造化,且拿去给她顽罢。”宣康帝宠爱太子时,真是像对待眼中珠、掌中宝,给太子东西比自己用都好,紫玉宫里自然不缺,但是雕工好却是宣康帝赏给太子这对比目佩。
俞老太太唯一凝思,便明其理,笑着答应了。
又得太子妃许多嘱咐,因时候不早了,太子妃方命人送俞老太太回去。
俞老太太前脚刚走,太子便从里间出来,长眉俊目,尊贵非凡,他坐太子妃身边,笑问道:“东西给老夫人了?”
太子妃抿嘴一笑,道:“给了,特特指明了将那对紫玉比目佩给林姐儿顽。”想了想,始终不解太子何以待林黛玉如此,不由得问出了心中疑问。
太子唇畔掠过一丝笑意,道:“孤早使人打探了,林大人没什么短处,只有一件,疼女儿,疯魔了似,竟赛过儿子几分。孤不打算和朝中重臣来往,但却舍不得林大人这个人才,只好借由你和老夫人之手,宁可交好些,总有好处。”
太子妃笑道:“知道了,殿下放心。”
俞老太太出了宫,清点了太子妃所赏之物,方命贴身丫头将太子妃送给贾敏母子等人东西仔细封好,写上签子,然后装箱,及至过完重阳节,便择日启程。
可巧林家向来不曾断了京城各处礼物,只是送到时候或早或晚,今年途中生祸,耽误了许多工夫,晚了几日方送到,彼时重阳节已过,慌得来人忙向各处磕头赔礼,各家都知晓来往不易,并不如何苛责,何况他们送礼耽误时候不是没有。
因此,等到俞老太太启程时,和林家来人一起回南。
太子妃担心祖母幼弟,再三拜托太子,太子遣了东宫两位侍卫带着一支亲兵护送,再加上俞家原本护院仆从下人等,连同行李,竟是浩浩荡荡雇了好几只大船。
宣康帝虽是九五之尊,对于朝臣家事却知道颇多,闻得俞老太太带孙子南下,心里如何不明白。京城各处因太子疏远了他们而蠢蠢欲动地生事,宣康帝都知道,也曾好奇灵台师父对俞恒批语,即便不知将来如何,也不愿京城中那些人牵扯到俞和唯一嫡子,他正打算料理几位皇子拉拢势力,太子让自己放心了,可是那几位皇子却上蹿下跳弄得朝堂乌烟瘴气呢,因此临行前,还赏赐了俞家祖孙许多东西,令俞恒回乡后好生读书习武。
见宣康帝如此,俞秋俞科兄弟即便不愿母亲侄子南下,也无可奈何了。
俞老太太祖孙二人才离京没两日,朝中便有官员落下马来,宣康帝出手,当真是迅雷不及掩耳,其中两个重臣正是皇后嫡子七皇子所拉拢。
宣康帝又因七皇子办事不力训斥了他一顿,令其回府自省。
朝中这么一动,一时之间,人人自危。
王子腾暗叫一声惊险,回来闲谈时说给夫人听,可巧王夫人过来帮嫂子打理凤姐嫁妆单子,闻听此言,忽然心中一动,想起让贾政受委屈王瑞来,忙说给王子腾听,请求王子腾趁机给贾政出气。
王子腾不以为意,轻轻几句话下去,王瑞便被朝中动静连累,贬到了偏远之地。
想到自己门下人,王子腾趁机将其安去。
贾政本是万事不管人,只当王瑞受到朝廷动荡波及,并未想到他因自己而落得如此下场,重派来取代王瑞郎中却是和王家有一点子交情,对他照应非常。
别人并未察觉丝毫,王瑞官职微小,不知自己怎么就搀和进夺嫡之争了,倒是顾明十分精明,想起数月前和王瑞闲话时,曾经见到贾政身影,他身处高位,略一查探,便知是王子腾动手脚,他虽不敢和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作对,却是乐得给他们寻些烦恼,而且贾政也不敢和他作对,不然怎么只针对王瑞一人呢?因此王瑞启程离京之前,告诉了他。
王瑞听完来龙去脉,登时气得浑身颤抖。贾政确无能,他方抱怨两句,虽说背后说人不好,但是实气得狠了,那样简单公务贾政都料理不来,不独这回,贾政做官这些年,就不曾办过好事,哪里想到自己几句话,竟然能让他们如此动作。
他气愤,可是事已至此,他已过五十岁年纪,哪里能和贾史王薛四家抗衡,只得抑郁不乐地上路出京,面对前来送行同僚,其中便有贾政,他冷笑一声,甩袖就走。
作者有话要说:还差几百字结尾,等十分钟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