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景小说网 www.njpjfc.com,楚风秋月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凤栖梧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我和她不属于一见钟情的那一种。
我和她是同桌。然同桌了两个月都彼此没有说过话,不知对方姓名的同桌。
我的学号006,她的学号007。我总觉得好笑,007最起码应该是个男人。
一周半天的面授课,我的同桌都不能保证每次到课。总是上课前两分钟进教室,下课比老师走得都要快,多少给人一些神秘。开课两个月了,我们彼此之间没有说过话,甚至没有问候过。我渐渐的习惯了这种清静,乃至她第一次问我话,使我惊慌失措。
“把你上次课的笔记给我抄一下,上次我没来。”
“噢,笔记本。”我把手里的本子一卷,塞进上衣的胸兜,开始在包里刨翻着。奇怪!明明在包里,怎么不见了?别的东西忘记带,笔记本是不可能忘的呀!
“别急,慢慢找。上衣口袋里装的是不是?”
我取出一看,正是。“该死,该死,真是骑驴找驴。”
“扑哧。”她笑了,我注意到她笑得那样随意、灿烂。我还注意到她笑起来,嘴角稍稍的向右偏歪。
真难看。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是我鬼使神差的主动问她:“上次课你没来,要不要把笔记补上?”
“要,要。我正想补上呢。”
上课自然是不敢说话的,可是我注意到她的左手在桌子上,向我这一侧推课本,过了桌子中缝。书脊轻抬,课本底下竟是一块糖,我还发现她的口中也正含着糖。这个家伙,竟敢在课上当着老师偷吃糖果,这还不算,居然还
我怕别人发现,没有伸手。她又抬了抬书脊,双眼盯住我,我突感觉到一种不可抗拒的倔强。似乎我若是不取,她就会一直这样等下去,不在乎老师或其他人看见。还好,没有人注意,我取过糖块。一直攥在手里,手心出了汗,也没敢放入口中。
下课,她又照例比老师先行一步。
这糖算是什么呢?什么意思?我随意的丢在包里。
又一次课,老师讲的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老师讲到,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正值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之时。他虽然有济世之志,但难以施展,又禀性恬淡,与浊流纵横的官场格格不入。终于放弃仕途,毅然归田。最后老师要求每个人就对诗的理解写一篇作业。
这天下课,老师走了,她还没走。我正奇怪,她却开口了:“喂,帮我写篇作业吧,我实在太忙,没工夫。”
本来我和她不熟,连她的姓氏名谁都不知道,不知怎的就答应了。其实真的没什么,不就是一篇作业吗。只是她怎么这么大胆?是因为我拿了她的糖?还是她真的就像007?胆大无羁。
答应的事就不能食言。既然要写就要认真,起码不能让她笑话。作业中我把陶渊明那种清高傲世,不随波逐流的风骨做了详细的阐述,还用了两首诗做了比喻。一首是道源诗: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另一首是欧阳修诗:谁知梅花早,残年岂是春,何如艳风日,独自占芳辰。我自觉得,用这两首诗,作为陶渊明凛然风骨的写照再合适不过了。
没想到这篇作业,被老师作为范读,在班上给念了。名字自然是她的。老师读文时我才知道她的名字叫祁珍。
这天下课,她是和我一起走出学校的。“当初你给我的作业,我填上名字就交了,看都没顾上看。没想到你给我做的作业,比暑你自己名字的作业还要好。”她说。
“一篇作业,说不上什么好文章。”
“不过要是把此篇课文,与陶渊明的辞官归田直接联系起来,就更有说服力了。”
“我试过,没找到出处。”
“梁代肖统所作陶渊明传记载,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即应当穿戴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儿!’即日去职,写下这篇传世之作。”
“你从哪查到的?我就没找到。
“只要有文,我就能查出出处。”
“你是做什么的?上课总是不来,挺神秘,像个007。”
“你猜!”
“我猜不着。”
那天我们谈了许多。她告诉我她是报社的记者,以前是学新闻的,由于喜欢文学,又极想在这方面充实自己,所以报了名。为了那篇作业,她要请我喝咖啡。
我推辞说:“不用了,我已经接受过你的好处了。”
“接受过了?”
“是啊,那块糖。”
“噢,哈哈”她笑了。
我发现她的嘴角又向右偏歪了。一点也不好看。
“那就再给你一块吧!”
第一个学期很快就过去了,第二学期,她的到课率还是不高。每逢她来不了,我就索性再整理一份,等她下次来上课,直接交给她。这几乎成了我们之间的默契。
十月份,对一个单位来讲,全年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我们出版社搞的中国西部系列读物,还有些稿子没上来,需要有人去催。社里派我去青海西宁,而且事情急,说走就走。在西宁我风风火火的跑单位,找作者,去作协,进出版社。把事情一下子,派了个遍,就等信息返馈。西宁的同仁劝我说,到了西宁,不去青海湖、日月山看看太是遗憾了。说等返馈消息的这几天反正无事可做,不如去看看。我领略了青海湖的浩瀚,更欣赏日月山的风情。日月山,地处黄土高原的西部尽头,它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界。站在山口,回首翘望,莽莽黄土高原。抬眼西眺,真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之境,天苍苍,野茫茫之意,让人不由而起西去阳关无故人之念。难怪当年文成公主走到这里,回首望,止步不前。还有那倒淌河,据说是全国最短的河,是文成公主的眼泪汇成的,一直朝着汉人住的方向流去。这里是风口,一刮就是三百六十五天。仿佛要把人间的离愁、凄苦吹光吹净,又总是吹不光,吹不净一样。真是,人啊人,情到深处,撕心裂肺。看着地莫天荒,领受凄凄溯风,心里的诗意都是苦楚楚的。不知为什么,突然心里冒出一股冲动,想到了她。今天是周三上午,应该是上课的日子,不知她去了没有?如果没去,还寄希望于我给她整理笔记,那就糟了,我还不知道到哪抄去呢?
公事办完了,在回程的火车上,我无意中看到一篇报纸登载的,写一位吸毒者经历的文章。写他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班上的三好生,考上名牌大学,当上了班干部,毕业后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找到一位作医生的妻子,有了一个漂亮的小女儿。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毁于他结识的一位朋友。这个朋友先是利用他的好奇,使他沾上毒品,而后又为他提供毒品。在他上瘾之后,又控制他去诈骗,走上犯罪道路。自己身陷囹圄,连累妻女,后悔莫及。就这样,妻子还是不嫌不弃,帮他戒毒,给他信心。他终于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帮助公安机关侦破贩毒案件。事情本身情节并不离奇,贵就贵在文章写得非常感人。他在染上毒品以后,明知前途末路,等着他的就是妻离子散,可是身不由己的脚踏黄泉。心理上的自责、道德的自谴、内心的折磨、感情的取舍,剪不断理还乱。还有他犯罪后,妻子的不渝、女儿的祈望、一家人,两种愁。最后还是人情战胜义气,正义战胜邪恶,结局尚好,却淋漓了人间点点滴滴情和愁。文章不算长,却是感人。我想这篇文章应该推荐给祁珍看看,记者的文章就应该写成这样子。
回来上课,是她把整理好的笔记给了我,真是喜出望外。我和她提到那篇文章,没想到她马上说出几月几号的报纸,记者的名字是谁。
“这篇文章是不是在你们记者中反响比较大?”
“没什么反响。”
“那你为什么这么熟?”
“我说过,只要有文章,我就有出处。”
“真的?”
“真的,不信你就试试。”
我真的给了她一首词——生查子(日月山)。
她念道:“日暖黄土春,月冷西康秋,远思汉家女,倒淌还不休。云压青草绿,风卷黄沙愁。一年吹一次,从尾数到头。好,我一定给你找出出处。”
既是同学,又是同桌,文学、作品还很谈得来,渐渐的我总是啄磨,她在干什么。只要上课她不来,总觉得差点意思。
她一次课没来,两次课没来,三次、四次都没来。算下来已经是一个月了,她怎么了?007有什么活动?我试着给她单位打了电话。
单位的人告诉我她在医院,受伤了。一股莫名的担心一下子涌了出来,怎么受的伤?伤在哪?伤的重不重?在哪家医院?我一连串的问过去。对方告诉我,她是记者,写了篇报道,牵扯到一个案子,受到作案人同伙的报复。腰上中了四刀,现住在市人民医院。
听说是这样,我坐不住了,立刻跑到花店买了束鲜花,向医院奔去。
在病房里,只见她直挺挺的躺在床上,一看就知道伤在腰。滴液在皮管里顺从的滴落,一滴一滴遵循有序的进入她的体内。我递过鲜百合花,是她老公接过的。我做了自我介绍,是她的同学,没说是同桌。她只是点点头,也许是默认我这样说吧!我坐在她的身边,注意到在她枕旁,有一张报纸,上面正有我给她介绍的那篇我很欣赏的记实报道。
“这篇文章正是我和你说的那篇”
“还说呢。都是这篇文章惹的祸。”她老公打断我的话。
“文章惹的祸?”
“是啊,她写抓获贩毒集团,那些同伙还不来报复?”
“是你写的?”我一惊。
她眯起眼,微微一笑。我发现她的嘴角还是有些歪,到是挺有特点。护士叫病人家属,她老公跟了出去。我对她说;“原来是你写的,怪不得你一下子就说出了文章的出处,你为什么不告诉我?”
“我想知道你的第一感觉。不过非常对不起,你给我的那首生查子,我没能找到出处。写的是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进藏的事,应该是唐、宋的词,可我没有查到,不过我很喜欢。”
“你真的喜欢?”
“真的。”
“你喜欢它什么?”
“我的确是很喜欢这首词。黄土春,西康秋,已经把黄土高原汉人聚居的热土和人们安居乐业的人气,与青藏高原的一片荒漠,天苍苍,野茫茫,做了对比。句首又分别加了日暖、月冷,更是把对汉人居住的黄土高原思念和将要面对的青藏高原冷漠做了托衬。三、四句是写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对家乡的无限思念。我没去过青海日月山,但能想象到,站在日月山口,向西眺望,云低,浓重,青草被压得几乎抬不起头。凛冽朔风,卷起的黄沙,粒粒都裹着无尽的情和愁。这风、这愁,天天刮,月月刮,年年刮,一天也不中断。情景交融,冷暖相知,思乡无尽,别愁情重,风起云涌,沙裹情愁,年年岁岁,岁岁年年。说它是诗,不如说它是一幅画,一幅能说会道的画,能把人吹走的画。”
“没想到你理解的这样深。”
“我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首词好像不光是写文成公主对家乡的怀念,似乎很深很深的埋着一种作者借文成公主的思乡之情,抒发怀念、相思之情,或是抒发一种很隐约、压抑的情怀。不一定准确,只是隐隐约约的感觉。”
我不得不佩服,她真是厉害,不仅把诗面解释得体得当,而且藏而不露的意境也能捏拿得十分准确。不过,我当然不能承认。
“你就那么相信自己的感觉?”
“八、九不离十。告诉我,这首词你是从哪儿找到的?还没有我找不到出处的!”
“别找了,你找不到。”
“为什么?”
“它的出处在我这里,所以你找不到。”
&nbs... -->>
凤栖梧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我和她不属于一见钟情的那一种。
我和她是同桌。然同桌了两个月都彼此没有说过话,不知对方姓名的同桌。
我的学号006,她的学号007。我总觉得好笑,007最起码应该是个男人。
一周半天的面授课,我的同桌都不能保证每次到课。总是上课前两分钟进教室,下课比老师走得都要快,多少给人一些神秘。开课两个月了,我们彼此之间没有说过话,甚至没有问候过。我渐渐的习惯了这种清静,乃至她第一次问我话,使我惊慌失措。
“把你上次课的笔记给我抄一下,上次我没来。”
“噢,笔记本。”我把手里的本子一卷,塞进上衣的胸兜,开始在包里刨翻着。奇怪!明明在包里,怎么不见了?别的东西忘记带,笔记本是不可能忘的呀!
“别急,慢慢找。上衣口袋里装的是不是?”
我取出一看,正是。“该死,该死,真是骑驴找驴。”
“扑哧。”她笑了,我注意到她笑得那样随意、灿烂。我还注意到她笑起来,嘴角稍稍的向右偏歪。
真难看。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是我鬼使神差的主动问她:“上次课你没来,要不要把笔记补上?”
“要,要。我正想补上呢。”
上课自然是不敢说话的,可是我注意到她的左手在桌子上,向我这一侧推课本,过了桌子中缝。书脊轻抬,课本底下竟是一块糖,我还发现她的口中也正含着糖。这个家伙,竟敢在课上当着老师偷吃糖果,这还不算,居然还
我怕别人发现,没有伸手。她又抬了抬书脊,双眼盯住我,我突感觉到一种不可抗拒的倔强。似乎我若是不取,她就会一直这样等下去,不在乎老师或其他人看见。还好,没有人注意,我取过糖块。一直攥在手里,手心出了汗,也没敢放入口中。
下课,她又照例比老师先行一步。
这糖算是什么呢?什么意思?我随意的丢在包里。
又一次课,老师讲的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老师讲到,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正值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之时。他虽然有济世之志,但难以施展,又禀性恬淡,与浊流纵横的官场格格不入。终于放弃仕途,毅然归田。最后老师要求每个人就对诗的理解写一篇作业。
这天下课,老师走了,她还没走。我正奇怪,她却开口了:“喂,帮我写篇作业吧,我实在太忙,没工夫。”
本来我和她不熟,连她的姓氏名谁都不知道,不知怎的就答应了。其实真的没什么,不就是一篇作业吗。只是她怎么这么大胆?是因为我拿了她的糖?还是她真的就像007?胆大无羁。
答应的事就不能食言。既然要写就要认真,起码不能让她笑话。作业中我把陶渊明那种清高傲世,不随波逐流的风骨做了详细的阐述,还用了两首诗做了比喻。一首是道源诗: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另一首是欧阳修诗:谁知梅花早,残年岂是春,何如艳风日,独自占芳辰。我自觉得,用这两首诗,作为陶渊明凛然风骨的写照再合适不过了。
没想到这篇作业,被老师作为范读,在班上给念了。名字自然是她的。老师读文时我才知道她的名字叫祁珍。
这天下课,她是和我一起走出学校的。“当初你给我的作业,我填上名字就交了,看都没顾上看。没想到你给我做的作业,比暑你自己名字的作业还要好。”她说。
“一篇作业,说不上什么好文章。”
“不过要是把此篇课文,与陶渊明的辞官归田直接联系起来,就更有说服力了。”
“我试过,没找到出处。”
“梁代肖统所作陶渊明传记载,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即应当穿戴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儿!’即日去职,写下这篇传世之作。”
“你从哪查到的?我就没找到。
“只要有文,我就能查出出处。”
“你是做什么的?上课总是不来,挺神秘,像个007。”
“你猜!”
“我猜不着。”
那天我们谈了许多。她告诉我她是报社的记者,以前是学新闻的,由于喜欢文学,又极想在这方面充实自己,所以报了名。为了那篇作业,她要请我喝咖啡。
我推辞说:“不用了,我已经接受过你的好处了。”
“接受过了?”
“是啊,那块糖。”
“噢,哈哈”她笑了。
我发现她的嘴角又向右偏歪了。一点也不好看。
“那就再给你一块吧!”
第一个学期很快就过去了,第二学期,她的到课率还是不高。每逢她来不了,我就索性再整理一份,等她下次来上课,直接交给她。这几乎成了我们之间的默契。
十月份,对一个单位来讲,全年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我们出版社搞的中国西部系列读物,还有些稿子没上来,需要有人去催。社里派我去青海西宁,而且事情急,说走就走。在西宁我风风火火的跑单位,找作者,去作协,进出版社。把事情一下子,派了个遍,就等信息返馈。西宁的同仁劝我说,到了西宁,不去青海湖、日月山看看太是遗憾了。说等返馈消息的这几天反正无事可做,不如去看看。我领略了青海湖的浩瀚,更欣赏日月山的风情。日月山,地处黄土高原的西部尽头,它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界。站在山口,回首翘望,莽莽黄土高原。抬眼西眺,真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之境,天苍苍,野茫茫之意,让人不由而起西去阳关无故人之念。难怪当年文成公主走到这里,回首望,止步不前。还有那倒淌河,据说是全国最短的河,是文成公主的眼泪汇成的,一直朝着汉人住的方向流去。这里是风口,一刮就是三百六十五天。仿佛要把人间的离愁、凄苦吹光吹净,又总是吹不光,吹不净一样。真是,人啊人,情到深处,撕心裂肺。看着地莫天荒,领受凄凄溯风,心里的诗意都是苦楚楚的。不知为什么,突然心里冒出一股冲动,想到了她。今天是周三上午,应该是上课的日子,不知她去了没有?如果没去,还寄希望于我给她整理笔记,那就糟了,我还不知道到哪抄去呢?
公事办完了,在回程的火车上,我无意中看到一篇报纸登载的,写一位吸毒者经历的文章。写他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班上的三好生,考上名牌大学,当上了班干部,毕业后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找到一位作医生的妻子,有了一个漂亮的小女儿。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毁于他结识的一位朋友。这个朋友先是利用他的好奇,使他沾上毒品,而后又为他提供毒品。在他上瘾之后,又控制他去诈骗,走上犯罪道路。自己身陷囹圄,连累妻女,后悔莫及。就这样,妻子还是不嫌不弃,帮他戒毒,给他信心。他终于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帮助公安机关侦破贩毒案件。事情本身情节并不离奇,贵就贵在文章写得非常感人。他在染上毒品以后,明知前途末路,等着他的就是妻离子散,可是身不由己的脚踏黄泉。心理上的自责、道德的自谴、内心的折磨、感情的取舍,剪不断理还乱。还有他犯罪后,妻子的不渝、女儿的祈望、一家人,两种愁。最后还是人情战胜义气,正义战胜邪恶,结局尚好,却淋漓了人间点点滴滴情和愁。文章不算长,却是感人。我想这篇文章应该推荐给祁珍看看,记者的文章就应该写成这样子。
回来上课,是她把整理好的笔记给了我,真是喜出望外。我和她提到那篇文章,没想到她马上说出几月几号的报纸,记者的名字是谁。
“这篇文章是不是在你们记者中反响比较大?”
“没什么反响。”
“那你为什么这么熟?”
“我说过,只要有文章,我就有出处。”
“真的?”
“真的,不信你就试试。”
我真的给了她一首词——生查子(日月山)。
她念道:“日暖黄土春,月冷西康秋,远思汉家女,倒淌还不休。云压青草绿,风卷黄沙愁。一年吹一次,从尾数到头。好,我一定给你找出出处。”
既是同学,又是同桌,文学、作品还很谈得来,渐渐的我总是啄磨,她在干什么。只要上课她不来,总觉得差点意思。
她一次课没来,两次课没来,三次、四次都没来。算下来已经是一个月了,她怎么了?007有什么活动?我试着给她单位打了电话。
单位的人告诉我她在医院,受伤了。一股莫名的担心一下子涌了出来,怎么受的伤?伤在哪?伤的重不重?在哪家医院?我一连串的问过去。对方告诉我,她是记者,写了篇报道,牵扯到一个案子,受到作案人同伙的报复。腰上中了四刀,现住在市人民医院。
听说是这样,我坐不住了,立刻跑到花店买了束鲜花,向医院奔去。
在病房里,只见她直挺挺的躺在床上,一看就知道伤在腰。滴液在皮管里顺从的滴落,一滴一滴遵循有序的进入她的体内。我递过鲜百合花,是她老公接过的。我做了自我介绍,是她的同学,没说是同桌。她只是点点头,也许是默认我这样说吧!我坐在她的身边,注意到在她枕旁,有一张报纸,上面正有我给她介绍的那篇我很欣赏的记实报道。
“这篇文章正是我和你说的那篇”
“还说呢。都是这篇文章惹的祸。”她老公打断我的话。
“文章惹的祸?”
“是啊,她写抓获贩毒集团,那些同伙还不来报复?”
“是你写的?”我一惊。
她眯起眼,微微一笑。我发现她的嘴角还是有些歪,到是挺有特点。护士叫病人家属,她老公跟了出去。我对她说;“原来是你写的,怪不得你一下子就说出了文章的出处,你为什么不告诉我?”
“我想知道你的第一感觉。不过非常对不起,你给我的那首生查子,我没能找到出处。写的是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进藏的事,应该是唐、宋的词,可我没有查到,不过我很喜欢。”
“你真的喜欢?”
“真的。”
“你喜欢它什么?”
“我的确是很喜欢这首词。黄土春,西康秋,已经把黄土高原汉人聚居的热土和人们安居乐业的人气,与青藏高原的一片荒漠,天苍苍,野茫茫,做了对比。句首又分别加了日暖、月冷,更是把对汉人居住的黄土高原思念和将要面对的青藏高原冷漠做了托衬。三、四句是写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对家乡的无限思念。我没去过青海日月山,但能想象到,站在日月山口,向西眺望,云低,浓重,青草被压得几乎抬不起头。凛冽朔风,卷起的黄沙,粒粒都裹着无尽的情和愁。这风、这愁,天天刮,月月刮,年年刮,一天也不中断。情景交融,冷暖相知,思乡无尽,别愁情重,风起云涌,沙裹情愁,年年岁岁,岁岁年年。说它是诗,不如说它是一幅画,一幅能说会道的画,能把人吹走的画。”
“没想到你理解的这样深。”
“我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首词好像不光是写文成公主对家乡的怀念,似乎很深很深的埋着一种作者借文成公主的思乡之情,抒发怀念、相思之情,或是抒发一种很隐约、压抑的情怀。不一定准确,只是隐隐约约的感觉。”
我不得不佩服,她真是厉害,不仅把诗面解释得体得当,而且藏而不露的意境也能捏拿得十分准确。不过,我当然不能承认。
“你就那么相信自己的感觉?”
“八、九不离十。告诉我,这首词你是从哪儿找到的?还没有我找不到出处的!”
“别找了,你找不到。”
“为什么?”
“它的出处在我这里,所以你找不到。”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