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乡村
内景小说网 www.njpjfc.com,笔名百代过客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因为父亲在铁路上班,我就有了成为城里人的可能。但实际上父亲并没有在铁路上干多久,就又回到了乡下,这使得后来的我命中注定要成为一个乡下人。虽然我有重新选择的自由,但前定的许多东西有时是很难改变的。据母亲讲,父亲那一代人中有很多人在城里上过班,如果随意问一下村里这个年龄段的人,他们就会告诉你那一段历史。但如果问一下这个年龄段的城里人,他们也会坦言自己早年在乡下生活过。我从未考证过近代乡下人向城里流动的历史,我只能从他们的叙说中约略知道一些。但我从未听父亲说起过他那一段铁路上的生活,或许那一段生活在他只是一段平常的经历,并没有什么不同。说到底,无论在生在何地,城市或乡村,生命都只是一种过程,与生命本身并没有多大干系。
但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却迷恋着城市的梦想,一心想做个城里人,逃离开这片土地。直到很多年后,才淡灭了这种轻率的渴念。我发现在我渴望成为城里人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虚荣。与其说是城市吸引着我,不如说是做个城里人,出人头地这种想法对我更有吸引力。进入城市就意味着进入了一个更高的群体,城乡差别,并不只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别,更是社会等级上的差别。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民一直是一个被歧视的群体。政治上的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生产生活上的红本,铁饭碗。升学考试上的分数倾斜。人为的制度化的划出了一个优越的等级——城里人。城里人天生高贵,农村人天生低贱。不仅仅是一个不便明说的事实,它还被制度化的固定下来。深深的影响了几代乡下人的天性和心理,即使在今天,也还留有余迹。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就连亲情也都变得扭曲和走样。我的二舅是城里人,住在二十里外的县城,听母亲说,在挨饿的那些年月,他们全家经常到乡下来吃住,从未受到过冷遇和慢待。待那吃紧的年月过去,就很少来乡下了,而且对我们这些乡下的亲戚也逐渐冷淡,直至断绝了来往。这一切都曾促使我决心改变自己的命运,起初是想离开农村,而后是要在农村好好干出个样儿来。现在我已能坦然面对城里的二舅一家人。在我家境逐渐富裕充足的同时,二舅一家却逐渐衰落,先是厂子发不出工资,而后是两个儿子的下岗,仅能领到每月一百六元的生活费。二舅又像很多年前那样下乡,来要一些玉米面,蔬菜,直至烧火取暖用的玉米瓤。已经成家立世的我,从未拒绝过二舅一家人任何一次请求,虽然他们曾是那样的冷漠和缺少亲情。对于他们我已谈不上什么原谅不原谅,而只是觉得世事的难测和沧桑。城里人不再天生优越,乡下人也有扬眉吐气的时候。我感谢父亲,虽然他没有让我成为一个城里人,但却让我赶上了一个比较公允的年代。尽管城乡仍然存在着差异,尽管乡下人仍然受着不同程度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比如:在城里打拼的乡下人,仍不能得到与城里人同样的待遇,受到排挤和限制,而不能被一视同仁的看作城市公民。
深厚广大的土地,走出了一代代伟人和名人,他们都曾是农民的儿子,是真正的大地之子,他们丝毫不逊色于那些自视甚高的城里人。那些对乡下人的歧视和偏见,恰恰证明了他们自身的浅薄。
不久前,在城里退休的二舅来说,他和舅母有意搬到乡下。因为城里的消费实在太大,到乡下吃水烧柴不用花钱,院子里的菜也够自己吃了,可以省下很大一笔消费,当时我并没放到心上。忽一日,二舅来了,到家里的西下屋看了又看,说他要把家搬来,住在我的西下屋。我开始以为他开玩笑,后来见他说得真切,就说要和家里人商量一下。我说服了妻子,可父亲这一关却没有通过,他一直对二舅一家人从前的所作所为耿耿于怀,他不能原谅曾经势利冷漠的二舅。我婉转的转达了家里人商量的结果,二舅一时显出很尴尬的样子,说自己只是说说而已,并没真的打算来乡下。我在这里提起这件事,并不是想证明什么。其实,在我叙说着件事时,内心感到的只是无奈和辛酸。
我曾经因为父亲没有使我成为一个城里人而怨恨过他,也曾怀着热列的渴望向往着城市的生活。但在今天,在我农闲时自由的到城里打工,每月挣着令一个普通城里人羡慕的工资,我的心里并没有丝毫的激动。只是感到生活的苦艰,城市并不是一个不劳而获的天堂,你要有一份收获,同样要付出辛劳和汗水。我发现,我原来对城市生活的向往,烂漫的成分多于现实的成分。无论在何处,人生要给于你的,你都无法躲开和逃掉。曾有很多次,当我在城里干活的间歇,站在楼上的窗前,望着远处的楼群,望着楼下人车流动的大街,想象自己是一个城里人,想像自己过着城里人的生活。这想法不仅不能使我安慰,反而使我产生一种孤独陌生的感觉。当城市是一道高不可及的门槛时,我渴望进入城市。当城市的大门敞开时,它又对我失去了诱惑力。也许,我真的老了,像个故土难离的老人,再没有心情和心境去过另一种生活。
哥哥从城里打来电话,要我放弃家里的几十亩土地,放弃背在背上的木匠家什,到他那里去。他要兑下一爿更大的店铺,要我做他的合伙人。我犹豫再三,还是回绝了他,但为他筹够了资金的缺口。过不久,哥哥又来电话,说上次说的事是一个骗局。那个店铺早已抵押出去,幸亏他发现及时,只损失了两万元定金。哥哥又回到了他那四十平米的小店。哥哥说他还要大干,大不了赔光了回家种地。但我知道他不会回来,因为在他刚去的那段最困难的日子里,曾说过,就是死,也要死在城里。我的痴痴迷恋着城市的胞兄。
因为父亲在铁路上班,我就有了成为城里人的可能。但实际上父亲并没有在铁路上干多久,就又回到了乡下,这使得后来的我命中注定要成为一个乡下人。虽然我有重新选择的自由,但前定的许多东西有时是很难改变的。据母亲讲,父亲那一代人中有很多人在城里上过班,如果随意问一下村里这个年龄段的人,他们就会告诉你那一段历史。但如果问一下这个年龄段的城里人,他们也会坦言自己早年在乡下生活过。我从未考证过近代乡下人向城里流动的历史,我只能从他们的叙说中约略知道一些。但我从未听父亲说起过他那一段铁路上的生活,或许那一段生活在他只是一段平常的经历,并没有什么不同。说到底,无论在生在何地,城市或乡村,生命都只是一种过程,与生命本身并没有多大干系。
但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却迷恋着城市的梦想,一心想做个城里人,逃离开这片土地。直到很多年后,才淡灭了这种轻率的渴念。我发现在我渴望成为城里人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虚荣。与其说是城市吸引着我,不如说是做个城里人,出人头地这种想法对我更有吸引力。进入城市就意味着进入了一个更高的群体,城乡差别,并不只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别,更是社会等级上的差别。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民一直是一个被歧视的群体。政治上的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生产生活上的红本,铁饭碗。升学考试上的分数倾斜。人为的制度化的划出了一个优越的等级——城里人。城里人天生高贵,农村人天生低贱。不仅仅是一个不便明说的事实,它还被制度化的固定下来。深深的影响了几代乡下人的天性和心理,即使在今天,也还留有余迹。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就连亲情也都变得扭曲和走样。我的二舅是城里人,住在二十里外的县城,听母亲说,在挨饿的那些年月,他们全家经常到乡下来吃住,从未受到过冷遇和慢待。待那吃紧的年月过去,就很少来乡下了,而且对我们这些乡下的亲戚也逐渐冷淡,直至断绝了来往。这一切都曾促使我决心改变自己的命运,起初是想离开农村,而后是要在农村好好干出个样儿来。现在我已能坦然面对城里的二舅一家人。在我家境逐渐富裕充足的同时,二舅一家却逐渐衰落,先是厂子发不出工资,而后是两个儿子的下岗,仅能领到每月一百六元的生活费。二舅又像很多年前那样下乡,来要一些玉米面,蔬菜,直至烧火取暖用的玉米瓤。已经成家立世的我,从未拒绝过二舅一家人任何一次请求,虽然他们曾是那样的冷漠和缺少亲情。对于他们我已谈不上什么原谅不原谅,而只是觉得世事的难测和沧桑。城里人不再天生优越,乡下人也有扬眉吐气的时候。我感谢父亲,虽然他没有让我成为一个城里人,但却让我赶上了一个比较公允的年代。尽管城乡仍然存在着差异,尽管乡下人仍然受着不同程度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比如:在城里打拼的乡下人,仍不能得到与城里人同样的待遇,受到排挤和限制,而不能被一视同仁的看作城市公民。
深厚广大的土地,走出了一代代伟人和名人,他们都曾是农民的儿子,是真正的大地之子,他们丝毫不逊色于那些自视甚高的城里人。那些对乡下人的歧视和偏见,恰恰证明了他们自身的浅薄。
不久前,在城里退休的二舅来说,他和舅母有意搬到乡下。因为城里的消费实在太大,到乡下吃水烧柴不用花钱,院子里的菜也够自己吃了,可以省下很大一笔消费,当时我并没放到心上。忽一日,二舅来了,到家里的西下屋看了又看,说他要把家搬来,住在我的西下屋。我开始以为他开玩笑,后来见他说得真切,就说要和家里人商量一下。我说服了妻子,可父亲这一关却没有通过,他一直对二舅一家人从前的所作所为耿耿于怀,他不能原谅曾经势利冷漠的二舅。我婉转的转达了家里人商量的结果,二舅一时显出很尴尬的样子,说自己只是说说而已,并没真的打算来乡下。我在这里提起这件事,并不是想证明什么。其实,在我叙说着件事时,内心感到的只是无奈和辛酸。
我曾经因为父亲没有使我成为一个城里人而怨恨过他,也曾怀着热列的渴望向往着城市的生活。但在今天,在我农闲时自由的到城里打工,每月挣着令一个普通城里人羡慕的工资,我的心里并没有丝毫的激动。只是感到生活的苦艰,城市并不是一个不劳而获的天堂,你要有一份收获,同样要付出辛劳和汗水。我发现,我原来对城市生活的向往,烂漫的成分多于现实的成分。无论在何处,人生要给于你的,你都无法躲开和逃掉。曾有很多次,当我在城里干活的间歇,站在楼上的窗前,望着远处的楼群,望着楼下人车流动的大街,想象自己是一个城里人,想像自己过着城里人的生活。这想法不仅不能使我安慰,反而使我产生一种孤独陌生的感觉。当城市是一道高不可及的门槛时,我渴望进入城市。当城市的大门敞开时,它又对我失去了诱惑力。也许,我真的老了,像个故土难离的老人,再没有心情和心境去过另一种生活。
哥哥从城里打来电话,要我放弃家里的几十亩土地,放弃背在背上的木匠家什,到他那里去。他要兑下一爿更大的店铺,要我做他的合伙人。我犹豫再三,还是回绝了他,但为他筹够了资金的缺口。过不久,哥哥又来电话,说上次说的事是一个骗局。那个店铺早已抵押出去,幸亏他发现及时,只损失了两万元定金。哥哥又回到了他那四十平米的小店。哥哥说他还要大干,大不了赔光了回家种地。但我知道他不会回来,因为在他刚去的那段最困难的日子里,曾说过,就是死,也要死在城里。我的痴痴迷恋着城市的胞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