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景小说网 www.njpjfc.com,承影落雪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越过了天梯,仿佛建了一座里程碑,虽然有些后怕,却在一种恐惧中获得愉悦,一种莫名的亢奋,原来内心泊着的那只小船,正在北海的柳丝下、涟漪中自由地飘荡。
北线景区最高峰是飞来峰,飞来峰上有一座石塔,在夕光中熠熠生辉。
飞来石原本是上方寺讲经堂窗下一块很普通的小石头。自上方寺建寺之初,便开始每日在旁边听主持高僧宣读佛法。经过几百年的耳濡目染,逐渐也通习人性,骤然成精。但自知法力微弱,也不敢过于造次。一日,它听上方寺第二十三代主持虚空方丈讲解大般若经,偶有心得,习得飞升变化之法。它一时心起,将自己变得无比硕大,又喝令三山五岳巨石滚动,刹那间,飞砂走石,污烟滚滚。而讲经堂内听讲众僧摇头晃脑,昏昏沉沉。虚空方丈知道有妖怪作乱,急忙大声诵读佛法,请来四大金刚护守寺庙。上方寺四周才又恢复平静。小石头知道事情败露,连忙飞身逃走。不料半路被雷神看到,雷神一锤将它打落下来。小石头身受重伤,再也动弹不得。虚空方丈追赶到此,怕它日后再次作怪,便在石头上建造玉塔一座,将它镇住。又怜惜它听读佛法,能有小成,实属不易。熬糯米粥同白灰浆浇灌在它的伤口上,让它免受风啄雨滴之苦。飞来石又称灌浆石,便是由此而来。
一边向飞来峰攀去,一边恋恋不舍回望自己的足迹,仿佛那是自己的作品。
夕阳的余晖洒在山体上,呈现出一种特别的金色。因为季节的缘故,草枯木疏,花草树木的头发乱蓬蓬的,还在做着料峭的春梦。因为萧条,几无花草树木的点缀,五分之四的山体的裸露的,露出山石的本色,所以夕光照在上面自然是像画师为它着了一层金色的颜料。
记得我在写大学毕业论文时,我选了好些题目,最终选择了论王维诗中的山水画布局规律。为此,我深入研究了王维所有的作品,又研读了中国山水画的很多资料,最终写成并得到了发表。我知道,凡描绘自然风景为主体的绘画称为山水画,名山大川,田野村居,城市园林,历史名胜,宫殿楼台,舟船车马,均可入山水画。若再细分还可分为水墨、青绿、金碧、浅绛等。就是说山水画若细分,有“水墨山水”、“青绿山水”、“金碧山水”之分的。
水墨山水传说起源于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即是用水墨而不着色所画的山水画。传为他写的山水诀中说:“夫画道之中,水墨为最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百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即以水墨画作为表现自然,最能得心应手,最能小中见大,超越时空,作者可以充分挥洒,收到多姿多彩的笔情墨趣,其层次之多和意外之变化,都是任何色彩所难于奏效的。
至于“青绿山水”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把青绿山水的格式固定下来。青绿着色重在渲晕得法,薄中见厚,浓中见雅。大青绿所使用的颜料种类比较多,从主要的基调看,以石青、石绿为主色,看去辉煌庄重,有欣欣向荣、草木华滋之感。
而金碧山水:是青绿山水中另一种着色形式,即以石青、石绿为基础,最后在轮廓处勾金,通过这道金线,像彩绘藻井一样,把山水画装饰得更为绚丽辉煌。在描绘浓艳的夕照晚景,体现出山岩边际的一层金光,增强日照之气氛,在突出的山石表面薄罩一层金粉,或用胭脂、白粉烘托艳阳秋色,使青绿与金碧相映生辉。
以前只是在书中的文字描述和画卷的欣赏中见过“金碧山水画”今日回望裸露在夕光中凤凰山,终于欣赏到了大自然中真正的“金碧山水”了。
是的,只有在这特定的季节,特定的时辰,特定的阳光返照,还有我这特定的审美主体,才能构成一幅自然的、真实的、立体的“金碧山水画”这是任何画师都无法复制的。
在通往“飞来石塔”的途中,又许多景点可赏,但是我都忽略不计,拒绝了那些旁逸斜出的景点诱惑,直奔主题,向着心中的目标——飞来石塔行进。
我像一条蛇,因为山路像一条蛇在蜿蜒。不知道走过了多少条弯弯曲曲,狭窄陡峭的s型小路。有时候明明看见了飞来石塔就在头顶,可是怎么走就是不到;有时候甚至快要泄气了,总觉得目标离自己越来越远,仿佛在高恶作剧,你进它退,像一道神秘的影子在引诱你一步步向前,最终将你引入陷阱。
当来到顶峰,看到飞来石塔的时候,两条腿几乎不听使唤了,仿佛是别人的两条腿。
极目远眺,迎面山风吹来,刺入肌骨,不寒而栗。
忽然生出一种莫名的孤独和寂寞。是的,登上了高峰又如何?实现了目标又怎样?
王安石说:
莫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其实,我想说:
浮云虽不遮望眼,一世孤寒最高层。
英雄注定是要寂寞的。
英雄注定是要毁灭的。
有许多英雄登高山后,永远消失在山峰与云天的交界处。
有许多英雄临沧海i后,永远沉醉在大海的胸怀不再醒来。
人生如过翼,用苏子的话说:
寄蜉蝣天地,渺沧海一粟。
这块“飞来石”是真正的英雄,完成的也是真正的毁灭。
越过了天梯,仿佛建了一座里程碑,虽然有些后怕,却在一种恐惧中获得愉悦,一种莫名的亢奋,原来内心泊着的那只小船,正在北海的柳丝下、涟漪中自由地飘荡。
北线景区最高峰是飞来峰,飞来峰上有一座石塔,在夕光中熠熠生辉。
飞来石原本是上方寺讲经堂窗下一块很普通的小石头。自上方寺建寺之初,便开始每日在旁边听主持高僧宣读佛法。经过几百年的耳濡目染,逐渐也通习人性,骤然成精。但自知法力微弱,也不敢过于造次。一日,它听上方寺第二十三代主持虚空方丈讲解大般若经,偶有心得,习得飞升变化之法。它一时心起,将自己变得无比硕大,又喝令三山五岳巨石滚动,刹那间,飞砂走石,污烟滚滚。而讲经堂内听讲众僧摇头晃脑,昏昏沉沉。虚空方丈知道有妖怪作乱,急忙大声诵读佛法,请来四大金刚护守寺庙。上方寺四周才又恢复平静。小石头知道事情败露,连忙飞身逃走。不料半路被雷神看到,雷神一锤将它打落下来。小石头身受重伤,再也动弹不得。虚空方丈追赶到此,怕它日后再次作怪,便在石头上建造玉塔一座,将它镇住。又怜惜它听读佛法,能有小成,实属不易。熬糯米粥同白灰浆浇灌在它的伤口上,让它免受风啄雨滴之苦。飞来石又称灌浆石,便是由此而来。
一边向飞来峰攀去,一边恋恋不舍回望自己的足迹,仿佛那是自己的作品。
夕阳的余晖洒在山体上,呈现出一种特别的金色。因为季节的缘故,草枯木疏,花草树木的头发乱蓬蓬的,还在做着料峭的春梦。因为萧条,几无花草树木的点缀,五分之四的山体的裸露的,露出山石的本色,所以夕光照在上面自然是像画师为它着了一层金色的颜料。
记得我在写大学毕业论文时,我选了好些题目,最终选择了论王维诗中的山水画布局规律。为此,我深入研究了王维所有的作品,又研读了中国山水画的很多资料,最终写成并得到了发表。我知道,凡描绘自然风景为主体的绘画称为山水画,名山大川,田野村居,城市园林,历史名胜,宫殿楼台,舟船车马,均可入山水画。若再细分还可分为水墨、青绿、金碧、浅绛等。就是说山水画若细分,有“水墨山水”、“青绿山水”、“金碧山水”之分的。
水墨山水传说起源于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即是用水墨而不着色所画的山水画。传为他写的山水诀中说:“夫画道之中,水墨为最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百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即以水墨画作为表现自然,最能得心应手,最能小中见大,超越时空,作者可以充分挥洒,收到多姿多彩的笔情墨趣,其层次之多和意外之变化,都是任何色彩所难于奏效的。
至于“青绿山水”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把青绿山水的格式固定下来。青绿着色重在渲晕得法,薄中见厚,浓中见雅。大青绿所使用的颜料种类比较多,从主要的基调看,以石青、石绿为主色,看去辉煌庄重,有欣欣向荣、草木华滋之感。
而金碧山水:是青绿山水中另一种着色形式,即以石青、石绿为基础,最后在轮廓处勾金,通过这道金线,像彩绘藻井一样,把山水画装饰得更为绚丽辉煌。在描绘浓艳的夕照晚景,体现出山岩边际的一层金光,增强日照之气氛,在突出的山石表面薄罩一层金粉,或用胭脂、白粉烘托艳阳秋色,使青绿与金碧相映生辉。
以前只是在书中的文字描述和画卷的欣赏中见过“金碧山水画”今日回望裸露在夕光中凤凰山,终于欣赏到了大自然中真正的“金碧山水”了。
是的,只有在这特定的季节,特定的时辰,特定的阳光返照,还有我这特定的审美主体,才能构成一幅自然的、真实的、立体的“金碧山水画”这是任何画师都无法复制的。
在通往“飞来石塔”的途中,又许多景点可赏,但是我都忽略不计,拒绝了那些旁逸斜出的景点诱惑,直奔主题,向着心中的目标——飞来石塔行进。
我像一条蛇,因为山路像一条蛇在蜿蜒。不知道走过了多少条弯弯曲曲,狭窄陡峭的s型小路。有时候明明看见了飞来石塔就在头顶,可是怎么走就是不到;有时候甚至快要泄气了,总觉得目标离自己越来越远,仿佛在高恶作剧,你进它退,像一道神秘的影子在引诱你一步步向前,最终将你引入陷阱。
当来到顶峰,看到飞来石塔的时候,两条腿几乎不听使唤了,仿佛是别人的两条腿。
极目远眺,迎面山风吹来,刺入肌骨,不寒而栗。
忽然生出一种莫名的孤独和寂寞。是的,登上了高峰又如何?实现了目标又怎样?
王安石说:
莫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其实,我想说:
浮云虽不遮望眼,一世孤寒最高层。
英雄注定是要寂寞的。
英雄注定是要毁灭的。
有许多英雄登高山后,永远消失在山峰与云天的交界处。
有许多英雄临沧海i后,永远沉醉在大海的胸怀不再醒来。
人生如过翼,用苏子的话说:
寄蜉蝣天地,渺沧海一粟。
这块“飞来石”是真正的英雄,完成的也是真正的毁灭。