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景小说网 www.njpjfc.com,爱陈雨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文明单位创建已兴起多年,起到了相当的积极作用,产生了较大影响,这是不可否定的。但是要看到它的不足之处。从横向看,未能在所有单位开展起来,其声势和规模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有的单位负责人还未认识到文明单位称号是同级先进称号中最高荣誉称号,有的认为文明单位称号还不如“劳模”、“先进”管用,甚至有的单位领导还不知道有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从纵向看已获得某类或某级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不仅创建的时间长短有异,更重要的是对文明单位创建含义的认识也有程度不同的差别。有的把它当作装门面的招牌,认为门前有了这块牌见人也光彩;有的把它看作是工作业绩的标志,认为没有它,对上不好交待,对下没有说法。同时社会上对文明单位也有不同看法。有的说,学它(指某文明单位)不如学自己,它的文明单位是怎么来的,这还值得学习;有的一提到某文明单位就嗤之以鼻,什么了不起,只不过单位有钱,舍得花,这叫什么真本事
由于创建的动因和目标的不同,所以在内部管理、素质提高等方面也存在形形色色的状况。初始获得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虽然基本达到了文明单位创建条件,但是如何内增素质,外树形象还缺乏清晰的思路,在未理顺创建程序的情况下,就想提档升级跨入高一级文明单位的行列。已获得多年文明单位称号的老文明单位,在换届验收中,从总体上看他们比同级一般单位的思想境界、业务水平、精神风貌、外在形象等还是高一筹,但也暴露一些问题。有的出现频繁告状、上诉现象,可又查而无果,反映出该单位内部凝聚力差;有的步子不大年年走,成绩不大年年有,工作无大错,但也无新鲜经验,无新发展,基本停留在原发展水平基础上,反映出该单位存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得过且过的思想意识;有的虽说获得省一级文明单位称号,但通过实地查看了解,基本是老调子、老办法、老典型,反映出该单位存在不敢大胆开拓、守旧摊子、缺乏创新意识的状况。如此等等的四平八稳的思想状况,显然与社会生活多样化和与时俱进的形势不相符合,与体制、科技、教育三大创新不吻合,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市场经济的时代不同步。随着形势的发展,各地各单位对中央确立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将进一步落实,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创建面将逐年扩大,争创并获得文明单位光荣称号的单位也将逐步增加,这里就有一个怎样坚持文明单位标准,保证其质量,提高其档次,增加其品位的问题,这些值得研究,为此提出文明单位创建要抓发展即坚持文明单位创建的问题。
文明单位的发展由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这一点是大家共同看法,没有异议,然而对这个发展过程的内涵究竟怎样理解,认识就不一样了。一种人认为,一个单位由县(市、区)级命名为文明单位或最佳文明单位,再上升到地(市)级命名为文明单位或最佳文明单位,再晋升到省级命名为文明单位或最佳文明单位,或者越级跳到省级命名为最佳文明单位,完成这个过程可以说是比较理想的发展过程了;还有一种人认为,文明单位每年创逐届升,达到省级命名为文明单位几连冠也不错,也是比较好的发展过程;再有一种认为,一个系统中先有几个文明单位发展到一定程度,省、地、县三级命名的文明单位均有,连整个系统也是文明系统;这也是一个发展过程等。这些看法不能说没有一定道理,可是觉得欠佳,现在全国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命名两届,有些地方或单位在“金顶”面前跃跃欲试,因为这些是侧重于名称升级上,而没有把一个单位建设所应达到的境界充分体现出来。再者,有的单位固然可以达到某个级别的命名称号,但好景不长,难以持久,虽说荣誉的升降呈波浪式不稀奇,但这中间的原因恐怕与单位本身没有探求新的思路和没有使文明单位达到应有高度,其要求不明确有一定关系。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才提出文明单位创建重在建设,贵在创新,高在塑形。
1、重在建设。重在建设在党的第十二届六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是作为重要方针提出的,强调加强熔剂建设,要坚持一切着眼于建设。而在党的十四届六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是把重在建设的方针具体化为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两个文明建设同时发展,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等,这就要求在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中要重视群众性文化、卫生、体育和科普建设,要重视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在人本素质和人力素质上有量的积累,要在硬件建设上有新的面貌(当然要量力而行),要在软件(包括思想道德和制度)建设上有质的飞跃,做到用文化活动感染人,有文明环境改造人,用公民道德和规章制度规范人。这是文明单位创建的基础性工作和基本要求。
2、贵在创新。按文明单位创建条件一条一条抓落实,且有成效,这是好的。但事物是千差万别的。各个单位都带有鲜明的个性,几个带共性的文明单位条件,怎能将丰富多彩的个性囊括得了呢?事实上,一二三产业、各行各业、党政群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五光十色,运行规律各异,管理办法不同,在现实的生活中,又不断地丰富共性,充实共性,完善共性,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不过要有辛勤的工作、艰苦的探索、认真的总结、细心的研究,才能成为自觉的理性的创新。创新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前进的动力。文明单位创建每届有新的升级或由高一级党政机关命,这不应仅仅看作是名称的更新,而应看作是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创新的必然,无创新者不能提档升级,这要成为一条硬规定。就像学生读书一样,完不成新的学习任务就不能升级或越级。比方说某单位连续三届是地市级文明单位,到第四届验收考核时,创建活动仅一般,无创新内容,鉴于这种情况,就是省一级有指标也不能给它,至多也只能保持原有的文明单位称号。这样做就可促使文明单位有一种紧迫感,要求它每年不断创新,要有新内容、新特点、新思路、新成效,不断推陈出新。怎么创新?途径是多方面的,发明、嫁接、组合等可以,按起码要求说,是单位的某个项目、某个先进人物与同行业比在同级冒尖,在上一级影响有地位,也可以... -->>
文明单位创建已兴起多年,起到了相当的积极作用,产生了较大影响,这是不可否定的。但是要看到它的不足之处。从横向看,未能在所有单位开展起来,其声势和规模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有的单位负责人还未认识到文明单位称号是同级先进称号中最高荣誉称号,有的认为文明单位称号还不如“劳模”、“先进”管用,甚至有的单位领导还不知道有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从纵向看已获得某类或某级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不仅创建的时间长短有异,更重要的是对文明单位创建含义的认识也有程度不同的差别。有的把它当作装门面的招牌,认为门前有了这块牌见人也光彩;有的把它看作是工作业绩的标志,认为没有它,对上不好交待,对下没有说法。同时社会上对文明单位也有不同看法。有的说,学它(指某文明单位)不如学自己,它的文明单位是怎么来的,这还值得学习;有的一提到某文明单位就嗤之以鼻,什么了不起,只不过单位有钱,舍得花,这叫什么真本事
由于创建的动因和目标的不同,所以在内部管理、素质提高等方面也存在形形色色的状况。初始获得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虽然基本达到了文明单位创建条件,但是如何内增素质,外树形象还缺乏清晰的思路,在未理顺创建程序的情况下,就想提档升级跨入高一级文明单位的行列。已获得多年文明单位称号的老文明单位,在换届验收中,从总体上看他们比同级一般单位的思想境界、业务水平、精神风貌、外在形象等还是高一筹,但也暴露一些问题。有的出现频繁告状、上诉现象,可又查而无果,反映出该单位内部凝聚力差;有的步子不大年年走,成绩不大年年有,工作无大错,但也无新鲜经验,无新发展,基本停留在原发展水平基础上,反映出该单位存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得过且过的思想意识;有的虽说获得省一级文明单位称号,但通过实地查看了解,基本是老调子、老办法、老典型,反映出该单位存在不敢大胆开拓、守旧摊子、缺乏创新意识的状况。如此等等的四平八稳的思想状况,显然与社会生活多样化和与时俱进的形势不相符合,与体制、科技、教育三大创新不吻合,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市场经济的时代不同步。随着形势的发展,各地各单位对中央确立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将进一步落实,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创建面将逐年扩大,争创并获得文明单位光荣称号的单位也将逐步增加,这里就有一个怎样坚持文明单位标准,保证其质量,提高其档次,增加其品位的问题,这些值得研究,为此提出文明单位创建要抓发展即坚持文明单位创建的问题。
文明单位的发展由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这一点是大家共同看法,没有异议,然而对这个发展过程的内涵究竟怎样理解,认识就不一样了。一种人认为,一个单位由县(市、区)级命名为文明单位或最佳文明单位,再上升到地(市)级命名为文明单位或最佳文明单位,再晋升到省级命名为文明单位或最佳文明单位,或者越级跳到省级命名为最佳文明单位,完成这个过程可以说是比较理想的发展过程了;还有一种人认为,文明单位每年创逐届升,达到省级命名为文明单位几连冠也不错,也是比较好的发展过程;再有一种认为,一个系统中先有几个文明单位发展到一定程度,省、地、县三级命名的文明单位均有,连整个系统也是文明系统;这也是一个发展过程等。这些看法不能说没有一定道理,可是觉得欠佳,现在全国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命名两届,有些地方或单位在“金顶”面前跃跃欲试,因为这些是侧重于名称升级上,而没有把一个单位建设所应达到的境界充分体现出来。再者,有的单位固然可以达到某个级别的命名称号,但好景不长,难以持久,虽说荣誉的升降呈波浪式不稀奇,但这中间的原因恐怕与单位本身没有探求新的思路和没有使文明单位达到应有高度,其要求不明确有一定关系。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才提出文明单位创建重在建设,贵在创新,高在塑形。
1、重在建设。重在建设在党的第十二届六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是作为重要方针提出的,强调加强熔剂建设,要坚持一切着眼于建设。而在党的十四届六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是把重在建设的方针具体化为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两个文明建设同时发展,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等,这就要求在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中要重视群众性文化、卫生、体育和科普建设,要重视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在人本素质和人力素质上有量的积累,要在硬件建设上有新的面貌(当然要量力而行),要在软件(包括思想道德和制度)建设上有质的飞跃,做到用文化活动感染人,有文明环境改造人,用公民道德和规章制度规范人。这是文明单位创建的基础性工作和基本要求。
2、贵在创新。按文明单位创建条件一条一条抓落实,且有成效,这是好的。但事物是千差万别的。各个单位都带有鲜明的个性,几个带共性的文明单位条件,怎能将丰富多彩的个性囊括得了呢?事实上,一二三产业、各行各业、党政群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五光十色,运行规律各异,管理办法不同,在现实的生活中,又不断地丰富共性,充实共性,完善共性,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不过要有辛勤的工作、艰苦的探索、认真的总结、细心的研究,才能成为自觉的理性的创新。创新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前进的动力。文明单位创建每届有新的升级或由高一级党政机关命,这不应仅仅看作是名称的更新,而应看作是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创新的必然,无创新者不能提档升级,这要成为一条硬规定。就像学生读书一样,完不成新的学习任务就不能升级或越级。比方说某单位连续三届是地市级文明单位,到第四届验收考核时,创建活动仅一般,无创新内容,鉴于这种情况,就是省一级有指标也不能给它,至多也只能保持原有的文明单位称号。这样做就可促使文明单位有一种紧迫感,要求它每年不断创新,要有新内容、新特点、新思路、新成效,不断推陈出新。怎么创新?途径是多方面的,发明、嫁接、组合等可以,按起码要求说,是单位的某个项目、某个先进人物与同行业比在同级冒尖,在上一级影响有地位,也可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