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景小说网 www.njpjfc.com,快穿之坚持做个老不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乾清宫,养心殿内。
看着各地新送上来的奏折,元熙帝是哭笑不得:“还真是开了个坏头!”
短短不到一个月,七七四十九天国孝还没结束,全国各地就已经出现了将近百起造反之事,关键是很多人就真的只是单枪匹马闯府衙,并且叫嚣造反。
压根没造成什么实际损失。
更别说动乱和割据了。
可要知道,他侄子是真的杀了他亲爹啊,跟他侄子的操作一比,那些拿把菜刀闯府衙说自己造反的,简直就是在搞笑,同时也正因如此,那些地方官才不得不上奏折询问,事情该怎么处理。
虽然按造反论处也不算错。
但这些反造的实在是太荒谬了,荒谬到他们觉得,按造反论处不太合适。
“戴权,你说朕该如何处置?”
虽然感觉这些事很可笑,但元熙帝稍微思索一会,还是觉得有些为难,因为再怎么可笑,也不妨碍他们在造反。
如果真一笑而过,宽恕放过。
未来岂不是谁都敢拿造反说笑,万一有真造反的混淆视听,掺杂其中,稍有不慎可就是动摇社稷,到时不管是他当政还是后辈当政,罪过岂不算他的。
可要真按造反十恶不赦。
必须诛九族裁决的话。
难免让人觉得他过于残忍酷烈。
太过于好面子,既不想自己活着的时候名声不好,也不想死后有污名,大概就是元熙帝这辈子最大的硬伤了吧。
“陛下,毕竟又没有造成什么大的影响,不若还是由刑部自行裁决吧。”
戴权好歹陪了元熙帝近三十年,比他媳妇儿女陪伴时间都要长得多,又岂能不明白元熙帝的想法,当即建议道。
既然为难,那就推给邢部呗。
回头万一出事或者有骂名,那也是由刑部来担着,实在不行,撤掉一两个主管此事的刑部官员,表明态度就是。
这些年为了与太上皇争权,元熙帝他也没少做敌不过,舍弃自己人的事。
“刑部……
就怕他们不敢,回头再次把这些奏折送上来,不过问题的根子还是那些庶子女,甚至于妾室被苛待的太厉害了。
知道靠自己,恐怕无法报复……
又受先前那事的启发,这才想到了这么个同归于尽,替自己报仇的想法。
你看看这个奏折,菌县秦家,一个女子遍体鳞伤,被活活斩断了一条胳膊闯进县衙,大声辱骂朕,怒吼要造反。
还没来得及做些什么呢。
就已经失血过多而亡。
她是被那个秦家强抢入府,父母也被秦家那个畜生害死了,甚至于她本人都是抱着必死之心,从秦家跑出来的。
胳膊则是被追她的秦家人砍断。
追杀她的人更是直接闯进了府衙。
若非正好有绣衣卫在场,恐怕她就这么死了,也不会有造反折子递上来。
唉,她这哪是在造反啊!
她这分明是在用自己的命告御状。
如此一来,她骂朕的那些话倒也不算过分,确实是朕的失职,唉,这些还只是爆出来的,还只是侥幸逃出来,并且活着闯进府衙,同时还正好有绣衣卫在场,不用担心被当地县令压下来……
恐怕没报上来,被压下去的造反。
还有很多……
类似的悲惨故事,只怕是更多!”
又看了本将前因后果讲解的十分清楚的新奏折后,元熙帝内心感慨不已的开始发散思维,考虑更深层次的问题。
并且越想越觉得心惊,越觉得百姓疾苦,地方士绅作恶,官员互相包庇。
“朕当年母妃去世后,有段时间的日子过得也是相当难熬,不过相比较于奏折里的一些人,还是要好太多了!”
又一本奏折看完,元熙帝甚至于还生出了些共鸣感,虽然当初苛待他的那些人都已经死了,不用他出面开口或动手,就有的是人,帮他把那些人弄死。
但童年记忆终究还是挺深刻。
至今都能回忆起当时的惶恐愤懑。
好在没几年他就出宫建府了,不像奏折里的一些人,一直被欺压受辱,甚至于吃不饱,日子过得还不如奴仆,光是设身处地在脑海里想想,元熙帝都觉得有些受不了,同时内心天平也愈加向要严惩造反者家族的方向倾斜,不然都感觉有些对不起那些用命来造反的人。
奏折看的越多,他就越觉得,那些造反者哪是在造反,分明是在告御状。
若真因为没造成什么恶劣影响,就轻拿轻放放过他们背后的家族,元熙帝他甚至都觉得有些对不起自己的童年。
是对自己童年的背叛。
不过最后他还是没有自己直接下决断,而是在第二天早朝特地挑了几个比较鲜明的例子,读给在场众大臣们听。
并且询问他们的意见。
本来元熙帝以为,向来古板的那些老大臣们说不定就要坚持诛九族,到时他做好人调和,表示用不着诛九族,只族灭就行,既能起到一定威慑作用,并且让他念头通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他的仁善,勉强算是两全其美了。
然而早朝的局面并未如他所料。
很多大臣都认为不该严惩。
甚至有人认为,应该只惩罚那些胡闹的造反者,其中李太傅更是坚持道:
“这些造反者中除了少部分确实有冤,剩余者都是为人子女的畜生,不想忠君报国,只因父亲的一时忽视,或者嫡母的少许苛待,就敢如此胆大妄为。
实乃不忠不孝,畜生不如……
他们所作所为非是造反,乃是忤逆不孝,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可这些畜生却要以一己之力冤枉全族造反,连累全族,甚至于使得整个家族香火断绝,如若陛下不能明察秋毫,岂不中了他们的诡计,并惹得天下人为之惊恐不服!”
因为经历不同,地位不同,身份不同,屁股坐的位置不同,看待同一件事的角度自然也有所不同,李太傅等人看到的是,那些家伙简直就是家族罪人。
生下来便该溺死的那种!
不过受了些苛待,就妄图让全族陪葬,心思恶毒至极,万一真按造反诛九族论处,同时相关消息传开,引一些逆子畜牲模仿,不知得造就多大乱子呢!
如果再有人设法引诱搞事,谁又敢保证,自家不会出现类似的畜牲儿女。
旁支亲戚出现类似情况也是麻烦。
... -->>
乾清宫,养心殿内。
看着各地新送上来的奏折,元熙帝是哭笑不得:“还真是开了个坏头!”
短短不到一个月,七七四十九天国孝还没结束,全国各地就已经出现了将近百起造反之事,关键是很多人就真的只是单枪匹马闯府衙,并且叫嚣造反。
压根没造成什么实际损失。
更别说动乱和割据了。
可要知道,他侄子是真的杀了他亲爹啊,跟他侄子的操作一比,那些拿把菜刀闯府衙说自己造反的,简直就是在搞笑,同时也正因如此,那些地方官才不得不上奏折询问,事情该怎么处理。
虽然按造反论处也不算错。
但这些反造的实在是太荒谬了,荒谬到他们觉得,按造反论处不太合适。
“戴权,你说朕该如何处置?”
虽然感觉这些事很可笑,但元熙帝稍微思索一会,还是觉得有些为难,因为再怎么可笑,也不妨碍他们在造反。
如果真一笑而过,宽恕放过。
未来岂不是谁都敢拿造反说笑,万一有真造反的混淆视听,掺杂其中,稍有不慎可就是动摇社稷,到时不管是他当政还是后辈当政,罪过岂不算他的。
可要真按造反十恶不赦。
必须诛九族裁决的话。
难免让人觉得他过于残忍酷烈。
太过于好面子,既不想自己活着的时候名声不好,也不想死后有污名,大概就是元熙帝这辈子最大的硬伤了吧。
“陛下,毕竟又没有造成什么大的影响,不若还是由刑部自行裁决吧。”
戴权好歹陪了元熙帝近三十年,比他媳妇儿女陪伴时间都要长得多,又岂能不明白元熙帝的想法,当即建议道。
既然为难,那就推给邢部呗。
回头万一出事或者有骂名,那也是由刑部来担着,实在不行,撤掉一两个主管此事的刑部官员,表明态度就是。
这些年为了与太上皇争权,元熙帝他也没少做敌不过,舍弃自己人的事。
“刑部……
就怕他们不敢,回头再次把这些奏折送上来,不过问题的根子还是那些庶子女,甚至于妾室被苛待的太厉害了。
知道靠自己,恐怕无法报复……
又受先前那事的启发,这才想到了这么个同归于尽,替自己报仇的想法。
你看看这个奏折,菌县秦家,一个女子遍体鳞伤,被活活斩断了一条胳膊闯进县衙,大声辱骂朕,怒吼要造反。
还没来得及做些什么呢。
就已经失血过多而亡。
她是被那个秦家强抢入府,父母也被秦家那个畜生害死了,甚至于她本人都是抱着必死之心,从秦家跑出来的。
胳膊则是被追她的秦家人砍断。
追杀她的人更是直接闯进了府衙。
若非正好有绣衣卫在场,恐怕她就这么死了,也不会有造反折子递上来。
唉,她这哪是在造反啊!
她这分明是在用自己的命告御状。
如此一来,她骂朕的那些话倒也不算过分,确实是朕的失职,唉,这些还只是爆出来的,还只是侥幸逃出来,并且活着闯进府衙,同时还正好有绣衣卫在场,不用担心被当地县令压下来……
恐怕没报上来,被压下去的造反。
还有很多……
类似的悲惨故事,只怕是更多!”
又看了本将前因后果讲解的十分清楚的新奏折后,元熙帝内心感慨不已的开始发散思维,考虑更深层次的问题。
并且越想越觉得心惊,越觉得百姓疾苦,地方士绅作恶,官员互相包庇。
“朕当年母妃去世后,有段时间的日子过得也是相当难熬,不过相比较于奏折里的一些人,还是要好太多了!”
又一本奏折看完,元熙帝甚至于还生出了些共鸣感,虽然当初苛待他的那些人都已经死了,不用他出面开口或动手,就有的是人,帮他把那些人弄死。
但童年记忆终究还是挺深刻。
至今都能回忆起当时的惶恐愤懑。
好在没几年他就出宫建府了,不像奏折里的一些人,一直被欺压受辱,甚至于吃不饱,日子过得还不如奴仆,光是设身处地在脑海里想想,元熙帝都觉得有些受不了,同时内心天平也愈加向要严惩造反者家族的方向倾斜,不然都感觉有些对不起那些用命来造反的人。
奏折看的越多,他就越觉得,那些造反者哪是在造反,分明是在告御状。
若真因为没造成什么恶劣影响,就轻拿轻放放过他们背后的家族,元熙帝他甚至都觉得有些对不起自己的童年。
是对自己童年的背叛。
不过最后他还是没有自己直接下决断,而是在第二天早朝特地挑了几个比较鲜明的例子,读给在场众大臣们听。
并且询问他们的意见。
本来元熙帝以为,向来古板的那些老大臣们说不定就要坚持诛九族,到时他做好人调和,表示用不着诛九族,只族灭就行,既能起到一定威慑作用,并且让他念头通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他的仁善,勉强算是两全其美了。
然而早朝的局面并未如他所料。
很多大臣都认为不该严惩。
甚至有人认为,应该只惩罚那些胡闹的造反者,其中李太傅更是坚持道:
“这些造反者中除了少部分确实有冤,剩余者都是为人子女的畜生,不想忠君报国,只因父亲的一时忽视,或者嫡母的少许苛待,就敢如此胆大妄为。
实乃不忠不孝,畜生不如……
他们所作所为非是造反,乃是忤逆不孝,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可这些畜生却要以一己之力冤枉全族造反,连累全族,甚至于使得整个家族香火断绝,如若陛下不能明察秋毫,岂不中了他们的诡计,并惹得天下人为之惊恐不服!”
因为经历不同,地位不同,身份不同,屁股坐的位置不同,看待同一件事的角度自然也有所不同,李太傅等人看到的是,那些家伙简直就是家族罪人。
生下来便该溺死的那种!
不过受了些苛待,就妄图让全族陪葬,心思恶毒至极,万一真按造反诛九族论处,同时相关消息传开,引一些逆子畜牲模仿,不知得造就多大乱子呢!
如果再有人设法引诱搞事,谁又敢保证,自家不会出现类似的畜牲儿女。
旁支亲戚出现类似情况也是麻烦。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