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景小说网 www.njpjfc.com,三国纵横之凉州辞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想法已经深深留在他心中了。
等到李儒和董卓商议完毕,迈步从堂内出来,穿上丝履后,他驻足在堂外空地上,眯着眼看着已经移到中天的日头,双眉之间已经扭结成一团。
眼下,董卓阵营力主的迁都事宜已成,朝廷据崤函之险,前线大军又捷报屡传,在常人看来,这是董卓阵营如日中天的时候,但身处局中的李儒,却仿佛看到了炎日当中的黑点在跳跃,隐隐有扩大反噬炎日的势头。
联想到当前的事情,李儒觉得当下的大势变幻叵测,朝堂内外的形势也终究还不明朗,连带着,近来他的心中也升起了莫名的忧虑感。
回忆起董卓刚刚的话,李儒藏在袖中的双手更是紧紧握紧成拳。
定下了前线大军暂缓进攻的大计后,董卓依旧将成皋、荥阳一线的防务,全权授予给主将徐荣负责主持,调阎行回雒阳的军令也随后就要发往中牟了,只是!
阎行这一支可以由自己掌握兵马,接下来一定要争取布置在临近关中的地区,未雨绸缪,以备将来的不时之需。
两日后荥阳董军大营
重新回到军营掌军的徐荣,接到了来自雒阳的军令。军令中除了下达前线大军暂缓进攻的命令之外,还大加褒奖了徐荣的赫赫战功,宣告雒阳不日就要有犒劳将士的赏赐下发,同时严示前线战事,一切由徐荣主持,军中各部将皆需奉命行事。
只是在末尾,也提及了对阎行所部的处置,那就是调回雒阳听令。
获悉军令全部内容的徐荣,倒没有了之前在病榻上听闻阎行擅自进军获胜的暴怒,他面露沉思,负手立在军帐中,默然不语。
随从在侧的徐琨看到了徐荣的脸色后,不知他的心意,想了想,试探着说道:
“恭贺大人,我军在阳城、荥阳力挫叛军,战功显赫,连相国也不吝褒奖之词,军令中又严申军中尊卑上下之序,并对将士们厚加赏赐,可见相国心中还是属意大人啊!”
正思忖事情的徐荣听了徐琨的话,呵的一声冷笑。他敢弹劾立下大功的阎行,自然不是意气行事,这其中既有对自己在董卓心中地位的绝对自信,也有出于对争端后续处置的充分把握。
自己跟随董卓征战多年,东征黄巾,西平羌乱,屡立战功,近来更是接连在阳城、荥阳打了两个大胜仗。试问董卓在面对自己和阎艳的争端时,如何取舍,结果顷刻可知。
所以,雒阳的溢美褒奖、大加赏赐、严申尊卑这一些都是徐荣意料之中的,但是让徐荣没想到的,是相国董卓竟然下令前线大军暂缓进攻,这让他不由在心里生出众多疑虑来。
按徐荣之前军报中的意思,就应该趁着孙坚这个猛将在豫州立足不稳之前,全力进攻,击溃孙坚的势力,攻占豫州全境,这才能够彻底解除雒阳的心腹之患。
可是,一向对反叛的关东州郡恨之入骨的相国,却选择了大军暂缓进攻的策略,这让徐荣听完之后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够暂时归结为相国另有后招。
不去想这些让人困惑的事情后,徐荣又转而着眼军令末尾的调令,显然在争议中,自己虽然占了上风,但是阎艳也凭借火烧封丘的功劳,为他自己寻得了一条腾跃脱困的捷径,只是不知道这道调令,其中是否又有李儒的影子在。
“琨儿,派去阎艳营中的士卒可曾回来了?”
“嗯,已经回来了,回来的士卒转述了阎艳的话,他说为国事者,义不顾身,虽违将军之令,却有益于国事,问心无愧,一切都要等雒阳的决断!”
“好一个为国事者,义不顾身!”
听完徐琨转述阎行的话,徐荣气极反笑。
“我看他是心怀异志,又恐在我麾下受我监视,不得施展,这才心怀不轨,急于脱身,甚至不惜冒死突入敌境,以少量兵马立下大功,来为自己的违令脱身谋求自保吧!”
“我在之前就曾言此人目锐面坚,有枭桀之姿,非久居人下之辈,以其为爪牙,饥则为用,饱则扬去。而今前言一一料中,可惜了!”
徐荣在冷笑着说完之后,突然又叹息了一声。
徐琨抿抿嘴,过了一会,才缓缓问道:
“不知大人可惜何事?”
“我可惜,一来没有在水边上将他当场击杀,二来你在那处山野聚落中又保下了他,三来,在俘虏营中初见其人时,虽然看出了他有枭桀之姿,但终究在心中也起了几分惜才的念头,这才又放过他一马。”
“后来又因为其他事,将他收入麾下,让他有了立功壮大的机会。现在想来,当真是可惜了!”
徐荣说到最后,不自觉地扼腕长叹。看到自家舅父的这个样子,徐琨也不知道如何劝解。阎行回到中牟之后,还曾派人给自己送来一份书信,阐言自己的苦衷,而徐琨到现在都没有回复他。
最后,徐琨悄然行礼,静静地退了出去,徐荣看着徐琨退走的背影,面容肃穆。
虽然阎行已经具备了脱身之势,但实力还是弱小,不能够真正对徐荣产生实质性的威胁,徐荣叹息之后,也渐渐放下心中的纠结。
“一时纵虎,数世之患,彼辈之势已成,强求无益。罢了,罢了,就暂且存一段机缘,留待这些后生去解决吧。”
想法已经深深留在他心中了。
等到李儒和董卓商议完毕,迈步从堂内出来,穿上丝履后,他驻足在堂外空地上,眯着眼看着已经移到中天的日头,双眉之间已经扭结成一团。
眼下,董卓阵营力主的迁都事宜已成,朝廷据崤函之险,前线大军又捷报屡传,在常人看来,这是董卓阵营如日中天的时候,但身处局中的李儒,却仿佛看到了炎日当中的黑点在跳跃,隐隐有扩大反噬炎日的势头。
联想到当前的事情,李儒觉得当下的大势变幻叵测,朝堂内外的形势也终究还不明朗,连带着,近来他的心中也升起了莫名的忧虑感。
回忆起董卓刚刚的话,李儒藏在袖中的双手更是紧紧握紧成拳。
定下了前线大军暂缓进攻的大计后,董卓依旧将成皋、荥阳一线的防务,全权授予给主将徐荣负责主持,调阎行回雒阳的军令也随后就要发往中牟了,只是!
阎行这一支可以由自己掌握兵马,接下来一定要争取布置在临近关中的地区,未雨绸缪,以备将来的不时之需。
两日后荥阳董军大营
重新回到军营掌军的徐荣,接到了来自雒阳的军令。军令中除了下达前线大军暂缓进攻的命令之外,还大加褒奖了徐荣的赫赫战功,宣告雒阳不日就要有犒劳将士的赏赐下发,同时严示前线战事,一切由徐荣主持,军中各部将皆需奉命行事。
只是在末尾,也提及了对阎行所部的处置,那就是调回雒阳听令。
获悉军令全部内容的徐荣,倒没有了之前在病榻上听闻阎行擅自进军获胜的暴怒,他面露沉思,负手立在军帐中,默然不语。
随从在侧的徐琨看到了徐荣的脸色后,不知他的心意,想了想,试探着说道:
“恭贺大人,我军在阳城、荥阳力挫叛军,战功显赫,连相国也不吝褒奖之词,军令中又严申军中尊卑上下之序,并对将士们厚加赏赐,可见相国心中还是属意大人啊!”
正思忖事情的徐荣听了徐琨的话,呵的一声冷笑。他敢弹劾立下大功的阎行,自然不是意气行事,这其中既有对自己在董卓心中地位的绝对自信,也有出于对争端后续处置的充分把握。
自己跟随董卓征战多年,东征黄巾,西平羌乱,屡立战功,近来更是接连在阳城、荥阳打了两个大胜仗。试问董卓在面对自己和阎艳的争端时,如何取舍,结果顷刻可知。
所以,雒阳的溢美褒奖、大加赏赐、严申尊卑这一些都是徐荣意料之中的,但是让徐荣没想到的,是相国董卓竟然下令前线大军暂缓进攻,这让他不由在心里生出众多疑虑来。
按徐荣之前军报中的意思,就应该趁着孙坚这个猛将在豫州立足不稳之前,全力进攻,击溃孙坚的势力,攻占豫州全境,这才能够彻底解除雒阳的心腹之患。
可是,一向对反叛的关东州郡恨之入骨的相国,却选择了大军暂缓进攻的策略,这让徐荣听完之后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够暂时归结为相国另有后招。
不去想这些让人困惑的事情后,徐荣又转而着眼军令末尾的调令,显然在争议中,自己虽然占了上风,但是阎艳也凭借火烧封丘的功劳,为他自己寻得了一条腾跃脱困的捷径,只是不知道这道调令,其中是否又有李儒的影子在。
“琨儿,派去阎艳营中的士卒可曾回来了?”
“嗯,已经回来了,回来的士卒转述了阎艳的话,他说为国事者,义不顾身,虽违将军之令,却有益于国事,问心无愧,一切都要等雒阳的决断!”
“好一个为国事者,义不顾身!”
听完徐琨转述阎行的话,徐荣气极反笑。
“我看他是心怀异志,又恐在我麾下受我监视,不得施展,这才心怀不轨,急于脱身,甚至不惜冒死突入敌境,以少量兵马立下大功,来为自己的违令脱身谋求自保吧!”
“我在之前就曾言此人目锐面坚,有枭桀之姿,非久居人下之辈,以其为爪牙,饥则为用,饱则扬去。而今前言一一料中,可惜了!”
徐荣在冷笑着说完之后,突然又叹息了一声。
徐琨抿抿嘴,过了一会,才缓缓问道:
“不知大人可惜何事?”
“我可惜,一来没有在水边上将他当场击杀,二来你在那处山野聚落中又保下了他,三来,在俘虏营中初见其人时,虽然看出了他有枭桀之姿,但终究在心中也起了几分惜才的念头,这才又放过他一马。”
“后来又因为其他事,将他收入麾下,让他有了立功壮大的机会。现在想来,当真是可惜了!”
徐荣说到最后,不自觉地扼腕长叹。看到自家舅父的这个样子,徐琨也不知道如何劝解。阎行回到中牟之后,还曾派人给自己送来一份书信,阐言自己的苦衷,而徐琨到现在都没有回复他。
最后,徐琨悄然行礼,静静地退了出去,徐荣看着徐琨退走的背影,面容肃穆。
虽然阎行已经具备了脱身之势,但实力还是弱小,不能够真正对徐荣产生实质性的威胁,徐荣叹息之后,也渐渐放下心中的纠结。
“一时纵虎,数世之患,彼辈之势已成,强求无益。罢了,罢了,就暂且存一段机缘,留待这些后生去解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